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昨日,从江苏省演艺集团惊闻噩耗,我国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首届梅花奖得主张继青在南京逝世。记者昨日深夜联系上了单雯、孔爱萍两位张继青的学生,致以深切悼念的同时,也从她们的回忆中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张继青的艺术成就之伟大,人格品质之高洁。

舞台,就是她发光的地方

“张老师在生活中是一个特别朴素的人,你根本想象不到那样一个朴素的老太太,上了舞台会那么的光彩照人。”江苏昆剧院的青年演员单雯说到。单雯出身于京昆世家,1999年进入江苏省戏曲学校,主工闺门旦和正旦。“张老师也算是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了。首届红梅杯比赛的时候张老师也是评委,觉得我还不错,后来2007年时首批昆曲传承收徒,张老师就将我收入门下。”在单雯看来,舞台上和舞台下的张继青极为不同,“她的舞台,她对于角色的塑造可以让你忘却在私底下她是多么朴实的一个人。”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这一点孔爱萍也深有体会,孔爱萍主工闺门旦,如今是江苏省昆剧院第三代演员中的佼佼者,18岁进入剧团后得到张继青老师的指导,并在此后与张继青老师保持着密切的师生联系,“张老师在生活中特别淳朴,淳朴到你都不会知道她是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但是一上舞台、一进入角色,那光彩真的令人叹服。”孔爱萍回忆到,张继青长期生活在江南地区,她的身上也有着南方人特有的细致,“她平时的穿着一点儿也不华丽,但是都特别的干净,细致,她所有的光彩都留给了舞台。”

在观众眼中,张继青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南昆旦角,是戏曲界的冠上明珠,是昆曲艺术表演大家,在两位学生的眼里,张继青老师的严谨和认真才是最令人难忘的品质。

严谨、认真,这是坚持一生的信念

当谈及初次接受张继青老师指导的时候,单雯和孔爱萍都表示,“张老师在教学中极其的认真。”孔爱萍回忆到,自己刚入团见到张老师时,内心非常紧张,“那时候孩子见老师,多少都是有点怕的。”剧团的教学与高校教学不同,并没有固定的修业年限,而是更接近于传统的师徒相传模式,“我跟你学,那就是一辈子的学习。”孔爱萍说到。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张继青与孔爱萍

单雯也表示,张继青是所有闺门旦演员的学习对象,也是自己心中的偶像,能够跟随张继青学习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张老师在教学上是非常严格的,她不常表扬,而是会不断指出你的不足。”对于这样严格的教育,单雯甘之如饴,“对我来说,张老师教给我的不仅是戏曲表演,更重要的是为人的道理,就是要认认真真唱戏,你的技艺一定要拿的出手,这是最重要的。”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张继青与单雯

观众们为台前娉娉婷婷的杜丽娘所陶醉,而不为观众所知的后台却是让孔爱萍最难以忘怀的回忆。“张老师在的后台室是非常安静的,她一进入后台就是进入工作状态,就要把所有的精力全部倾注到舞台表演上,这个时候不可以有任何外事来让她分神。”在演出前,张继青是向来谢绝所有媒体的采访的,孔爱萍回忆,“我们有一种说法叫做前情入戏,过去老一辈的大家在演出前也是这样,进了后台开始准备了就入了状态,不愿意叫人打扰,也不在乎有没有宣传,她的化妆间也不贴名字,演出前闭门谢客。舞台上的演出就是最好的宣传,你舞台上技艺拿得出手,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那胜过所有,正所谓戏比天大。”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那时的孔爱萍尚还是初出茅庐的昆曲演员,张继青已经是享誉海内外的昆曲名家,她那时出演一些剧目的配角,和张继青老师同处一个后台,“张老师戏服穿好后就不会再坐下来,妆扮好也不会再吃东西或者喝水。我们小辈在后台张老师也这样要求我们,我们都会照做。这是戏曲演员的一种艺德,你要对得起为这出戏付出的所有人。”孔爱萍告诉记者,戏曲演员的服装是有专门的人负责保管、熨烫,穿上身后若还是随意坐卧,衣服会皱了。化妆也是一样,吃东西饮水可能会对戏服造成污损,口红也会不再完整,“你要对得起你的观众,对得起那么多工作人员。我跟随张老师那么多年,她从来都是这样坚持的,她的后台我真的一生难忘。”

那个在舞台上发光的老太太,走了

做艺术亦是做人,技艺的精益求精是一方面,为人是另一方面,孔爱萍将张继青老师的为人概括为“做人低调,做事认真”,而这种为人处世的方式在长年累月的耳濡目染下对孔爱萍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张老师身上,我学习到的、最深刻的就是守住内心,要守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浮华不过烟云过眼,名利场上的衣香鬓影总比不过舞台上的刹那华光,为艺为人,守住本心并不容易,“什么是大家,这就是了。”

斯人故去,佳音永存

“张继青老师是我们昆曲界一个瑰宝,对于她的逝去我们表示沉痛的哀悼。”江苏省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表示,依照家属意愿,张继青老师治丧一切从简。昨夜孔爱萍吊唁归来,心情仍然非常沉痛,“我作为一个晚辈,我对张继青老师真的就只有敬仰,只有倾慕之情,她是我们戏曲界中的瑰宝,是昆曲艺术的明珠。”

张继青的《牡丹亭》曾经惊艳世界,在舞台上她的一颦一笑,一步一态都拿捏的恰到好处,从不炫耀自身功力,而只为塑造人物角色服务,“我五点多吊唁出来,心里还是挺难受的,过去的事情我都还历历在目。一个艺术家她要付出多少,做出多少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观众这样的认可,真的是太不容易了。张老师已经去了,我只能说希望她能一路走好。”言及此孔爱萍也已声有哽咽。虽然张继青老师已经离去,但她所留下的璀璨艺术与做人做事的态度将会生生不息的绵延下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