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不过成功几率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所谓的子午谷奇谋是指趁曹魏不备,蜀汉军从子午谷奇袭长安,从而一战克长安。然后蜀汉军再利用潼关天险拦住从洛阳增援的魏军,以关门打狗之势消灭魏军在雍凉的地方部队,一举夺取曹魏西北的战略。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这个战略从理论上来说,是有可行性的。因为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在蜀地整整憋了五年没打仗,而在此期间,曹魏和东吴打了两次灭国级大战,魏军的主力都在东线,西线防御蜀汉军的兵力并不多,而且防御心态还很懈怠,想不到蜀汉会突然袭击。

但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其可行性也就仅此而已了。因为魏延偷袭的几个致胜因素,都过于理想化。

首先,从子午谷出秦岭,速度一定要快,在魏军没发现之前就要突出去,否则会被魏军包饺子。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但是子午谷很难走,魏延认为十天可从子午谷抵达长安,这过于理想化。咱远的不说,就说西安事变时,当时王耀武率51师在汉中驻训。他当时就想走子午谷突袭西安,解救蒋委员长。但中央军走了三四天,最后放弃了。原因就是太难走。当然,不是说魏延就一定不能在十天之内走出去。只是说,魏延的想法太理想化。如果魏军派几个斥候巡逻,发现了蜀汉军,魏延就前功尽弃了。

其次,夏侯楙必须要不战而逃,蜀汉军要第一时间迅速攻克长安。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这一点也很理想化,假如夏侯懋不逃呢?魏延岂不是进退不得了?当然,也不是说夏侯懋就不会逃,陆逊偷袭荆州,糜芳、傅士仁也投降了,这说明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还是那个问题,把成功希望交给对方来掌控,这过于理想化了。

最后,诸葛亮大军按期出与魏延会师,并能在潼关抵挡住东线魏军的进攻。

这一点跟前两点一样,也是很理想化。其理想之处就在于——以为拿下潼关,就一定能拦住魏军的增援。众所周知,潼关是天险,是扼守关中平原的门户。可是,魏军如果要攻关中,其实是可以绕过潼关的。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历史上从山西到陕西,有龙门、蒲津、龙门三个渡口可以渡过黄河。其它历史阶段绕过潼关的例子就不说了,就说三国时期,就有成功案例。

建安十六年(211年),马超与曹操会战于潼关,徐晃趁马超不备,就从蒲津渡口悄悄渡过了黄河,绕到了马超身后,会合曹操把马超包了饺子。

如果说魏延的骑兵不足,只能防守潼关,而无法顾及黄河的几个渡口,那么魏延的下场肯定就跟马超一个样了。但如果分散兵力防守,魏延的兵力够吗?蜀汉军的兵力够吗?

毕竟蜀汉军拿下潼关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难点在于歼灭雍凉地方守军。如不然,蜀汉军就变成了当年的整编74师,中心开花,被魏军东西夹击。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下面再说诸葛亮为什么不同意。

诸葛亮之所以拒绝魏延的建议,主要是他有自己的战略。他当时的战略很明确,以赵云疑兵吸引主力,自己亲兵出陇右,马谡在街亭拦截救兵拖延时间,目的就是拿下陇右。

一个是拿下整个雍凉地区,一个只是想拿下陇右。这里不讨论诸葛亮和魏延的思路孰优孰劣,就说两人战略路线区别这么大,诸葛亮怎么可能不否决呢?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并且实际上,诸葛亮一次北伐,派马谡去守街亭,实际上就是子午谷奇谋的翻版。只不过就是战略规模缩小了而已。按照子午谷奇谋的设想,蜀汉军守潼关,关门打狗,把雍凉魏军一网打尽;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守街亭,也是关门打狗,想把陇右魏军一网打尽。但是结果呢?马谡没守住街亭,蜀汉军主力也没打下陇右。

所以说,以诸葛亮一次北伐失利为例,魏延想偷袭子午谷,浑水摸整个雍凉,成功可能性太低。当时蜀汉军战斗力就那么回事,撑不起这么宏大的战略。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最后说说魏延的真实想法和子午谷奇谋的真实性。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魏延其实并没有提出过“子午谷奇谋”。《魏延传》的记载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是诸葛亮不允许。也就是说,魏延是想单独领兵,获得更大的军事自主权,他和诸葛亮分兵打。就像当年刘邦和韩信分兵,各打各的一样。全文并没有提过“子午谷”,也没有提过偷袭的事情。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但是到了魏国人编写的史书《魏略》中,那就编得有模有样了。偷袭什么全来了。让人颇为怀疑记载的真实性。我个人觉得,《三国志》中关于魏延的记载才更符合逻辑。因为魏延自视甚高,他觉得自己有能力,可以单独领兵,所以才提出了分兵建议。并且魏延本传中的“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记载也能佐证这种逻辑的正确性。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有可行性吗?只用精兵五千,诸葛亮为啥不同意?

因为走子午谷偷袭长安,先决条件就是打魏军一个措手不及。但诸葛亮一伐失利后,魏军已有防备,这种先决条件没有了。可魏延依然每次北伐都要申请自己单独带兵,这就表明魏延的目的并不是偷袭长安,而就是单纯的就是想自己带兵,不受诸葛亮节制。

至于诸葛亮为什么不想让魏延分兵,那就不得而知了。大概率可能是因为他手上无冲锋陷阵的将才可用,想让魏延留在身边吧。亦或许,诸葛亮对魏延的忠诚还不够信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