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王朝,一直饱受后人诟病。这不仅仅是由于统治者由汉人变成了满人,百姓所积蓄的不满所致。纵观华夏的历史脉络,唐朝李世民亦有胡族血统,更不用说元朝蒙古人的统治了。

那么,究竟是因为什么,才使得清朝为后人所诟病呢?这就回到了清政府对于列强的软弱无能上。

正是因为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才使得中国的近代史成了一部落后的屈辱史。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请政府一步步地退让,使得中国成为了列强眼中的肥肉,任人宰割,任人欺辱。

面对这样的清政府,列强才能够步步紧逼,企图把中国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1.中国在列强心目中比较富饶

马可波罗曾经对于中国的描写中提到:“中国遍地是黄金,到处是白银。”虽然他在元朝时期到达中国,此时正是中国领土面积最大的时候,武力值也空前的强盛,

或许其对于中国的描述中有明显的夸大成分,但也可见中国之富裕。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若黄金和白银平均分给百姓,可能不会有如此夸大的说辞,但若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或者一家一姓的统治者手中,数目就相当庞大了。

而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俗话说: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统治者的层次之高。皇权在当时的中国拥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因而也就成了财富的代名词,成为了“强盗”们所选择的对象。

2.中国的武器水平落后

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实不虚矣。当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有了足够威慑他人的武器时,敌人对其动手就需要好好权衡一下得失了。

当获胜后得到的收益远远不足以弥补消耗和损失时,在理性的权衡下,就不会有人冒着风险去消灭敌方。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而中国,在奉行闭关锁国的策略后,就基本放弃了对于火器的研发和改良。至于是否因为统治者觉得火器太过危险,如果流传出去可能会对其统治造成影响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中国的火器由世界先进水平逐渐落后,最终成了列强讥讽的对象却是存在的。

这就像原本无忧无虑生活在大草原上的一群羊,本来有丰盛茂密的水草可以供其生存,却不知何时被一群狼闯入地盘。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狼有着锋利的獠牙和爪子,羊只有吃草的牙齿,甚至由于太久没有天敌,连角都退化了,

又用什么来与狼群抗衡?只能任人宰割。

3.统治者的奇妙心理

在发现列强如猛兽般入侵,轻易就能撕开防御的口子时,清朝统治者的第一反应不是我们应该加强我们的武器水平,应该加强国防的实力,而是觉得只要给列强足够的钱财,就能够让他们离开,而只要离开,就可以当做无事发生。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在鸦片战争时,清政府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统治者并没有觉得这些赔款很多,他们完全可以将这笔钱款算在老百姓头上,在意赔偿的心理可能还比不上被原本看不起的小国索要赔偿的耻辱。

然而一步退步步退,底线一旦不能坚守,就如同已溃的蚁穴一般,等待统治者的就是更加频繁地入侵。盖因已经有了基本不用付出就能够收获更多的典范,于是列强纷纷效仿,

步步紧逼,从而有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也成了历史的必然。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统治者的压迫下,人民没有办法继续生存,这就导致了乱象的发生,也是中国历史传承演变的规律。

清政府统治的弱项,也是统治者的弊病之一——他们并不关心所属的百姓生活情况如何,

“不识民间疾苦”

,从而与百姓的联系就就更加不紧密了。这更给了列强可乘之机。利益诱人,面对无法形成有利抵抗,官僚资本兴起,上层的统治阶级与列强达成合作的基础上,所属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都不关心民众,列强自然可以步步紧逼,以得到更多的利益。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再到侵华战争,列强为何步步紧逼?

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却又软弱可欺的国家,更是被列强当做了自己暗中的钱袋子,成了倾销商品,获得利润的最佳地点。从皇家获取和从倾销所得的财富,又可以使得他们更有资本,更有底气为所欲为;从而,“野蛮而强硬”的“强盗”,步步紧逼便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