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沙俄是这个星球上最侵略成性、贪得无厌的国家,对邻国领土永远充满着占有欲。作为沙俄的邻邦,中国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著称,自然成为历代沙皇垂涎三尺的对象。为了吞并中国的领土,沙俄曾制定出一系列计划,其中最为疯狂的莫过于“黄俄罗斯计划”,妄图吞并中国1/3的领土,把长城作为边界。那么,这项计划是如何提出的?它最终为何没有达成总体目标?
01 黄俄罗斯计划
在西方列强当中,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无疑是沙俄
。其实,早在17世纪30年代,沙俄便已经侵入中国东北,在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然而,尚未完全摆脱野蛮状态的沙俄,遇到正处在上升期的清朝,双方在雅克萨城一带爆发大战。最终,损失惨重的沙俄被迫撤出中国东北,并在1689年跟清朝签订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

沙俄侵占中国领土示意图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的近200年间,沙俄一度放弃对中国的侵略幻想,而是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东欧和西亚。直到克里米亚战争后,在西方战场遭遇惨败的沙俄,才再度将注意力转向东方,利用鸦片战争后清朝面临的困局,大肆侵吞中国的领土。
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期间(1855-1881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外东北、外西北150万平方公里国土
,实在是骇人听闻。
等到亚历山大二世之孙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登基后,对攫取邻国领土永远不感到满足的沙俄,制定了一个更大、更疯狂的侵华战略-“黄俄罗斯计划”。这项计划的要点,是从新疆中俄边境的乔戈里峰起,到远东海港海参崴止,中间连成一条直线,将线北的外蒙、东北三省、新疆绝大部分地区及内蒙大部分地区侵占,像小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一样,变为沙俄的领土。
“黄俄罗斯计划”示意图
如果“黄俄罗斯计划”最终得以实现的话,那么中国将丧失西北、东北等地大片国土,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当时国土总面积的1/3。彼时,中国将退守所谓的“本部18行省”,以长城为国界跟沙俄相邻
。不过,考虑到沙俄贪得无厌的本性,接下来它很可能会越过长城继续南侵,将整个华北也囊括在版图当中。一想到此,便令人感到不寒而栗。
02 侵占中国东北
若想实现“黄俄罗斯计划”的总体目标,首先需要做的,无疑是侵占中国东北三省
。原因无他,东北三省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土壤肥沃,远比荒凉贫瘠的新疆、内外蒙等地更有“魅力”。况且,一旦占领东北三省,沙俄还能对北京形成直接威胁,迫使清朝对它采取更为软弱的姿态。如此一来,新疆、内外蒙等地可以通过条约的形式抢过来,而不需要动用武力。
尼古拉二世
由于上述原因,尼古拉二世上台伊始便通过威逼利诱,迫使清朝全权代表李鸿章签署《御敌相互援助条约》(又称“
中俄密约
”,1896年)。按照这个密约,沙俄以帮助中国抵抗日本为借口,不仅获得军舰可自由驶进中国任何口岸的权利,还取得在黑龙江、吉林修筑铁路(中东铁路)及驻军的权利。两年后,沙俄又强行租借旅顺、大连,将东北三省变成其势力范围。
尼古拉二世深知,若想将东北三省变为沙俄真正的领土,
移民和文化侵略
必不可少。为此,尼古拉二世鼓励俄国人大量移居中国东北,既充当侵华战争的“内应”,又能起到开发当地的作用。与此同时,沙俄还在东北境内广设东正教堂、俄语学校等机构,并发行多种俄文报纸、杂志,意在对东北实行文化“洗脑”,弱化当地民众的反俄情绪。
侵略中国东北的沙俄军队
由于“黄俄罗斯计划”总体目标过于庞大,牵涉领域错综复杂,按常理来看,至少需要20-30年时间才能完成。然而,尼古拉二世性情急躁,希望在位期间便能达成总目标。为此,
利用八国联军侵华的契机,尼古拉二世在1900年7月悍然出兵10余万、分五路入侵东北,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占领全境
。在此期间,俄军大肆屠杀中国百姓,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其暴行令人发指。
03 计划破产
为了将占领合法化、长期化,最终实现将整个东北并入沙俄版图的目标,1900年7月,沙俄强迫盛京将军增祺签署《
奉天交地暂且章程
》,将整个东北变成沙俄实际上的殖民地。但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廷拒绝签署这项不平等条约,东北民众也发动大规模的抗俄运动。在这种情况下,沙俄只好跟清朝签订《
交收东三省条约
》(1902年),答应分阶段撤出东北三省。
慈禧太后
但是,按照沙俄一贯的行事风格,它根本不想遵守条约,从签字的那刻起,便寻找各种理由来拖延撤军计划。等到1903年4月时,沙俄更是“大变脸”,非但没有按照条约撤军,反而向清廷提出所谓的“七项撤军新条件”,并重新占领奉天。与此同时,尼古拉二世任命侵华俄军头子阿列克塞耶夫为远东总督,妄图对东北三省进行直接统治。
沙俄出尔反尔的做法不仅引起清廷的强烈抗议,也让其他列强深感厌恶乃至憎恨,尤其是日本
。日本之所以仇视沙俄,除了同样觊觎东北三省外,还跟当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有很大关系(注:甲午战争后,沙俄联合德、法两国,迫使日本退还由中国割让给它的辽东半岛)。随着双方矛盾的日趋尖锐,
1904年,围绕着对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控制权的争夺,日俄两国最终兵戎相见
。
日俄战争形势图
日俄战争持续一年多时间,最后以沙俄惨败、日本惨胜告终。1905年,在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斡旋下,日俄两国代表在美国的朴茨茅斯签署《
朴茨茅斯条约
》,正式宣布结束战争。按照条约规定,沙俄将中国东北及朝鲜半岛的所有权益转让给日本,并割让南库页岛。
随着沙俄势力撤出东北,尼古拉二世野心勃勃的“黄俄罗斯计划”就此破产
参考书目
丁名楠、余绳武:《帝国主义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沙俄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美国]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