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0月,晋南军区司令部门前,突然跑来一位神色紧张的战士,他大声呼喊道:
“报告司令,六分区传来急电!”
从他的语气中,众人轻易就能察觉到这封急电的重要性。时任晋南军区司令员的陈再道闻此动静,心中咯噔一声,忽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他赶忙快步走到外面,从战士手中接过那份电报,下一秒,他的脸色瞬间苍白——他的猜想灵验了,电报上显示,我方干部刘志坚同志,在不久前被日方俘获,此时情况已危在旦夕。
陈再道明白此事的急切性,他立即给刘伯承和邓小平写了封报告,并要求战士迅速将其传入他们手中。
战士们听从他的指令,日夜兼程,没过多久,刘邓二人便看到了这份报告。两位长官看完后,纷纷眉头紧锁,下达严令:
全力营救刘志坚,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那么,那位被捕的刘志坚是何身份?他是怎么被捕的?陈再道和刘邓二人又为何对他如此重视?众人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前期经历
刘志坚出生于1912年,是湖南省平江县人,父母都只是当地的普通农民。

图|刘志坚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刘志坚自小就有颗勇于斗争的向上之心,于是,当其他村人还在为军阀的压迫而伤心难过时,刘志坚就已经加入了革命队伍。
1928年,刘志坚参与了平江暴动,由于表现突出,于1930年成为了一名正式的红军,并在军团政治部宣传队担任宣传员一职。1931年,刘志坚得到上级引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被提拔为红三军团政治部秘书处处长。
刘志坚同时还是位少有的知识分子,1932年,他成立了红三军团火线剧社,开办了
《火线报》
。在中央苏区策划的第五次反“围剿”战役中,敌方聚集六个师的火力,对我方高虎脑阵地发起冲击。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对抗下,我方成功守下阵地,对此,刘志坚若有所感,挥笔写下了《高虎垴战斗》之歌。
1937年,刘志坚凭借此前战争中立下的赫赫战功,在这年的9月,被中央晋升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同年10月,一二九师抵达山西省平定县,随即在当地的七亘村歼灭了日本鬼子的一个运输大队,收获大量战利品,狠狠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
在战斗中,刘志坚一直跟随着战士们前行,对众人进行宣传鼓舞工作,提升军队士气。同时,他还会在七亘村一带的民兵和爱国群众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积极进行战地服务工作。
1937年11月,刘志坚带领工作团成员,抵达晋城执行任务。面对当年动荡不安的局面,他决定立刻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抗战决心,稳定当前社会秩序。
为达目的,他还积极开展了扩大抗战力量以及募捐活动,经过反复动员,许多青壮年都被唤醒了爱国之心,进而开始踊跃报名参军。据了解,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中,就有1600多名群众来到了报名点。
刘志坚明白中央正面临着极其艰苦的局势,于是,他的工作团自始至终没有向上级申请过一分钱,光靠募捐解决了这一千余名新兵的食宿问题。新兵入伍后,建立了一个新的兵团,编入三八六旅。一二师首长非常满意他的工作,对他们的突出成绩,进行了肯定和表扬。
1938年4月,中央军委指示一二九师到冀南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虽然众人都明白这次任务的困难程度,但为了保护人民,他们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指示。
没过多久,时任副师长的徐向前同志和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便带领路东纵队来到了冀南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进行平原游击战。
为树立八路军的威信,使百姓对我方更加信任,陈再道、徐向前、宋任穷、刘志坚等人商议着首先攻克日军侵占的威县,之后又歼灭了由反动地主和无良汉奸控制的封建迷信组织“六离会”。
