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國初開創,栉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系諸王是庸。”在清朝開國入主中原的過程中,有一位皇子骁勇善戰,戰功赫赫,曾入列四大貝勒,參與國政,但這位皇子卻有殘忍的一面,為了向父汗邀寵,他不惜将屠刀舉向了親生母親,終究還是落得奪爵滅族的下場……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1、早年征戰的三貝勒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第五子,生于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生母是努爾哈赤繼任大福晉富察氏。

莽古爾泰出生時,正值努爾哈赤開疆拓土的創業階段,這一年,努爾哈赤在呼蘭哈達東南築城三層,頒布國政,立禁約法,自稱淑勒貝勒。

莽古爾泰六歲那一年,他的父親努爾哈赤在古勒山一舉擊潰九部聯軍,聲勢大振,當時陪同的努爾哈赤身邊的正是莽古爾泰的母親富察氏。

受父親的影響,莽古爾泰從少年時期就開始在戰場上厮殺。

萬曆四十年(1612年),25歲的莽古爾泰跟随父親努爾哈赤征讨烏拉部,表現極為英勇,連下烏拉六城。随後莽古爾泰向父親建議繼續追擊逃到葉赫的烏拉部首領布占泰,努爾哈赤說道:“不要去了!沒有仆從怎麼能做主子?沒有臣民如何做君主?隻要削弱他就行了。”

随着褚英被父親努爾哈赤幽禁并處死,年齡較長,母親又是大福晉的莽古爾泰在建州的地位迅速提升。1615年,努爾哈赤将四旗擴充為八旗,莽古爾泰成為正藍旗主,他的同母弟德格類則成為正藍旗的小旗主。

第二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莽古爾泰與代善、阿敏與皇太極入列四大貝勒,按年齡排在第三位,稱三貝勒。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2、弑母邀寵的天命汗子

天命四年(1619年),明廷派遼東經略楊鎬出關,分四路大軍向赫圖阿拉殺來,薩爾浒一戰爆發。在這次戰争中,屬于莽古爾泰的高光時刻來臨,他先是偕同大貝勒代善擊斃西路軍統率杜松,然後又回軍與父親努爾哈赤擊斬了東路軍攻打棟鄂的劉綎。

随後不久,莽古爾泰又跟随父親和衆兄弟将葉赫部攻滅,西城貝勒布揚古投降,葉赫部被後金兼并。

然而,一年後,後金國卻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政治事件。

有人告發莽古爾泰的母親富察氏與大貝勒代善存有私情,并藏匿财物,聽聞此事後,為了在父親面前表忠心,莽古爾泰二話不說,回家便将母親富察氏給殺死了。

不過,此事的真實性有待考證,此事是後來在皇太極的口中說出的,隻是孤證而已。而且,這一年其實也有大妃阿巴亥與代善搞私情的事件發生,有人将兩者混淆,也不一定,此時富察氏應該差不多六十歲了,試問一個六十歲的老婦人如何與繼子搞私情?

六年後,努爾哈赤去世。按理來講,身為正藍旗旗主,母親又曾做了三十多年的大福晉,莽古爾泰比側室出身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極更有資格繼承汗位,但卻沒有人投他的票,可能弑母一事讓莽古爾泰落下了不好的名聲。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3、禦前露刃的莽撞貝勒

其實,在努爾哈赤執政時期,莽古爾泰與皇太極之間的關系還算不錯,但皇太極繼位後,想要改變四貝勒同排并坐的尴尬局面,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是以,這代善、阿敏與莽古爾泰都成了皇太極的絆腳石。

首先,皇太極将矛頭對準了二貝勒阿敏,阿敏是努爾哈赤胞弟舒爾哈齊的兒子,從血緣關系來看,比其他二位要遠一些。皇太極利用阿敏從永平敗退回關内的機會,将阿敏幽禁緻死,阿敏手中的鑲藍旗則給了與皇太極穿一條褲子的濟爾哈朗,濟爾哈朗是舒爾哈齊第六子,即阿敏的弟弟。

