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作者:爱因斯坦讲堂

反对禁酒的人被称为“湿派”,由于种种原因,他们联手反对《第十八修正案》,他们中有富人和穷人、土著和移民、实业家和农民、牧师和改革家。他们都看到了禁酒令中的不公正。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当禁酒令于1920年1月生效时,居于美国第五大产业的酒业,几乎濒临灭绝。停业意味着工人失业,酒精税收的损失,以及基于酒的供求关系的违法地下经济迅速出现。相对于资金充足、战略精明的禁酒运动,“湿派”做出的回应则较为迟钝。在禁酒前的日子里,反对这项措施的人相对散漫且沉闷。随着美国执行禁酒令,禁酒派势头增强。5年后,记者孟肯在谈到这种情况时,写道:“酗酒和犯罪率不减反增。精神错乱的人也变得更多。政府的成本没有减少,而是剧增。对法律的尊重也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工商界领袖意识到,在禁酒期间,工人的生产效率开始下降。劳工组织的领导人警告国会,非法酿造啤酒可能会在工人中引发一波骚乱。许多妇女认为,与家庭有关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选区起初是松散的联盟,后来又相互合作,在20世纪20年代末成立了反禁酒组织,他们的反对声浪达到了高潮。到1933年禁酒令被废除时, 致力于结束“高尚实验”的组织多达40个。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1933年,一辆百威英博的马车满载啤酒,准备交货

与此同时,酿酒业也在多元化发展,尽最大努力维持现状。总部位于圣路易斯的百威啤酒制造商百威英博是美国首个在全国范围内销售的啤酒品牌。它生产的25种非酒精产品包括软饮料、玉米糖浆、蛋制品,甚至还有卡车车身等。科罗拉多州的康胜酿酒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麦芽牛奶生产商,其对瓷器产品的投资使一家陶瓷生产企业得以生存至今。云岭和帕布斯特等啤酒厂进入乳制品行业,生产冰淇淋和奶酪。酿酒师开始制作葡萄“砖”,可以在家里发酵,变成供个人饮用的葡萄酒。6家主要酒厂通过注册获得生产医疗用威士忌的许可证而得以继续经营。

阿道夫斯•布希将家族酿酒业务打造成美国同类企业中最大的一家,这家公司位于圣路易斯河畔,占地70英亩。酿酒商协会的成员希望该公司对这些禁酒主义者做出回应。布希巴结政客和报纸编辑,为得克萨斯州的墨西哥人和黑人选民缴纳人头税,因为他相信,他们有可能投票支持啤酒销售。1913年,布希去世后,他的儿子奥古斯特·安海瑟·布希接手了家族企业,支撑其度过了禁酒时期。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这场反对禁酒的示威活动发生在1933年夏天。“湿派”已经凭借“啤酒法案”赢得了胜利

为在美国保护和促进德国文化而成立的德美联盟,成为了一个致力于击败“禁酒主义者对德国风俗习惯的攻击及针对德国人民的戏弄行为”的组织。超过200万美国人加入了联盟,拥有大量德裔人口的州不太可能投票赞成反酒精立法。尽管如此,啤酒酿酒商们还是经常与烈酒的酿酒商发生争执,一边指责烈酒生产商,一边宣传啤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劳工组织是反对禁酒令运动最有力的组成部分之一。1931年1月,美国劳工联合会成立了修改《沃尔斯特德法案》全国委员会。该委员会的联合创始人马修·沃尔猛烈抨击国会,并指出美国纳税人,即工人阶级的成员,正在为那些“从事敲诈勒索、帮派活动、贬低道德和毒害公民身份”的人买单。他补充说,禁酒令已成为“悲惨的失败”和“最严重的错误”。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全国禁酒改革妇女组织在招募成员时,招牌上写着“不收会费”

1927年,律师加入了反禁酒令运动,以约瑟夫·乔特为首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团体成立了律师自愿委员会,并发表了一份有针对性的使命宣言,其中一部分写道:“《第十八修正案》和《沃尔斯特德法案》违反了我国法律和政府的基本原则,侵犯了适当保留给州和人民的权利……企图执行这些原则导致违法行为的产生,及随之而来的罪恶和滥用职权,包括不尊重法律、妨碍正当司法、公职人员腐败、滥用法律程序、政府在获取证据时采取的不正当和非法行为及违反免于双重审理a、非法搜查和扣押等宪法承诺。”

1932年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赫伯特·胡佛被提名为该党连任总统的人选,在此之前,知名人士组成了反对全国禁酒的共和党公民委员会。创始人包括拉莫特·杜邦公司的乔特、匹兹堡油漆和玻璃公司的雷蒙德·皮特凯恩、实力强大的菲利普斯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的宾夕法尼亚州立法委员托马斯·W. 菲利普斯及帕卡德汽车公司的亨利·B. 乔伊。该组织要求该党公开表明赞成废除《禁酒令》,但尽管努力了,该平台还是没有发挥作用,仅发表了一份基本上中立的声明。

那些反对禁酒令的人,与其说反对禁酒,不如说他们反对道德绑架

一群国会议员举着啤酒干杯庆祝禁酒令结束

反对派有时组织良好,但有时也不团结,尽管如此,反对行动还是得到了多种力量的支持。富人和权贵首先力图修改法律,然后和美国各地的劳动人民一道努力,最终实现废除《禁酒令》。这段经历本身对禁酒令废除所起的作用,与湿派所起的作用一样大。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随着人们意识到道德立法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禁酒承诺的光环已经褪去,对禁酒的支持已经大大削弱。

(内容来源:中国画报出版社《禁酒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