1939年6月,为增强我方势力的建设,上级领导决定将冀南军区和东进纵队分隔开,自此之后,陈再道担任东进纵队司令员,而刘志坚则是该纵队政委。
1940年2月,我方军队决定对国民党顽固派石友三发起进攻,其中,陈再道和刘志坚两位同志,是左翼队的指挥官,负责此次反顽战役的主要进攻任务。
战役爆发前,左翼队诸位连以上的领导干部,在威县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会上,刘志坚进行了战斗动员工作。这次动员工作进行得十分成功,各大指挥官们热血沸腾,纷纷请求出战,并开始积极做好战前准备。
战役爆发后,负责主攻的左翼队一马当先,奋勇迎敌,顽强斗争,众人威武的气势令敌人胆战心惊,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战斗,敌军三部7000余名战士被我方歼灭,最后,其残余部队被我方逐出冀南。
这场讨顽战役的胜利,给国民党反动派以及顽固派,造成了严重打击,让我方得以争取到中坚力量,进而巩固了冀南根据地的形势。
在那之后,上级根据战局,决定将陈再道被晋升为冀南军区司令员,而刘志坚则出任军区政治部主任。
然而,正当众人以为,冀南方面的局势一片大好时,日本方面却似乎开始意识到冀南我军的危险性,开始派重兵“
围攻
”我方。
重伤被俘
在1942年1月到9月,日伪军对冀南地区进行了多次铁壁合围,反复“清剿”,使晋南地区的局面陷入危难之境。
敌方的据点内碉堡林立,公路也设定了多个阻截段,而我方除了三、四分区还保有一小块根据地外,其余各分区,绝大多数都变成了游击根据地,有的甚至沦为敌方战区。
一、二分区是我方政军机关,由于敌人的侵扰,一度被迫撤出战区。八路军主力部队锐减6000多人,各县大部分游击队都已被打散。二分区此前2000多人的队伍,此时只剩200多人;一分区原来1000多人,现在也只有200多人。这些迹象,让战士纷纷深陷颓废当中,人民群众的思想,也十分混乱,悲观情绪严重。
在这种严峻局势下,如何让冀南游击战争坚持下去,成了摆在军区政委宋任穷和司令员面前的一道重点难题。
1942年10月上旬,宋任穷在邱县以北地区,举行了一次区党委扩大会议,部队主要领导人,全部参与其中。
在这次会议上,宋任穷分析了冀南地区的局势,提出了继续战斗的有利条件,要求领导干部带头坚持战斗,固守阵地。
会议结束后,区党委发表了《关于渡过今冬明春艰苦局面的决议》。该决议确定了冀南地区军民的任务,并宣布:
坚持冀南平原游击战斗的战略计划是不变的,党和八路军会时时刻刻和冀南百姓站在一起,坚持战斗,固守阵地,全力渡过眼前困境。
根据这项决议,冀南党政军的主要领导人们分头行动,前往各地委、分区进行传播,并布置贯彻落实此事。
10月15日,时任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刘志坚和区委组织部长张策等同志,一同抵达枣强以南六分区驻地。该分区司令员得知消息,立即通知各县负责人前往恩察以东大市村开会。
众人没有料到的是,在这月的17日凌晨,天还只是蒙蒙亮的时候,日本鬼子就包围了刘志坚暂居的小村庄。
刘志坚听到消息后,马上就跑出了屋子,并骑马准备突围,可此时已经来不及了,眼看他就要闯出去,一枚子弹突然击中他的腿部,刘志坚重伤倒地,再也无法行动。
刘志坚很明白,一个战士在战场上不会行动,究竟意味着什么,他心中流过一丝不服输的念头,但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为了让日本鬼子得不到更多情报,他将身上携带的所有文件都掏出来,撕碎塞进嘴中,嚼也不敢多嚼,就拼命往下咽。之后,他又将一直带在身上的妻子照片,以及一块怀表,一起掩埋在土堆里。
这一切都暂时处理完了,敌人也就包围了过来。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刘志坚轻蔑一笑,而后拿出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就开了一枪,可是上天好像不想让他就此离世,枪中的子弹忽然卡壳,怎么都射不出来。
敌人见此情景,先是呆住几秒,等反应过来后,就立即向他扑了过去,刘志坚就此被当场抓住。
当晚,刘志坚被关押在敌营的一间房屋内,门外有日本哨兵把守。刘志回忆称:
“我当时难受到了极点,伤口的疼痛一直侵蚀着我的大脑,一两天没有进过一滴水,没有吃过一点东西,又渴又饿,根本睡不着。”
但敌人根本不关注这些事情,他在房间里越想越气,忍不住对他们破口大骂,试图刺激敌人进去杀了他。
然而那些日本哨兵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他如此劳累,也只是在对牛弹琴,敌人只有在被吵得烦了,才会推他两下,怒吼他两声。其余时间,就只是站着不动。如此,刘志坚努力了一晚,也未能得偿所愿。
第二天一早,日本鬼子的长官就带着翻译走进来,想要审问刘志坚。敌人发问:“你是做什么的?”
