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张关于中国抗战时期的照片,根据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的冬天,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奔赴缅甸战场参加对日作战的一名中国远征军。当这张照片传到中国以后,迅速在中国爆红。

2014年8月,贵州老兵关爱公益性项目的志愿者到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家中慰问。

这位老人当时已经是83岁的高龄了,他们除去给老人带去一些慰问品之外,还询问老人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事情,老人表示想让志愿者帮忙搜集一些抗战时期的照片以作心灵的寄托。

恰巧当时志愿者接到了贵州有关部门下发的《关于寻找中国远征军照片主人的通知》的文件,在文件里面还附着一张照片。于是,他们将这张照片翻拍出来,给老人带了过来。

当这位83岁的老人看到照片以后,顿时潸然泪下,他拿着照片对志愿者说:“这张照片上的娃娃兵不是别人就是我。”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美国人拍摄的陈友礼照片

那么这位老人是谁呢?在这张照片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在逃难中走散的小男孩

这张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抗战老兵陈友礼,1931年4月出生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平山乡。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军阀割据雄霸一方,军阀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发动战争争夺地盘,从而争夺在政治上的话语权,当时的中国处处都弥漫着硝烟的气息。

在那个战乱四起的年代,中国四处在打仗,最苦的还是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他们终日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陈友礼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

陈友礼的父亲也在不久后去世,年幼的陈友礼则成为了一名孤儿,他只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可是当时,陈友礼的爷爷奶奶毕竟年纪大了,而且两位老人的日子也过也十分紧张,他不能吃喝拉撒全指望着两位老人。

为了减轻爷爷奶奶的经济负担,陈友礼每天都要出去找吃的,帮邻居干点杂活,或者在镇上干点零活,只要有饭吃他什么活都愿意干从而帮助爷爷奶奶贴补家用。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将战火燃烧到整个中华大地,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的领土上疯狂肆虐,犯下了种种恶行,中国人民饱经苦难过上了亡国奴的生活,这让原本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上霜。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陈友礼

面对敌人的疯狂杀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终于冰释前嫌迎来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御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建立起了爱国统一战线,全体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共赴国难。

日本在中国又相继发动了一系列战争,遭到了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从而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作战计划。日本陆军深陷在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抗日的洪流中不能自拔,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日本为了掠夺更多的战略资源,将目光转移到了南洋地区。没过多久,日本便出兵缅甸,一边掠夺缅甸的资源,一边占领滇缅公路,企图切断英、美等国对中国援助的交通线。

为了粉碎日军的作战计划,同时配合盟军的作战计划,中国政府组建中国远征军奔赴缅甸战场协助盟军对日作战。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中国远征军远赴缅甸对日作战

很快,日本便将战火烧到了陈友礼所在的村子,村子里的村民为了活命纷纷逃难。他们在逃难的过程中,陈友礼与他的爷爷奶奶走散了。

为了解决温饱加入中国远征军,成为连队里最小的娃娃兵

于是,陈友礼独自一人跟随着大批难民四处逃难,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最后他们逃到了云南,此时的陈友礼已经好几天都没有吃到东西了。

为了能够有口吃的,陈友礼找到了在云南驻扎的中国远征军,他强烈要求参军入伍。可是,一个年仅11岁的孩子又如何扛枪打仗呢?

所以,当时部队不愿意接收他,他对部队的领导说:“我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你们就让我留下吧,只要给我口吃的就行。”

最后,陈友礼被中国远征军第5军200师一个好心的马夫收留,陈友礼帮助马夫放马。后来,部队的领导看到他听话懂事且肯吃苦,便将他安排在第200师给一个连长当勤务兵,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当时,陈友礼所在的部队师长是高吉仁,军长则是大名鼎鼎的邱清泉,而年仅11岁的陈友礼则成为连队里最小的娃娃兵。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邱清泉

虽然,当时他还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娃娃,但是他却非常吃苦,在部队中他将连长交给的每一项任务都圆满完成。除此之外,他一边跟随着部队长途跋涉四处奔袭,一边学习战斗知识,随时准备上前线杀敌!

