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我国首批进口氢能源汽车在大连通关

近期,黑龙江双鸭山一小区居民楼发生燃气爆炸事故,现场破坏严重。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境内今年各类燃气爆炸事故累计多达5起之多。

今年我居住的小区处在燃气管道安装规划范围内,但是居民对此反应普遍比较抗拒,对于已发多起燃气事故的前车之鉴心有余悸,对于燃气在储运、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顾虑重重。最终我们这栋楼在有些业主的强烈拒绝下,没有安装连接管道。

由此联想到燃气爆炸威力尚且这么巨大,那氢气爆炸威力细思极恐。

由此又联想到国家对于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在我国产业布局规划是有着深度考量的。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前不久,国内首批从日本进口的140辆丰田氢能源车Mirai,在大连口岸顺利通关,将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提供相关服务保障工作。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没有氢能源车吗?为什么不使用我国的锂电池能源车?我们也要改变之前锂电池新能源车的路线吗?

而且今年社会上常听见唱衰锂电池车的声音,诸如锂电池都是骗人的,行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使用寿命短;锂电池制造涉及金属矿开采,后期回收,并不环保……氢能源汽车才是大势所趋,尤其以本丰田集团等日企为代表的的资本,言辞最为激烈。

丰田章男不止一次公开表示纯电动车被过度炒作,日本政府没有考虑到它真实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用电荒的影响、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以及对传统汽车行业的冲击。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事实果真如此吗?

最近市场资本布局和产业政策的方向标视乎把氢能源吹到了新能源的舞台中央。

华为布局氢能源产业,氢能源概念股快速拉升。

德国发布氢能源战略,计划投入87亿投入氢能源产业。

我国对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取消补贴政策。

十四五归化将氢能源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信息技术等一起归为未来产业。

种种迹象表明在悄无声息的蚕食锂电池的阵地。锂电池技术真不行了吗?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未来是碳中和的时代,由于环境因素,世界大部分国家已经制定出内燃机汽车退出市场的具体年限,而使用电动机代替,这就牵出了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两大阵营。

世界各大经济体早就布局多年。而锂电池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美国、欧盟这些主要经济体的首选,占据新能源产业中心位置。而中国更是在锂电池领域发展出了完整的产业链。从金属开采到生产制造,从配件加工到整车装配……。孵化出了大批优秀企业。据统计世界锂电池产业,中国占比73%,可以说傲视群雄。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也就在是此时,上面所讲的,唱衰声音出现了。反而是氢能源续航长,充电快,更环保的声音出现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讲,中国人民是聪明的,是有智慧的。国家高层在任何重大事项决策布局时,不可能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考量的。毛主席讲过,中国的革命要由中国人来搞,因为我们更了解国情,能够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同样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特点的人也一定知道,他们也不会瞎搞,即使日本企业当初大量投资特斯拉这样的锂电池企业,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仍然没有坚持锂电池这条路线,而是倾其所能大搞氢能源,为什么,也一定是根据本国国情。这就是屁股决定罪,位置决定思想。

2014年丰田突破氢燃料电池技术瓶颈,推出500公里续航,3分钟充满的四人汽车Mirai,但是销量惨淡。截止到2020年全球销量不足1万台,而且主要为国内用户。究其原因,国内消费市场体量小,平均消费能力不足等,而国外最大消费体中国的市场无法抢占,其他较大经济体也是同样情况。

到此答案渐渐浮出水面……

日本是一个不服输的国家,在自己拥有的领域不能输的太多,尤其他们在任何事情上始终留有属于自己特色的一面,他们在氢能源技术上不可能完全放弃。

日本是一个化石能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国家,怎么可能完全把新能源未来交由他人,受制于人,能够自主选择的就只有电解水方案了。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密度高,加氢站利用率高,成本可控。

日本在造船工业上水平极高,对于氢气的运输成本可以承受。

所以氢能源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防护等环节尽管成本高昂,但是对于从日本国情整体考虑,相对于其他国家反而更有优势,也就是说相对成本并不是很高。

碳中和周期开启 锂电进入“高铁”时代!

氢能源在生产过程中是需要电能的,甚至需要昂贵的催化剂,并且运输和贮存的技术含量要去非常高,这就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比如将氢气压缩过程,贮存氢气装置的材料,使用陆运方式的损耗等等,相比高效的电网传输差距太大。

氢能源的生产主要是依赖化石燃料和水电解两种,前者肯定污染环境,后者电解过程也是需要电能的。氢能源在使用时是环保的,但是在获取时并不是环保的。

氢能源爆炸的威力大家可想而知,这就回到文章开头我的联想了,氢气爆炸威力至少是液化气的3倍,而且爆炸浓度下限要比液化气更低。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布局引入氢能呢?中华民族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更知道居安思危,也就更具备多元化选择的意识。前有日本已经在氢能源技术道路上积累了经验,成熟的应用,这是条潜在的新能源技术路径,我们可以继续深耕下去,纯电能源互补也未尝不可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