阿敏下台後,四大貝勒變成了三大貝勒,此時,莽古爾泰的地位岌岌可危,因為不出意外,皇太極下一個要針對的人就是他。

果不其然,真正讓莽古爾泰陷入危機的是大淩河之戰。

天聰五年(1631年)五月,大淩河之戰爆發,此戰中,莽古爾泰所屬的正藍旗遭遇重創,于是莽古爾泰便來到皇太極面前要回被派遣到别處的牛錄。

誰知皇太極卻說:“我聽說你率領的軍隊不聽從号令并且贻誤了軍機。”

莽古爾泰回複道:“沒有這樣的事。”

皇太極又說:“如果告你們的人屬于誣告,那麼應當治他們的罪;如果情況當真屬實,你所率領的一部能沒有罪嗎?”

看到皇太極咄咄逼人,莽古爾泰急了,說道:“大汗為什麼單單與我過不去呢?我本來就非常的順從,難道還想要除掉我嗎?”說完後便手握佩刀,用眼睛怒視皇太極,莽古爾泰的胞弟德格類見此,立刻怒斥莽古爾泰,稱其犯了悖逆之罪,并用拳頭打他。

誰知莽古爾泰竟然将佩刀拔出,皇太極非常氣憤,大罵莽古爾泰,并将莽古爾泰當年弑母邀寵的事情給曝了出來。随後不久,莽古爾泰便被削去了大貝勒的職位,降為多羅貝勒,同時還被削去了五牛錄,罰銀一萬兩。

其實,降爵削牛錄罰銀這些都不算什麼,真正讓莽古爾泰擔憂的是,此事讓皇太極抓住了自己的把柄,從此,莽古爾泰将永無出頭之日。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4、死後削爵的多羅貝勒

天聰五年的禦前露刃事件之後,莽古爾泰還參與了一次攻打察哈爾部的戰争,但自從這次戰争之後,莽古爾泰便病倒了,最終于天聰六年(1632年)的十二月初二暴病身亡。

關于莽古爾泰之死,有兩種說法,一種是非正常死亡說,據說當時莽古爾泰的症狀是“中暴疾,不能言而死”,估計被毒殺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另一種是正常死亡說,據說皇太極還曾親自參加莽古爾泰的喪禮,為此傷心大哭。

正常死亡說來源于《太宗實錄》,一般展現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很多時候并不能客觀反映事實,從随後莽古爾泰所遭遇的身後事來看,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天聰九年(1635年),莽古爾泰的胞妹莽古濟身邊的家奴冷僧機告發莽古爾泰、莽古濟、德格類三兄妹曾在一起盟誓,想要奪去皇權,此事也得到了莽古濟丈夫瑣諾木的證明。

随後,皇太極在莽古爾泰家中搜出“大金國皇帝之印”十六枚,這算是人證物證俱在了。皇太極便下令削去莽古爾泰的爵位,罷黜其子女的宗籍,降為紅帶子。同時,莽古爾泰的正藍旗也被皇太極追奪,八旗暫時變成了七旗。不過,不久正藍旗重建立制,皇太極長子豪格成了新的正藍旗主。

1636年4月,莽古爾泰被削爵不到半年,皇太極便在盛京稱帝,徹底地實作了乾綱獨斷的局面,大清國應運而生。

清朝最殘忍的皇子,殺死親生母親,皇太極:我要殺光他全家

子辰說:

清朝建立之前的後金時代,莽古爾泰确實是骁勇善戰,功勳卓著,是一位難得的八旗将領。但他自身也有很多缺陷,比如說暴躁易怒,有勇無謀,最終被皇太極抓住把柄,成為其登上權力頂峰的墊腳石。

而且,這莽古爾泰人性也有些扭曲,既然皇太極能當衆說出其弑母邀寵之事,可見此事并非捕風捉影,一個人不管怎樣,也不能做出弑母的舉動,這是人倫所不允許的,或許在莽古爾泰弑母的那一刻,他的悲慘結局就已經定下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太祖實錄》《滿洲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