中国远征军受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中将和罗卓英司令长官指挥,进入缅甸发起对日作战。陈友礼跟随部队参加在滇西公路惠通桥的怒江保卫战。

在这场战役中,虽然中国军队损失惨重,但是却成功地将日军阻击在怒江西岸,进而改变了当时的战场局势。

盟军在缅甸战场上夺取了战场主动权。随后,陈友礼又跟随大部队趁机收复了松山、龙陵、南天门等地区。

随着世界战争局势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这些反法西斯国家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美国的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美国战地记者的到来

为了向世界人民展示法西斯国家的残暴和揭露战争的残酷。

1944年11月,美国战地摄影记者来到了中国,他们专门负责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况,从而号召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反法西斯战争。

美国战地记者带着相机来到中国到处拍摄战争场面,看到满目疮痍的战后场面,他们如实地记录日本侵略者的残暴。以图文的形式,声情并茂地向世界人民展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

后来,这些美国战地记者来到了中国远征军驻地,当他们进入陈友礼所在的连队的时候,这个在连队里最小的娃娃兵成功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些美国的战地记者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没想到在中国远征军的军队里居然还有这么小的战士。

在这些记者们的眼里,陈友礼还只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可是在他瘦小的肩上却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担,这些美国战地记者不禁感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这些原本应该在学校读书享受快乐童年的娃娃,也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笔,拿起钢枪上阵杀敌,去亲身经历枪林弹雨体会战争的残酷。

可是这些记者不知道,年仅13岁的陈友礼,虽然他的个子还没有枪高,但他已经是入伍一年多的老兵了。

战场是最锻炼人的,战场上的残酷让他褪去了孩童应有的天真与无邪,变得果敢刚毅。

虽然,陈友礼身材瘦小显得与部队里的其他战士格格不入,军装穿在他的身上也显得尤为不合体,甚至连新发的帽子都戴不上,为了将帽子固定好,他就把新旧帽子叠在一起戴在头上。

陈友礼身上一直背着两个水壶,一个水壶里装水,另一个水壶里装盐和辣椒。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娃娃兵雕像

当时的作战条件非常艰苦,他们每天的干粮就是每人两个硬馒头,为了防止干粮掉了,他们将干粮挂在脖子上的干粮袋里,即使这样的环境也是陈友礼梦寐以求的,他在部队里干的甘之如饴。

也许有人会感叹:“陈友礼这么小就懂得精忠报国,真是难得。”

试想一下,一个年仅十多岁的少年,正是懵懂无知的年纪,他能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报国的壮志呢。

而陈友礼之所以参加中国远征军,过着九死一生的生活,无非就是为了每天的两个馒头,虽然在部队中每天面对枪林弹雨非常危险,但是却能够吃饱饭。

如果陈友礼离开了部队,也许还没等到敌人将他打死,自己恐怕早就被活活饿死了。

这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在残酷的战争之下,哪里有真正的世外桃源呢?人们每天都过着担惊受怕朝不保夕的生活。

成为美国记者的“模特”

后来,这些美国战地记者为了搜集战争素材,要求给他们拍照,经过他们的精挑细选,他们最终选择了年龄最小的陈友礼来给他们当“模特”。

经过陈友礼所在部队的连长同意,美国记者在战壕里给他拍了第一张,之后,又让他来到一个岔路口拍了第二张。

在美国战地记者的要求下,陈友礼竖起了大拇指然后露出了微笑,随着记者照相机快门“咔嚓”一声便拍下了那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摄影结束以后,美国战地记者给了他两块饼干作为酬劳,他拿着饼干非常高兴,因为他长这么大还没有吃过饼干呢。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这张照片了。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中国远征军的娃娃兵

兵败被俘后加入解放军

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第11集团军奉命强渡怒江,与当地的日军展开战斗,紧接着腾冲、松山、龙陵、平嘎等滇西要地烽烟四起。后来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陈友礼所在的第5军也奉命投入战斗。

在与盟军的相互配合下,日军节节败退,中国远征军趁机收复了很多失地。为了扩大战果,陈友礼所在的部队乘胜追击在中国远征军滇西大反攻中先后参与了收复松山、龙陵、畹町等地的战斗。

1945年8月,经过全体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此时的陈友礼和他的部队还依然在中缅边境。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共两党因为中国的前途走向最终分道扬镳,再次走向对立面。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时期。

1947年,陈友礼跟随大部队奉命从云南赶赴山东,他们到达山东以后,积极构筑防御工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形成对峙局面。

