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在清朝开国入主中原的过程中,有一位皇子骁勇善战,战功赫赫,曾入列四大贝勒,参与国政,但这位皇子却有残忍的一面,为了向父汗邀宠,他不惜将屠刀举向了亲生母亲,终究还是落得夺爵灭族的下场……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1、早年征战的三贝勒

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生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生母是努尔哈赤继任大福晋富察氏。

莽古尔泰出生时,正值努尔哈赤开疆拓土的创业阶段,这一年,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东南筑城三层,颁布国政,立禁约法,自称淑勒贝勒。

莽古尔泰六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努尔哈赤在古勒山一举击溃九部联军,声势大振,当时陪同的努尔哈赤身边的正是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

受父亲的影响,莽古尔泰从少年时期就开始在战场上厮杀。

万历四十年(1612年),25岁的莽古尔泰跟随父亲努尔哈赤征讨乌拉部,表现极为英勇,连下乌拉六城。随后莽古尔泰向父亲建议继续追击逃到叶赫的乌拉部首领布占泰,努尔哈赤说道:“不要去了!没有仆从怎么能做主子?没有臣民如何做君主?只要削弱他就行了。”

随着褚英被父亲努尔哈赤幽禁并处死,年龄较长,母亲又是大福晋的莽古尔泰在建州的地位迅速提升。1615年,努尔哈赤将四旗扩充为八旗,莽古尔泰成为正蓝旗主,他的同母弟德格类则成为正蓝旗的小旗主。

第二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国,莽古尔泰与代善、阿敏与皇太极入列四大贝勒,按年龄排在第三位,称三贝勒。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2、弑母邀宠的天命汗子

天命四年(1619年),明廷派辽东经略杨镐出关,分四路大军向赫图阿拉杀来,萨尔浒一战爆发。在这次战争中,属于莽古尔泰的高光时刻来临,他先是偕同大贝勒代善击毙西路军统率杜松,然后又回军与父亲努尔哈赤击斩了东路军攻打栋鄂的刘綎。

随后不久,莽古尔泰又跟随父亲和众兄弟将叶赫部攻灭,西城贝勒布扬古投降,叶赫部被后金兼并。

然而,一年后,后金国却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政治事件。

有人告发莽古尔泰的母亲富察氏与大贝勒代善存有私情,并藏匿财物,听闻此事后,为了在父亲面前表忠心,莽古尔泰二话不说,回家便将母亲富察氏给杀死了。

不过,此事的真实性有待考证,此事是后来在皇太极的口中说出的,只是孤证而已。而且,这一年其实也有大妃阿巴亥与代善搞私情的事件发生,有人将两者混淆,也不一定,此时富察氏应该差不多六十岁了,试问一个六十岁的老妇人如何与继子搞私情?

六年后,努尔哈赤去世。按理来讲,身为正蓝旗旗主,母亲又曾做了三十多年的大福晋,莽古尔泰比侧室出身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更有资格继承汗位,但却没有人投他的票,可能弑母一事让莽古尔泰落下了不好的名声。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3、御前露刃的莽撞贝勒

其实,在努尔哈赤执政时期,莽古尔泰与皇太极之间的关系还算不错,但皇太极继位后,想要改变四贝勒同排并坐的尴尬局面,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因此,这代善、阿敏与莽古尔泰都成了皇太极的绊脚石。

首先,皇太极将矛头对准了二贝勒阿敏,阿敏是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从血缘关系来看,比其他二位要远一些。皇太极利用阿敏从永平败退回关内的机会,将阿敏幽禁致死,阿敏手中的镶蓝旗则给了与皇太极穿一条裤子的济尔哈朗,济尔哈朗是舒尔哈齐第六子,即阿敏的弟弟。

阿敏下台后,四大贝勒变成了三大贝勒,此时,莽古尔泰的地位岌岌可危,因为不出意外,皇太极下一个要针对的人就是他。

果不其然,真正让莽古尔泰陷入危机的是大凌河之战。

天聪五年(1631年)五月,大凌河之战爆发,此战中,莽古尔泰所属的正蓝旗遭遇重创,于是莽古尔泰便来到皇太极面前要回被派遣到别处的牛录。

谁知皇太极却说:“我听说你率领的军队不听从号令并且贻误了军机。”

莽古尔泰回复道:“没有这样的事。”

皇太极又说:“如果告你们的人属于诬告,那么应当治他们的罪;如果情况当真属实,你所率领的一部能没有罪吗?”

看到皇太极咄咄逼人,莽古尔泰急了,说道:“大汗为什么单单与我过不去呢?我本来就非常的顺从,难道还想要除掉我吗?”说完后便手握佩刀,用眼睛怒视皇太极,莽古尔泰的胞弟德格类见此,立刻怒斥莽古尔泰,称其犯了悖逆之罪,并用拳头打他。

谁知莽古尔泰竟然将佩刀拔出,皇太极非常气愤,大骂莽古尔泰,并将莽古尔泰当年弑母邀宠的事情给曝了出来。随后不久,莽古尔泰便被削去了大贝勒的职位,降为多罗贝勒,同时还被削去了五牛录,罚银一万两。

其实,降爵削牛录罚银这些都不算什么,真正让莽古尔泰担忧的是,此事让皇太极抓住了自己的把柄,从此,莽古尔泰将永无出头之日。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4、死后削爵的多罗贝勒

天聪五年的御前露刃事件之后,莽古尔泰还参与了一次攻打察哈尔部的战争,但自从这次战争之后,莽古尔泰便病倒了,最终于天聪六年(1632年)的十二月初二暴病身亡。

关于莽古尔泰之死,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非正常死亡说,据说当时莽古尔泰的症状是“中暴疾,不能言而死”,估计被毒杀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另一种是正常死亡说,据说皇太极还曾亲自参加莽古尔泰的丧礼,为此伤心大哭。

正常死亡说来源于《太宗实录》,一般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很多时候并不能客观反映事实,从随后莽古尔泰所遭遇的身后事来看,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天聪九年(1635年),莽古尔泰的胞妹莽古济身边的家奴冷僧机告发莽古尔泰、莽古济、德格类三兄妹曾在一起盟誓,想要夺去皇权,此事也得到了莽古济丈夫琐诺木的证实。

随后,皇太极在莽古尔泰家中搜出“大金国皇帝之印”十六枚,这算是人证物证俱在了。皇太极便下令削去莽古尔泰的爵位,罢黜其子女的宗籍,降为红带子。同时,莽古尔泰的正蓝旗也被皇太极追夺,八旗暂时变成了七旗。不过,不久正蓝旗重新建制,皇太极长子豪格成了新的正蓝旗主。

1636年4月,莽古尔泰被削爵不到半年,皇太极便在盛京称帝,彻底地实现了乾纲独断的局面,大清国应运而生。

清朝最残忍的皇子,杀死亲生母亲,皇太极:我要杀光他全家

子辰说:

清朝建立之前的后金时代,莽古尔泰确实是骁勇善战,功勋卓著,是一位难得的八旗将领。但他自身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说暴躁易怒,有勇无谋,最终被皇太极抓住把柄,成为其登上权力顶峰的垫脚石。

而且,这莽古尔泰人性也有些扭曲,既然皇太极能当众说出其弑母邀宠之事,可见此事并非捕风捉影,一个人不管怎样,也不能做出弑母的举动,这是人伦所不允许的,或许在莽古尔泰弑母的那一刻,他的悲惨结局就已经定下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太祖实录》《满洲实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