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外国还是中国,一般有些家财的家庭,又为了避免自己过世之后,自己的后人分摊不均而产生纷争,作为家中当家的长者都会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立一份遗嘱。

古外今来,有很多令人深思的遗嘱,这份材料的风格一般都与当事人的性格相关。比如曹操的遗嘱就在大家的意料之外,根本想不到这会是魏王的遗嘱。在他的安排中,大部分是说在自己过世之后,这些四处搜罗来的美女们怎么处理。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而对于正经事,他叙述得很少。这就符合他奸雄的个性--一生爱美人,临死也不枉安排好曾经陪伴在侧的知己。对于政治说得很少,但是每一句对于子孙都十分关键,自己戎马一生,所收获的核心内容都在短短几句里。

蒋介石也立过遗嘱。不过,他可不止一份遗嘱。每一次他感到身边存在危机时,就会写下一份遗嘱来。因此,就目前知道的,蒋介石就曾经留下十来份遗嘱。很多人都希望从这些材料中,来了解这个人物的思想,和他最后时刻的内心所想。那么在这些遗嘱中,他都写到了什么内容呢?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有一份遗嘱是他在1920年时立下的。当时他投身革命,政治局势并不乐观,这种情况下,他常常会感到自己身边时刻都有危险,因此写下了这份遗嘱。这时候他的身份地位还没有后来的高度,在遗嘱中,按说应该更多地提到对革命事业尚未完成的惋惜和期盼。然而并不是这样,通篇更多的是关于自己遗产的分配。这种局限于家庭之中的表现,连他自己都觉得很苦恼,未免格局略小。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1922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危急时刻蒋介石前去护卫。他感到这次前去,不知生死,因此又写下了一份遗嘱。在这当中,他将自己的家人拜托给张静江照顾。似乎如此,他就能安心地进行革命事业。此后,每当遇到危难时,他都会写一份遗嘱。对于他来说,遗嘱好像已经不只是安排身后事这样简单了,而更多的是给他自己提供一份安心,好让他冷静地应付面前的危机。

西安事变时,他再一次感到自己受到威胁。这一次,他分别写了三份遗嘱,交代自己不放心的各个方面的事情。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在他的大部分遗嘱中,无非是交代革命事业和家庭人员的安排,晚年时更多的是让自己的儿子蒋经国来接手自己的事业。这当中有一份比较特殊,就是写于1934年,关于宋美龄的那份。

那一年,他与夫人宋美龄回到老家,见到了很多故人,大有风光返乡的意思。这之后,他自然也产生了很多想法,尤其是在祭祖之后,于是,他提笔写了这份遗嘱。其中首先说到了,自己去世之后,定要与宋美龄葬在一起。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可是,这一条却让他失望了,因为宋美龄去世前表示并不希望与她的先生合葬,而是想与宋庆龄葬在一起。说回这份遗嘱来,其次蒋介石还说到了遗产的问题,他表示自己死后,归属于他个人的全部遗产都给宋美龄,自己的两个儿子也只能认这一个母亲,决不允许任他人为母。实际上,这两个儿子没有一个是宋美龄所生,也没有一个是她所养。蒋介石这样做,就是担心自己死后,蒋氏家族薄待爱妻,如此,她不至于太过凄凉。

蒋介石留下一份遗嘱,点名要求和此人合葬,可惜最终却未能实现

实际上,在他死后并没有留下太多的遗产,根本不足够宋美龄按照其生活习惯支撑余下的日子。到了美国之后,她的生活还是孔家资助的。即便如此,也不能忽略了蒋介石爱妻之心。这一点,在1936年的那份遗嘱中再次强调,他是万不能接受爱妻在自己死后受到凄冷的境遇的。可惜,宋美龄首先在葬身之地上就不选择与丈夫一起,不知道蒋介石如果得知这个消息,又会怎么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