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有风平浪静,也有波涛汹涌,让小编来带你走进历史,了解历史。

古代,当了皇帝就能坐拥天下美女,当然,这只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天下那么大,涉及到美女,胖的瘦的,高的矮的,活泼的,文静的,泼辣的,歹毒的,林林总总合计下来,肯定是一笔庞大的数字,这些女人不可能全部嫁给皇帝。

也就是说,皇帝再能干,他的女人也得有个数,那么,这个数应该是多少呢?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一:皇帝的后院系统

先秦,皇帝的女人,有名分的女人,原本是有人数限制的。

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个妻指的是正妻,放到皇帝身上,就是后,只能有一个。

其余妾,也就是皇帝的嫔妃。

夏朝只有一等,统称为侧夫人,十一个;商朝沿用下来,也是一等,叫侧妃,有三十八个。

到了周朝,事情有了点变化,分成了四等,依次统称为夫人、嫔、世妇、御妻。

具体数量,据《周礼》记载,应该是: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合计下来一百二十个。

跟商朝相比,数量翻了好几番,但这就到巅峰了吗?

当然没有,到了秦,特别是战国之后的秦,因为国力强盛的缘故。

妾又加三等,其中一等统称为夫人;二等统称为美人;三到七等统称为姬,名号分别是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具体数量或多或少,没有详细统计。

到了汉,基本沿用秦制,虽然汉元帝时期,一下子扩充到十四等,什么昭仪、婕妤、良人、长使什么的叫的人眼花缭乱。

但基本上,还是按夫人、嫔,世妇,御妻四等分类,这些个女人再加上皇帝的后,就构成完备的皇帝后院系统,称之为五官。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二:系统里有多少个女人

其后一直到清,这些女人的等级或增或减,但基本上都可以按照五官分类,也基本上按五官管理。

如此下来,表面上看,虽然还有点沿用古制的影子,但,数量上,除了后,必须还是得只有一个之外,其余夫人、嫔、世妇、御妻,就不是什么三、九、二十七以及八十一了。

已经开始由着皇帝的性子发挥,甚至发挥到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能瞠目结舌到什么地步?

荒唐一点的晋武帝,《资治通鉴》上就说:

泰始十年(274年),诏又取良家及小将吏女五千人入宫选之;

以及太康二年(281年),选孙皓姬妾五千人入宫。

这两项合计下来,就得上万,

更厉害的唐玄宗,据《新唐书》分析,唐玄宗天宝年间,女人的总数就达到了四万。

更可恶的是,他有了杨贵妃之后,因为杨贵妃善妒的缘故,将大部分女人移居到别宫,最后居然给忘了。

综上,皇帝的女人得有多少,少一点的,也得一百多个,多,拿唐玄宗说,因为后世基本上再也没有超过他的,四万。

如此下来,皇帝的女人就有点多了,多了怎么办?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三:一个沿用千年的原则

除了爱着的那几个之外,其余,叫她们天阶月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怎么可以。

古代,婚姻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广继嗣”,皇帝的任务尤其重,他不但要生太子继承天下,还要生诸王拱卫太子,或者当太子备胎,出于上述原因,即便是自己的孩子,也得分出个等级,否则,以后一定会让天下混乱。

所以呢,跟一两个女人生孩子肯定不行,制度上不允许,必须全面撒网。

该怎么全面撒网?

不管皇帝的女人分作几类,大体上都在五官之间,所以,东汉郑玄就根据《周礼》上记录的原则,总结出了个“群妃御见之法”,曰:

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世妇二十七人当三夕,九嫔九人当一夕,三夫人当一夕,后当一夕,十五日而遍,自望后返之。

什么意思?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皇帝一个月之内,必须到女御寝宫九天,世妇三天,其余嫔、夫人、后各一天,合计下来十五天,到十五之后,又得从头再来一遍。

也就是说,一个月之内,五官处必须都得走一遍。

因为礼的缘故,从此,这个“群妃御见之法”基本上被历代皇帝沿用,成了个沿用千年的原则。

自来有了原则,就必须还得有个具体实施的办法。

因为,如果皇帝的女人只有十来个,一百来个还好说,不管哪个女人,总有轮到的一天,皇帝的后院也可以没有那么多的怨气。

但,如晋武帝的一万, 唐玄宗的四万。

五官的分类下,后不用多说,其余夫人、嫔、世妇以及御妻,哪一类不成百上千,按“群妃御见之法”执行,是每个月都可以到她们的宫殿里走走,但那地界,一进去就乱花渐欲迷人眼,该爱谁,不该爱谁,怎么办?大家都是千挑万选上来的 ,亏待谁也不好。

于是呢,皇帝只能发挥聪明才智,种种匪夷所思的怪招就出来了。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四:匪夷所思的怪招

说实话,这些个匪夷所思的怪招,一般人还真做不到,为什么?

没那个心思,没那个能力。都有哪些怪招?也就是说,皇帝怎么保证嫔妃雨露均沾?

比较有意思的。

晋武帝首创一个羊车巡幸,到时到点驾一辆羊车,让羊由着性子走,停到哪儿就住到哪儿。

隋炀帝盖迷楼,嫔妃们聚一起选美,谁最漂亮就选中谁。

唐玄宗点子多一点,有投钱赌寝,到点,让这一类人掷骰子,谁的点数大,就跟谁安歇,所以,当时就有女人将骰子称之为挫角媒人。

除此之外,春天用蝶幸法,追一只蝴蝶,蝴蝶飞到哪儿算哪儿;夏天用萤幸法,让嫔妃扑流萤,谁先抓到,或者谁抓的多,就跟谁;秋天用香幸法,嫔妃们聚一起扔香囊,打中谁就是谁。

唐敬宗用风流箭,不是普通弓箭,是竹弓、纸箭,纸箭之中包着龙麝香,射中那个嫔妃,哪个嫔妃便香气宜人,于是就自然而然的得以陪伴皇帝。

等等,实在是花样百出,让人目不暇接。

皇帝的聪明才智就用在这个地方,一辈子都在跟如何保证嫔妃雨露均沾作斗争。

皇帝是怎么保证嫔妃都雨露均沾?他们采用的方法,一般人还真做不到

这个累啊,怪不得南宋魏了翁在《古今考》当中就很心疼的说:虽金石之躯,不足支也。

这般折腾,铁打的汉子也受不了啊。

他说的有理,谁让皇帝是个苦差事呢,但皇帝就此厌烦并苦不堪言了吗,明天启元年,即公元1621年,明熹宗朱由检登基,其时年仅十五岁,因为没有合适的妃子,所以决定面向全天下选美,主意拿定,颁下诏书:

凡年13岁至16岁的女子,均需送至京城参加采选,在采选之前,所有适龄女子不许婚配。

简而言之,皇帝娶老婆,全天下都不准娶妻。

一方面虽金石之躯,不足支也,一方面又这么霸道,没有办法,事情就是这么尴尬。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