刘志坚回复:“打小鬼子的!”
敌人又问:“你属于哪个部队?”
刘志坚冷哼一声:“老子是八路军!”
见他似乎不太配合,日本鬼子掏出一件“秘密武器”,定睛一看,竟然是本济南军区干部的简历表,刘志坚扫视一眼,发现里面也有自己的简历。
这简历表中有些还贴了照片,幸好刘志坚曾被要求不随便拍照,以便随时去从事地下工作,没想到,这个命令还能有这样的好处。
虽然日本鬼子都怀疑刘志坚是重要干部,但因为没有证据,也就不能确定他的具体身份。就在这时,敌人又领了一位同志进来,此人名为赵鼎新,也是不久前被俘的八路军干部,凭借坚强意志,一直没有暴露身份。
刘志坚和赵鼎新见过面,只见刘志坚躺在房间中动弹不得,而日本鬼子不关注他时,就是赵鼎新在旁边悉心照顾他,为他准备吃的。
见他进来,刘志坚紧张地看了他一眼,示意不要将真正的名字和职位说出来。赵鼎新读懂了他的眼神,当日本鬼子询问他时,他左一句右一句,就是没有说出具体答案。
但是什么都不说,又不能逃过敌人的审讯,于是,张志坚给自己编了个假身份,他说自己是分区参谋,八路军连排干部。
这样的说法也确实蒙过了日本鬼子一段时间,虽然他们还是对刘志坚的身份有所怀疑,却也不会对他太过重视,刘志坚就凭借着这种忽视,成功熬到了我方救援。
设法营救
军区政治部主任被敌方俘获,这可不是个小问题,确定情况后,六分区干部赶忙指挥属下士兵,去军区司令部报告此事。军区司令员陈再道对此十分重视,立即写报告,将此事告诉了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同志。刘邓二人闻信后,下达严令:
图|邓小平和刘伯承
当时八路军在当地的情报网,建立得十分完善,敌方的一举一动,都在我方的掌控之中。因此,对于敌方阵营,八路军可谓是了如指掌,不仅知道他们兵力和火力的配置,还知道关押着刘志坚的具体位置,甚至还了解到,刘志坚忽悠了日本鬼子的事情。
了解完这些情况后,六分区司令员
易良品
迅速开始制定营救策略,最后,他得出一个最简洁的方案:调集火力强攻敌方据点,将其中的刘志坚抢回来!然而,等到想要部署行动时,易良品却发现我方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我方部队兵力不足,强行照此方案行事,很可能将局面拖入更危险的境地。
俗话说得好,无巧不成书,正当众人为兵力不足而感到焦虑时,军区主力第二十团,奉命南下,正好路过此战区。
军队的先遣部队两个连由楚大明副团长率领着,率先到达这里。众人此时的最终目的,是想要到后方机关,获取全团战士过冬的棉衣。他们到达战区后,易良品大喜过望,他立刻让楚大明暂缓领取棉衣的计划,先和他们一起去营救刘志坚。
正巧这时,我军又得到一条可靠消息:翌日日本鬼子就会将刘志坚押送到枣强去,而且随行的敌人并不算太多,其中日军30几位,伪军几十位。
图|易良品
易良品闻此消息,兴奋地拍桌高呼:“
天助我也!天助我也!
