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刚刚告别“瓜瓜”大丰收的2021,黄渤差点因为一张照片接下了2022年的“头号大瓜”。好在黄渤本人在消息传出后不仅就在翌日凌晨晒出照片亲自解释,最终让不少人发现黄渤所谓的“出轨传闻”不过是一些八卦媒体的“自摆乌龙”。对于去年8月刚刚拿下黄渤代言合同的捷达而言,因为黄渤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让捷达的市场公关部门虚惊一场。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对捷达来说,去年8月成功拿下黄渤的代言合同实属不易。在众多明星艺人传出八卦绯闻,甚至是负面消息的2021年,黄渤依旧能够独善其身、洁身自好,成为了圈内为数不多能给人留下德艺双馨印象的资深演员。对于急需“刷存在感”的捷达而言,黄渤的代言也使得他们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响自身的口碑和名号,例如在黄渤签约的第二个月,捷达就在“金九”中迎来了销量增长。但是从总体上看,捷达在2021年的全年销量,其实,并不理想。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根据一汽-大众1月5日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年,捷达品牌终端销量达到16.9万辆,至于2020年的全年销量则是15.5万。销量看似有所增长,但并没有实现目标。首先,在2020年初,捷达就曾定下了年销量20万辆的目标,然而在2020这个完整销售年,由于疫情冲击,捷达最终没有完成当年的销量目标。而在2021年1月25日举行的大众集团新春媒体沟通会上,大众中国CEO冯思翰曾表示,希望捷达能够保有1%以上的市场份额——也就是20万辆左右的年销量目标。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由此可见,捷达在2020、2021年这两个完整销售年的销量表现都没有预期中的那么好。尽管2021年的全年销量出现了将近10%的同比增长,但2020年销量“不好看”也是因为客观上受到了疫情黑天鹅的冲击。而在2021年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国内车市的发展节奏基本恢复正常,可这样的销量增速,并没有让捷达能够真正完成其使命。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放眼整个国内车市,一汽-大众也不是第一个孵化新品牌的合资品牌。早在2008年4月的北京国际车展上,广汽本田旗下品牌理念汽车正式发布。而在两年零五个月之后的2010年9月,东风日产就通过推出了全新品牌启辰汽车。而在2013年上海车展期间,朗世、华骐、首望、之诺、天越、开利、佳跃等等合资品牌旗下的新品牌相继发布,因此“合资自主品牌”的阵营也在持续地壮大。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不过与传统的“合资自主品牌”不一样的是,捷达品牌的名字来源于一汽-大众旗下畅销多年的捷达紧凑型轿车。相较于广本的“理念”和东风日产的“启辰”,捷达这样一个名字的确也与国人有着较为深厚的情感。不过对国内消费者来说“情怀不能当饭吃”,哪怕情怀再深,也不是所有的捷达车迷都能像某位汽车KOL那样用“爆改老捷达”的方式来为情怀“充值”。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在广大国内消费者的认知体系中,捷达或许是他们一家人的第一台车,或许是他们学车考驾照的时候接触的第一台车。在那个时候,捷达对他们而言是“皮实”、“耐造”、“省油”的代名词。而如今无数曾经追赶着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也在努力提升自身车型的产品力。例如在过去两年里,长安逸动PLUS和吉利帝豪两款自主车型都已经在紧凑型轿车的细分市场中,展现出了不亚于同级别合资车的人气和销量。可见对于消费者而言,如今自主品牌的飞速发展,也让他们有了更多对合资品牌说不的理由。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从捷达品牌的困境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不少“合资自主品牌”的销量困境。为了应对国内和车市的下行压力,曾经有不少合资品牌都试图用“合资自主品牌”再拼一次。而在不少消费者看来,这些所谓的“合资自主品牌”更像是与其共线生产的合资品牌的低配版本,所以对消费者们来说,倘若不是因为性价比方面的考虑,或许他们真的没有必要将“合资自主品牌”视为首选。

让捷达“虚惊一场”的黄渤,也没有让捷达的销量更好看

比起选择谁来当代言人,捷达似乎更应该思考的是自己的品牌定位和产品打造。同属一汽家族的一汽奔腾和一汽红旗都开始努力强化自身的高端标签,如果捷达依旧是以平民化的高性价比路线为主打,未必真能赢得消费者认可。对捷达而言,捷达要做的或许不是低配版的一汽-大众,而是让更多消费者能够用自主品牌的价格水平,感受到合资品牌的品质优势。对于自主品牌而言,从捷达品牌这样的“合资自主品牌”的销量困境中,他们多少也要从中吸取一些教训,如此一来,才能在品牌塑造等层面避免重蹈捷达等“合资自主品牌”的覆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