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我国古代有许多有权势的女性,如秦国的宣太后、女皇武则天、辽朝萧太后等,她们把持朝政,享有极高的权力。

除此之外,其实这些女强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都在丈夫去世后另找了情人。宣太后原本是惠文王之妾,惠文王死后她以太后之位主政,与义渠国国王私通并生下了两个儿子。到了晚年,她又十分宠爱名叫"魏丑夫"的情夫。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至于一代女皇武则天那就更不用说了,她尽管六十七岁才登基,但早在称帝前就开始豢养"面首",其中著名者便有薛怀义、沈南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甚至圣历元年(698)时,七十四岁的武则天还专门设置了管理男宠的"控鹤监"。与宣太后、武则天相比,辽朝的萧太后显得专情不少,她所倾心的是一位名叫韩德让的汉臣。

那么,为什么萧太后要如此喜爱韩德让,还让他摄政监国呢?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笔者认为,第一个原因是韩德让自身有吸引萧太后的地方。韩德让生于契丹会同四年(941),他的祖父韩知古原是河北玉田人,唐末时被契丹人掳至北境为奴。后来韩知古之子韩匡嗣因为擅长医术被当时的皇后当儿子一样对待,最终爵至秦王,死后被追封为尚书令。

父亲的显赫地位让韩德让从小得以拥有优渥的生活条件,受到良好的教育。

根据《辽史》中的记载,韩德让为人"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也就是说,他性格沉着冷静、踏实厚重、智略过人、精于理政、锐意进取,喜欢建功立业,再加上从小跟随父亲征战而耳濡目染得来的军事才能,有勇有谋又富有才干的韩德让确实是魅力不凡。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第二个原因,是韩德让地位不凡,可以对萧太后的统治起到辅助作用。辽景宗继位之初,韩德让就侍奉左右,且因为做事谨慎有条理而受到重用,一直做到了彰德军节度使,其父韩匡嗣年老不能任事后,韩德让"子承父业",被封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

乾亨元年(979),宋军为夺回幽云十六州北伐,韩德让守卫南京十五天,为辽军增援争取了时间,最终辽军反击大胜宋军,韩德让则因功升迁为了辽兴军节度使。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等到乾亨四年(982)辽景宗病危,韩德让已经是官至南院枢密使,全权掌管汉人军政事务,是汉族大臣中权势最高者,也是满朝大臣中地位靠前的。

辽景宗临终前,叫来韩德让、耶律斜轸等重要大臣,以国家大事托付,可见其地位。对于这样一位重臣,萧太后当然会尽量使其为己所用,成为助力了。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第三个原因,是韩德让与萧太后本就关系不一般。关于这一点,《皇朝类苑》中曾记载道,萧太后在掌权后曾私下对韩德让说:"吾常许嫁子,愿谐旧好,则幼主当国,亦汝子也。"

此话意思是,我曾许诺过嫁给你,但后来没能成功,现在希望能够念及当年情谊重归于好,现在幼主继位,也就是你的儿子了。

这番话语对于拉拢韩德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双方得以重拾起当年的感情。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从此之后,韩德让得以总理宿卫之事,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和施行,新君继位后的统和元年(983),萧太后封韩德让为开府仪同三司,主持实行汉法,这之后二者愈发亲密,外出时往往形影不离。

即使是统和二十二年(1004)南下攻宋,这两人也是一同亲征。与宋朝的檀渊之盟签订后,韩德让被封为大丞相,总知南北院枢密使府事。也就是说,全国上下的军政事务全部被交给了他打理。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没过多久,萧太后赐韩德让皇家姓氏"耶律",使其正式进入了贵族之列。小皇帝辽圣宗则是像对待父亲一样对他,赐给他"入朝不拜,上殿不趋"的特权。

统和二十七年(1009),萧太后去世,紧跟着韩德让也突生大病,尽管圣宗皇帝亲率诸王诸子前去侍奉,但韩德让还是在十五个月后跟随着萧太后的脚步去世了。

辽国萧太后为什么会爱上一个汉臣,还让他摄政监国?

从萧太后对韩德让超乎规格的种种优待,二人常常一同出行、形影不离,辽圣宗待之如父、死后将其与母亲同葬可以看出,韩德让与萧太后的关系确实是十分亲密。

那么《皇朝类苑》的记载就很可能属实,也就是说,早在萧太后嫁给辽景宗前,她与韩德让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感情。

萧太后是于保宁元年(969)被召入宫中,时年十六,那么她在入宫前与韩德让有段感情也是不足为奇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