”他果断放弃之前的强攻计划,命令最近来到战区的楚大明率领麾下两连士兵,埋伏在敌营到恩察之间的南宫庄一带的公路两侧,伺机突袭敌人。
楚大明心里明白,在冀南突袭敌人,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一,平坦开阔的华北平原,没有掩饰物可以利用;第二,由于敌人也担心我方会突然冲出来,于是禁止农民在公路两边的500米内,种植玉米、高粱等高杆农作物,如此战士们想要埋伏,成了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第三,平原地带,敌方的行动也会变得更加便利,如果我方不能迅速解决战斗,很有可能会迎来敌人后续支援部队的围攻。
当然,我方也并非没有一点优势,最起码,日本鬼子就不知道我方接到了他们要在次日押送刘志坚的消息,也不知道八路军会埋伏在这一片区域,如此,我方完全可以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10月20日早上,趁着天还没亮,八路军战士们在夜色掩护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埋伏地点。
那是一块红薯地,当时周遭大部分红薯地都已经被挖完了,可不知道为何,这块红薯地幸存了下来,一点也没有被挖。地里长长的红薯藤能将战士们的身体隐藏起来,再加上一些伪装技巧,即便敌军近距离观察,也很难发现他们的马脚,这也正好为战士们提供了藏身之处。
行动开始前,楚大明对战士们进行了分工:四连的主要责任是营救,而六连则负责对押送的敌人进行攻击,切断敌方联系,从而掩护四连完成营救任务。
听到分工,四连连长立即命令由四班长纪志明负责带领全班战士,营救刘志坚,因为纪志明曾与刘志坚见过面,方便认出人来。
太阳逐渐往上升,一览无遗的大平原上弥漫着雾气,数丈开外便人畜不分了。当时已经是步入秋季,华北平原昼夜温差极大,特别是拂晓时分,寒气逼人,趴在红薯地里的战士身上的衣服都被雾气浸湿了,更添几分寒意。
浓雾逐渐消散,已经趴了两个小时的战士们,依然一动不动,从始至终,没有发出一点声响。
到了8点,小兵传来情报:“敌方往这边走来了。”楚大明立刻抬头看去,只见从前往的公路上,一支人马正向他们的方位行进着。最前面是一位身着黑色军服的伪军,后面跟着一辆大车,可以隐约地看到,有一个人正在车上躺着。最后面就是一群身着黄色野战服,手拿三八大盖步枪,头戴钢盔帽的日本鬼子。他们扬武扬威地走着,不知自己的末日即将到来。
图|楚大明
潜伏的战士们屏气凝神地盯着他们,等到走在最后方的敌人,也进入埋伏圈后,指挥员即刻下令,六连的机枪最先开火,敌人被这动静吓了一跳,赶忙逃到公路边的沟里避难。
但是我方势必不会放过他们,没多久,六连战士们向敌人展开猛烈轰击,用凶猛的火力将他们压住,致使他们不敢抬头。
与此同时,四连的战士们立刻向着大车跑去,害怕伤到刘志坚,战士们不敢随意开枪。而伪军也罕见地没有还击,只是一个劲地向天空射击,那是给日本鬼子看的。
原来八路军此前已和这些伪军达成了秘密协议,只要伪军们不帮助日本鬼子打仗,八路军就不会打他们。
最后,在六连火力,以及伪军们暗中的放水之下,纪志明带领全班战士,迅速冲到了大车旁边,几位战士将车上昏迷不醒的刘志坚抬起来,纪志明背起他就往外跑!
眼见此次任务的最终目的已经达成,楚大明也没有恋战,下令让战士们立即撤退。如此,等不久后敌方援军到来之际,却发现八路军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一仗打得十分漂亮,除成功营救出刘志坚外,战士们还打死了十多个日本鬼子,对此,众人都十分满意。
刘志坚顺利救出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到了一二九师师部,师部又迅速将此事汇报到中央,中央的领导同志们这才安下心来。事后,军区领导人还专门就此事,对参与营救的同志们给予嘉奖。
八路军在日本鬼子云集,且没有任何掩饰物的大平原,硬是将核心干部刘志坚救了回来,这件事刚一传出,立刻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日伪军被我方的英勇吓得闻风丧胆,当地百姓拍手叫好!
而其中核心人物刘志坚,自然也对此事十分看重,他感动于中央领导人、战士、以及百姓对自己的关注,即便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每当他回忆起此事时,依然会一脸动容地说道:
“与无数先烈比较来说,我无疑是极度幸运的,我成功活着看到了革命的胜利,感谢党和人民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