开国皇帝身边都会有着一群能人异士,他们或多或少都有着卓越的才能。像秦朝有李斯、蒙恬、蒙武、王翦等等,刘邦有韩信、张良、萧何等人,而到了明朝朱元璋有刘伯温、常遇春、徐达、李善长、汤和等等。这些人才在成功后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奖励,但让人奇怪的是著名的黑衣宰相,他是个和尚,几年的时间就帮主子成为了皇帝,却什么也没要,去世的时候只提了一个让人费解的请求。

这个被称为黑衣宰相的就是姚广孝,姚广孝出生在1335年。他的家族本是世代行医的。但在那个时代医不了人也医不了自己,于是他跟朱元璋一样年纪轻轻的就出家了,法名道衍。他本来是和尚,可在后来却拜了道士席应珍为师傅,学习阴阳术数。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曾经让许多僧人前去应试,姚广孝没有入选,还是录司右觉义来复、右善世宗泐推荐才有了一个职位。
他的一生本来应该是平淡无奇的,朱元璋的手段大家都知道,聪明的把所有有能力造反的功臣杀了,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把能打的杀光了朱棣才有机会谋反。在1382年(洪武十五年),马皇后病逝的时候朱元璋找了不少高僧去随侍各个王爷,姚广孝在这个认识了有才能、有野心的燕王朱棣。此后,朱棣与姚广孝来往密切,他们就这样成为了好朋友。
朱棣出生在1360年5月2日,因为是次子不怎么受朱元璋的重视,但从小在军营长大的他受众多名将的耳濡目染军事才能出众。倘若是哥哥朱标登基或许朱棣还不会谋反,但偏偏是一个各方面都比他差的小屁孩朱允炆登基了。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登基,登基也就完了,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削藩。姚广孝一直都劝朱棣谋反,还给他推荐了很多的相士谋士,最终朱棣下定决心,反了。
姚广孝替他训练兵马,打造军器。其实当时的情况并不乐观,朱棣名不正、兵马只有十万,而朝廷有五十万大军。但姚广孝就是铁了心要帮他谋反,这是他毕生的追求。1399年(建文元年)六月,燕王府的一个护卫告发朱棣谋反,朱棣顺势起兵号称奉天靖难。姚广孝辅佐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朱棣带着大军出发。只能说是天助朱棣,能打的功臣几乎都被朱元璋杀了,派出一个不知道是那边人的李景隆。
但朱棣还是极难打,每次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姚广孝总会在他身边提醒他。姚广孝的谋略加上朱棣的军事才能,加上上天的巧合,1402年(建文四年),朱棣靖难成功称帝。大明的下一任明君出现,姚广孝被任命为僧录司左善世。两年后也就是永乐二年拜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朱棣十分信任他,曾经让他还俗,但是姚广孝拒绝了。就连朱棣赏赐的府邸、宫女都不接受,每天姚广孝晚上住在寺庙,早上就换上朝服上朝。
他要的只是谋反,仅仅是这一件事。后来朱棣经常在南京、北京还有蒙古之间转悠,他知道有一个人会替他守着国家。这个人就是姚广孝,也确实如此,姚广孝在朱棣外出的时候就辅助太子监国,后来又教导皇太孙朱瞻基。姚广孝的传奇在于他是一个和尚,但是精通很多事情,文人出身却精通兵法,甚至连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永乐大典》也是他帮助编撰的,北京城的格局他也参与了设计。
1418年(永乐十六年),黑衣宰相姚广孝传奇的一生即将结束,朱棣对于这个多年的老朋友很不舍,经常去寺庙看望他,问他有什么要求。到了最后姚广孝才提出了一个要求,放了溥洽。溥洽是一个僧人,有传说当初建文帝并没有死,出逃的时候是他收留了建文帝。溥洽当时已经在监狱里被关了十五年,朱棣也寻找了建文帝十几年。
老朋友提出这个要求朱棣自然是会答应的,姚广孝就此安心,不久后去世。他的这个要求看起来很奇怪,其实也在常理之中,作为谋反的帮凶他一直都不受家人待见,衣锦还乡的时候姐姐、故友都不愿意见他。
他的双手间接沾满了血腥,这次救人,当是赎罪,也给朱棣一个解脱。姚广孝的一生可谓传奇,他是明朝唯一一个以文臣位列功臣配享太庙的。里面的功勋大多是徐达之类的武臣,可以看出他的地位有多高。对于朱棣来说他是一个帮助自己的好朋友,对于朱高炽、朱瞻基来说他是令他们尊敬的老师。
参考资料:《明史·姚广孝传》、《靖难功臣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