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很多人肯定会认为奉系巅峰的时候四十多万人,郭松龄这区区七万人,又怎么会掀起什么风浪?要是了解了当时奉系的情况,就会知道,郭松龄这七万精锐在奉系中的地位。

郭松龄反奉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战后不久,奉系在江苏的3.3万人已经全部折戟。

当时奉系的兵力部署是:留守在东三省一共11万左右的人马,其中奉天2.8万,吉林4.4万,黑龙江2.4万。李景林在直隶6万余人,张宗昌在山东有9万多人,热河还有1.3万人。

除了这些部队外,最为精锐的就是郭松龄7.5万人,驻扎在京榆,作为奉系的机动部队,可以支援东三省到华北的任何一处战场。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为什么说郭松龄反奉之处会势如破竹呢?除了找了外围帮手冯玉祥,还有奉系内部的李景林,这样的话,奉系在东三省加热河的兵力不过12万,而郭松龄加李景林的兵力甚至还占有优势。

至于张宗昌的小10万人马应该是郭松龄最为忌惮的,一旦郭松龄踏出山海关,张宗昌从后背偷袭的话,也会让郭松龄很头疼。

不过有了冯玉祥国的民军帮忙拦截张宗昌,郭松龄反奉就是以奉系最为精锐的军队,直接攻打张作霖的老巢,而当时奉天只有2.8万人,根本无法正面与郭松龄对抗。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那么,这样一副好牌,郭松龄为何还会失败呢?

其中最重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郭松龄与冯玉祥、李景林的这个联盟太脆弱,没有发挥出铁三角应有的作用。

1925年11月22日,郭冯张三方达成联盟,还签订了《郭冯密约》,约定反奉成功后,郭松龄统治东北,李景林占据直隶热河一带,冯玉祥则获得天津港口的使用权。

不过三方联盟的利益分割协议并未能使得各方满意,反而给了冯玉祥可乘之机,冯玉祥一直觊觎李景林的地盘,根本不甘心只是获得天津的使用权,他想要的是彻底抢占李景林的地盘,郭松龄反奉让他觉得,机会来了。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李景林最初是信守与郭松龄的决定的,已经公开致电张作霖让他下野,并表示自己脱离奉系的立场。

不料郭松龄刚刚出了山海关,冯玉祥的国民军就开到了热河,同时还向天津进军。顶不住压力的李景林率先和冯玉祥谈起了条件,问怎么样才能停止对自己地盘的入侵,冯玉祥干脆的表示,没有商量余地,就是要李景林撤出直隶,把地盘让给国民军。

李景林被老冯的背信弃义气得七窍生烟,11月28日,李景林查封了郭松龄军队驻天津办事处,扣下了士兵的棉衣,断了郭军的后路。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随即与驻扎山东的张宗昌组成了“直鲁联军”,抵抗冯玉祥国民军,又公开发表了征伐冯玉祥的通电。

因为冯玉祥的倒戈,李景林的退出,三角联盟土崩瓦解,给了张作霖翻身的时间,从黑龙江与吉林抽调的援军得以赶到,郭松龄浩浩荡荡的反奉行动被扼杀。

当然,郭松龄反奉失败最根本的地方其实还是,德不配位,很多人把郭松龄吹嘘得很厉害,其实也难以掩饰郭松龄在奉系内部声威不足的事实。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郭松龄闹革命时间很长,但是屡屡受挫,最后还是托人找关系进入奉系讲武堂当教官,郭松龄命好的地方是遇到了少帅这个学生,两个人关系处的特别好,少帅逢人就说“我即茂宸,茂宸即我”。

少帅把所有的兵都交给副手郭松龄来带,说起来,郭松龄也就是少帅的副手,在反奉的时候,由于担心自己威望不足,郭松龄打着少帅的名义,成功地迷惑了控制的部队。

在大家看来,少帅是张作霖的儿子,迟早要当家的,他们都很支持少帅,而反感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郭松龄正是利用了士兵这个心理。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在郭松龄反奉过程中,张作霖也以为是少帅执掌的,开口就是大骂,等到明白是郭松龄搞得鬼后,反而不是那么害怕了。

少帅当时一直希望能够和平解决此事,曾给郭松龄下亲笔信:“承兄厚爱,拥良上台······兄举兵之心,弟所洞亮,果能即此停止军事,均可提出磋商,不难解决”。

郭松龄随即进行回信,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公,不是为私,以此婉拒张学良的劝告。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1925年11月27日,郭松龄通知张学良,如果想要停战,需答应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条山东归岳维竣,第二条直隶归冯玉祥,第三条热河归李景林,第四条郭松龄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明白郭松龄的反奉,其实就是为了给自己夺权,拿士兵当土匪,等到少帅见形势已经无法逆转,就派飞机撒下传单,告诉士兵真相,导致郭军军心动摇。

再加上冬天来临,没有退路,郭松龄雷厉风行的攻势也就告一段落了。

郭松龄反奉,七万精锐势不可挡,无奈折戟沉沙,真的全是冯玉祥的锅吗?

除此之外,当时日本人的参与,也对郭松龄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为东北当时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郭松龄反奉不可能不经过日本人这一关。

在郭松龄反奉的过程中,日本人就已经找上门来与郭松龄谈判,有一说一,郭松龄在这方面还挺有气魄,公开宣称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警告日本人不要随便插手。

为此,日本只能与张作霖继续合作,在张作霖的请求下,日本调入东北两个师团,准备随时支援张作霖,并且要求郭松龄军队不得从日本南满铁路附属地带通过,也给张作霖拖延了时间。

总体来说,郭松龄反奉计策很成功,时机把握的也很好,但是条件却不太成熟,又错误的与冯玉祥和李景林这样的人联盟,也算是被坑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