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焦作的厕所,竟然也是如此高大上!来看看

古代焦作的厕所,竟然也是如此高大上!来看看

天气预报

1月8日(星期六)

晴间多云

偏东风2级~3级,-2℃~10℃

古代焦作的厕所,竟然也是如此高大上!来看看

全文约1000字,阅读大约需2分钟

吃喝拉撒是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要,每一项都不可缺少。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对生活现象的记录描述更是入木三分。“拉撒”这个词汇虽然形象,却常常被人们避讳,因为其中表达的含蓄却又不可避免的动作,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尤其是与拉撒相关的地方——厕所,是人们每天不得不去的场所。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沁阳市博物馆里一件“有味道”的藏品。”

古代焦作的厕所,竟然也是如此高大上!来看看

汉代圈厕 田卫华 摄

汉代灰陶圈厕,长34.5厘米、宽23厘米、高19厘米。圈厕是灰陶质地,整体呈长方形。其中相邻的两侧面为出檐高墙、另外两侧为方形平台,两平台相交处有四级台阶,两个厕所分别建在两平台的对角上。一个为封闭式,内置蹲坑,是排泄的地方,屋顶是悬山式。一个为露天式,只有围墙。下面的圈内有两组模制子母猪,母猪正在给小猪哺乳,憨态可掬,甚是有趣。此圈厕1973年出土于河南省沁阳西向公社(现西向镇)5017工地。汉代的丧葬观念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死后陪葬品和生前一样,这件出土文物可以反映汉代厕所的真实样子。

你没看错,汉代的厕所确实是和猪圈合一的建筑。也如你想象的那样,厕所的坑直接通到下面的猪圈。你可能会惊讶,拉出的耙耙不是被猪吃掉了吗?真的是太恶心了。不要奇怪,汉代确实是这样。

据文献记载,秦汉时,猪的主要食物来源是五谷类和饭后剩余食物。但由于生产能力的限制,以人类粪便为猪的辅助食料,也是人们解决猪饲料不足的手段之一。古人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取之自然,回归自然,犹如现代人口中说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在汉代,把猪圈、厕所合二为一,除了养猪,方便处理人类排泄物外。更重要的是人类利用自己的排泄物和猪的排泄物混合发酵,用于土地作物的肥料,提高农业产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依然能看到利用粪便沤农家肥的习惯。

现代人为了给朋友打圆场,往往会说:“某某上厕所了,一会儿就回来。”汉代的圈厕也不只是屎溺和积肥之处,危急时刻,借口如厕出逃,也是古人常用的伎俩。鸿门宴中,刘邦便是借口如厕,通过阶梯,翻过厕所墙垣逃了出去;曹操也曾“托疾如厕,因出还营”;刘备的出逃方式是“伪如厕,潜遁出”。正是汉代圈厕合一的修建样式,为“如厕潜遁”提供了方便之门。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您的关注是我们持续更新的动力

欢迎私信提供新闻线索

版权所有:焦作日报社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1120180801

版权声明:本文为《焦作晚报》(微信号:JZWBWX)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总编辑:王静锋

执行总编辑:王 言  编 辑:王翠翠

执行主编:冯新瑞   校 审:许 凌

责 编:杨 珂

喜欢本期推送,请转发点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