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中国考古百年

磁州窑考古与研究的百年历程

秦大树 李凯 郭三娟

【关键词】磁州窑;考古工作;研究成果;百年历程

【摘要】磁州窑是宋元时期最具代表性、影响巨大的窑场之一,其生产的瓷器是宋代庶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磁州窑从古代文献记载的发展、变化,到近代考古工作的肇兴和多年来开展的考古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可知,磁州窑在古代文献中的记载较少,且多有失公允,但其却是近代以来陶瓷考古开展较早、考古发掘较为充分的窑口之一,而且从瓷器的生产到使用等各方面的相关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研究与探索

试论考古发现所反映的中国早期宗庙制度若干问题

胡进驻

【关键词】宗庙制度;祖先祭拜;中国早期

【摘要】宗庙制度主要源于男性先祖崇拜。兴隆洼文化居室葬可视作宗庙制度的萌芽,而红山文化晚期牛河梁遗址群的“女神庙”略可认为是中国早期宗庙建筑的肇端。莫角山台城、陶寺宫城(陶寺中期小城王陵内可能有独立的宗庙建筑)、芦山峁及石峁宫城内可能是宗庙建筑、神庙建筑及其他宫殿建筑混置,是否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仅依据目前的考古学材料尚无法判断。二里头二期之时,二里头遗址宫城内可能主要是宗庙和神庙建筑,但至三期,西朝寝与东宗庙的对峙已比较明确,反映出中国早期宗庙制度的初步成熟。

书画的形状——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系瓷枕的装饰边框研究

郑以墨

【关键词】装饰边框;磁州窑瓷枕;枕面书画;宋金元时期

【摘要】宋金元时期磁州窑系瓷枕上丰富多变的装饰边框,是工匠不断尝试将装饰纹样与书画作品进行有效衔接的结果。从现有资料来看,装饰边框的建构方式有契合枕形、异于枕形和程式化的菱形边框三种,不同的边框形式或来源于对书画装裱工艺的模仿,或来源于对金银器和织物上纹样的模仿,尤其是装饰边框对刺绣质感的模仿,显示了装饰样式在不同媒介间的传播与流变。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考古发现与调查

河北省滦州市孙薛营汉墓清理简报

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 滦州市文物管理所

【关键词】河北滦州;孙薛营汉墓;土圹竖穴双室墓;高柄镂空陶豆

【摘要】2018年,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联合滦州市文物管理所对滦州市孙薛营村发现的两座西汉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出土了陶、铜、玉器等各类遗物40余件,其中陶簋和高柄镂空陶豆均属在唐山市的首次发现,为研究唐山地区西汉时期葬俗提供了新资料。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2018—2019年崇礼太子城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

李文艳 黄信 李韶洁 刘瑞红

【关键词】动物遗存;金代;太子城遗址;河北崇礼

【摘要】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村村南,经2017—2019年连续三年的发掘,出土了一批金代动物遗存。经鉴定,该遗址2018—2019年出土的动物遗存至少代表11个动物种属,其中以羊(特别是绵羊)为主。发现的这些动物遗存显示,当时金代统治者巡幸太子城时的肉食结构除家养的羊、牛、马、驴、猪、鸡外,还有通过渔猎活动获得的大型鹿科动物、鸟类和淡水鱼类等。通过分析动物遗存中的死亡年龄结构可知,羊除用作肉食外,还可能用以获取羊毛、羊奶等次级产品。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文博论坛

博物馆青少年观众参观规范教育探析——基于行为学习理论

湛思阳 洪猛

【关键词】参观规范教育;青少年观众;博物馆教育;行为学习理论

【摘要】在文化与旅游不断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学习、休闲或娱乐走进博物馆。然而,个别观众在参观博物馆时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何防止这些行为的发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行为学习理论在开展博物馆参观规范教育中都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以青少年观众博物馆参观规范教育为例,可以将其分为参观规范意识的养成、参观规范的策略练习、规范参观行为的奖励与不规范参观行为的制止三个部分。其中,采用规范先行、榜样示范等方式培养规范参观意识是博物馆青少年观众参观规范教育的基础;在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中适当设计一些与参观规范相关的环节与课程进行参观规范的策略练习,是对规范意识的强化和对规范内容的宣传;奖励规范行为和及时制止不规范行为既是规范策略练习的辅助手段,也同样可起到强化规范意识和宣传规范内容的作用。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可以共同促进博物馆青少年观众参观规范教育工作的开展。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河北博物院藏畿辅先哲文物利用与传播路径研究

王文丽 张妍冰

【关键词】文物利用与传播;畿辅先哲文物;河北博物院

【摘要】河北博物院收藏的畿辅先哲文物极具地域特色,2018年曾以《静藏群壑——畿辅先哲祠名人遗物入藏河北博物院65周年纪念展》对其中的部分文物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一次展览的容量和展期毕竟有限,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畿辅先哲文物的利用与传播,除了从多个角度组织相关展览外,还可以探索更加多元而有效的途径,比如策划云展览、出版电子书、设立文化主题园区等,通过多种介质,依托科技力量,借势文旅融合,把文物与受众之间的触点由一元拓展至多元,使传播空间从固定区域发展到云端和广阔天地。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文物介绍与研究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近代广东华侨出洋契约文书

罗佩玲

【关键词】出洋契约文书;广东华侨;清末民初;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摘要】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珍藏有9件清末民初广东地区华侨为筹集出洋费用而产生的契约文书。契约记录了侨乡人民通过土地房屋买卖、家产按当、借贷、分家析产等方式获取出国经费、出国谋生的奋斗历程,反映了清末民初广东地区土地流转、土地买卖价格、家庭经济等情况,对研究侨乡社会经济、土地所有权变迁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清代官印

刘铮

【关键词】清代官印;蒙古八旗;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

【摘要】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藏有两方清代官印:一方是“正红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另一方是“镶白旗蒙古二甲喇八佐领图记”。清代蒙古八旗佐领官印比较少见,其形制、印文字体等均与清代典章制度的记载相符。此两方印是清代蒙古八旗制度的见证,为研究清代八旗制度、官印制度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2021年第六期《文物春秋》摘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