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

作者:贝亚月琳

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

第一个问题:何谓信仰?

相信与敬仰,信久而生敬,信笃则仰止。包括思想(价值观)、文化和宗教。

第二个问题:信仰有何用?

信仰是精神的一块压舱石,可以达成内心的一种稳定的平衡,既属于精神,又能指导行动。

第三个问题:中国人有没有信仰?

说中国人没信仰是对标宗教信仰,而宗教信仰并非信仰的全部,只是信仰的一个种类。比如共产主义信仰,不是宗教信仰,但同样是一种信仰。中国至少有将近1ww人(CPC党员)在信,你说算不算中国人有信仰?

如果除了特定的思想信仰,再问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答案还是肯定的。由此引来第四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中国人信仰什么?

中国人口众多,民族56,且分布东西南北中,加之信仰的范围本就包括思想、文化和宗教三大部分,所以中国有人信佛,有人信道,有人信伊斯兰,有人信基督,有人甚至信其祖先的一句话,信仰在中国普遍存在,只是人数多与少的问题。信仰既然是内存于本心的相信和敬仰,所以信仰者可以是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民族。因此,我们并不能以人数的多少来衡量中国人有没有信仰。信仰与人数无关。如果非要以人数的多少来说一个族群有没有信仰,或者说一个国家大多数人所共同信仰的才叫有信仰的话,那么中国人的信仰是非常普遍而统一的。它是什么?是文化信仰,而不是思想信仰和宗教信仰。

所谓文化,文雅的解释是文治教化,说通俗些就是风俗。有人群的地方时间长了就有风俗,风俗即文化。在家庭,就叫家庭文化,在企业,就叫企业文化,在民族,就叫民族文化。风俗有好有不好,文化也是一样,皆取决于主导这个风俗也就是文化的,是认的什么理儿,也就是价值观,即心里最在意的是什么。

中国人的文化信仰,要从中国文化的组成去溯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其归根到底无外乎儒释道玄理五大类,五类里的经典都称之为经,经即是理。道理千千万,拢在一起,可以拣出浓缩的两个字:家理。即中国人的文化信仰核心就是家和理。

首先,中国人最在意的就是家庭,相信家庭是最重要的,相信家族是最亲近的,这是血统的天然信任密码,任何外力也不能“破解”这种信念。再者,放眼家庭家族以外的社会活动,中国人为人处事则在意一个“理”字,人和理合在一起,就是以理服人。如果将“理”再揉进个“情”字,合情合理,这便是最好的了,也最能让中国人心服口服。

家是一个由亲属构成的组合体,自然也有家庭文化,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都是家庭文化各不相同的表现。家对中国人如此重要,是因为中国人的心理视角是从家的“窗户”观察和认识外面的世界,做事也要从家的“大门”走出去,闯世界,立言立功,不丢先人的脸。可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总被一根线儿牵着,线儿的另头,一定是家。所以中国人常说的成家立业,也要将家放在首位,然后再讲出门去找个活命的营生。累了,会说回家歇歇该多好;苦了,会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委屈了,会说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失败了,回家就是港湾;过年了,千里万里往家赶。

家庭稳定了,出门办事才踏实。可出门以后的路是自己走的,如何行稳致远,关键看个人的本领本事有多大。本领与本事应该是两个概念——本领是领悟,本事是技能。领悟是先认识自己,修正自己,再充实自己,做个好人,这就叫修身。修身又讲个理,就是德,有德性就是讲三纲五常,——无论怎样,这是几千年来渗透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理——也是修身道理的最高境界。在中国,谁有了德,本事无论大小,也算是君子;如果谁缺德,本事再大,也是小人,也会被人们鄙视与远离。近君子远小人,“亲贤臣远小人”,就是这个理。

从成家到立业,其中还隐含着一个秩序,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秩序有因果也有道理,即身修而家齐,国治而天下平。这个秩序有方向,即从内到外,从家到国。家与国有了联系,也就有了家国的理念。

如果将“修齐治平”做一个比喻,它就像一棵大树:修身是根,齐家是干,治国平天下是枝叶。家是核心,修身是家的基础,治平是家的外延。“家国”总是密不可分,更可见家庭在中国人心中的位置。

再说理。理就是道理,是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中国人认理,讲理,服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你不信理,那在这世上可还怎么活?说到理,中国人信的是什么理呢?这个理并非一人一事之理,而是各有各的理,要分在什么场合。在家庭场合,论的是孝与和;在人际场合,论的是仁与义;在情感场合,论的是爱与敬;在知识场合,论的是真与假;在法律场合,论的是对与错;在宗教场合,论的是善与恶;在经济场合,论的赚与赔;在军事场合,论的是胜与败;在政治场合,论的是是与非。

中国人最认同的是凡事合情合理,最反对的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由此我们会问,合与不合的到底是什么情呢?如果理是行为的价值评判标准,那么情就是行为的人性评价标准。人性合乎天然,顺乎自然,符合天然自然就是合情。比如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的怵惕恻隐之心便是合情,比如怜悯弱者就是合情,比如见到同类的痛苦而恐惧就是合情。当然,如果再细分下去,遇到合理不合情,或合情不合理的人和事,又该如何?相信以中国人的智慧,自会有公论。

总之,中国人有信仰,而且还是大信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