1948年华东人民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性进攻。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陈友礼跟随部队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而他则成为了俘虏。在解放军的感召下,他选择加入人民解放军成为一名人民解放军战士。

加入人民解放军以后,他又跟随部队参加了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等战斗,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贡献。

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悍然干涉朝鲜内政,它们组成所谓的“联合国军”公然出兵朝鲜半岛,并将战火引至中朝边境,企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再次威胁中国的安全。

中国人民为了维护经过多年奋战才换来的和平生活,进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国人民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陈友礼跟随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在两年的时间里他参与大小战斗几十次。抗美援朝胜利以后,陈友礼跟随部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普通农民。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七十年后与年轻的自己再次相遇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沧海桑。随着社会的发展,陈友礼原本以为当年抗战的情景将会被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2012年,贵州老兵关爱公益项目在贵阳启动,目的就是为了给那些曾经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场英雄送去一份温暖,所以贵州老兵关爱项目经常安排志愿者到战场英雄的家里进行慰问。

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一张关于中国抗战时期的照片,根据介绍,这张照片拍摄于1944年的冬天,而照片中的主人公就是参加奔赴缅甸战场参加对日作战的一名中国远征军,而这名远征军战士当时的年纪还不满14岁。

但是由于在当时那个战争频繁的年代,不知道照片上的小战士有没有在战争中幸存下来。

这张照片被公开以后,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都在猜测这个照片中的小战士究竟是谁?他现在是否还健在,带着这些疑问很多热心人士纷纷呼吁寻找照片上小战士的下落。

在那张照片上没有轰轰烈烈战争场面,只是拍下了一个孩子,在这个孩子的身后是一群匆匆忙忙赶路的军人,这个孩子身穿厚重肥大的棉衣,头上戴着军人的帽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线索。

况且又经过了79年的沧海桑田悠悠岁月,要想找到照片上的人谈何容易,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有关部门经过多方寻找,可是最终都没有任何线索。

随着贵州老兵关爱项目的启动,志愿者来到了陈友礼的家中,不仅为老人打扫卫生,还为这位曾经的战地英雄带来了慰问品并询问老人还有没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帮助。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陈友礼老年照片

陈友礼非常感谢他们的关怀和热心帮助并对他们说:“有了党和政府的关心,我现在已经很幸福了。你们能不能帮我搜集一些抗战时期的照片,我可以对着照片回忆抗战时期的一些事情。”

志愿者们对陈友礼的愿望非常重视,他们立即开始帮助陈友礼老英雄搜集抗战方面的照片,就在这时他们接到了《寻找中国远征军照片主人的征集通知》上面附着一张照片。

志愿者们一看后面的照片,觉得非常有意思。看着这张照片的年代背景照片上的人物说不定还是陈友礼老人的战友呢。于是他们便将这张照片重新翻拍,放进了为老人搜集的抗战时期的照片当中。

陈友礼接过照片以后,他一张张地看着,看得非常高兴。就在翻到远征军照片的时候,他将照片拿了起来,仔细端详陷入了沉思。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陈友礼和自己的照片

不明所以的志愿者此时还为老人讲述着这张照片的来历,并问老人:“爷爷,您认识这个人吗?”

看着照片上的小男孩,眼泪顿时流了下来,陈友礼老人对志愿者说:“这张照片上的娃娃兵,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参军的我”。

虽然这张照片平淡无奇,可是,人们却可以从这个小小年纪的孩子的脸上看到中国人特有的乐观精神。这群“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无论在面对怎样惨痛的情况都不会放弃“生的希望”都会坚持抗争到底。

此时的陈友礼老人已经87岁了,他做梦也没想到相隔了七十年,自己还能以这样一种方式再见到年轻时的自己。于是他请求志愿者帮忙再为他照一张照片,他拿起这张照片让过去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进行合影。

一张娃娃兵照片爆红,83岁老人潸然泪下:照片上的娃娃兵就是我

陈友礼与年轻时的照片合影

这张平淡无奇的照片,见证了国难当头的时候,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坚强与隐忍。而在战火纷飞民族危亡的危机时刻,一个普通少年在战争中绽放出来的微笑却照亮了国家的前途,坚定了整个民族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没有经历过抗战的人,永远都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更不知道中国人民为抵抗日寇侵略,纷纷奔赴战场杀敌报国,中国人民在硝烟弥漫的烽火狼烟之下,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向陈友礼老人致敬。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