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人类历史可以说也是一部战争史,而上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规模最大的一场世界大战,除却欧洲战场外,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军队和民众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历程,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民族处在危亡之际,匹夫有责。广袤的中国土地上,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华儿女眼看着清政府无能地将土地和银两拱手相让于外国人,皆愤怒而举起反抗大旗。

虽然现在看来,中国军队、民众的力量和外国入侵者的实力悬殊太大,但正是靠着万众一心的坚定决心,才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战争,让外国人对中国刮目相看。

其中有一场战争,40万日军连续攻打3年,损失11万精锐部队却仍然没能攻下,这就是长沙保卫战。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湖南 中国最难打的省份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湖南这块土地上走出了非常多的伟人和英雄,如毛主席、曾国藩、左宗棠等。

他们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中国的独立自主做出了卓绝的贡献。毛主席自不必说,而清末就建立起来的“湘军”,在抗战中也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这也就无怪乎人们都认为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

湖南是中国非常著名的粮仓,盛产粮食,能够在抗战中为我军提供源源不断的军需。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湖南地处南北连通的险要之地,湖北湖南一旦失守,中国广大的南方地区就相当于失守了,日军可以随时长驱直入,从战略地位上来看,失守武汉后,湖南是如何也要死守住的。

日本人如果攻下了湖南,就相当于拿住了中国军队的后方补给站,直接断了粮草后路。这也是为什么在抗战时中日双方均对湖南下了苦功夫,一个要死守住,一个要攻下。

1938年湖南长沙发生了一场大火灾,历史上称为“文夕大火”。因日军攻下广州、武汉等城市,下一个就轮到了长沙,国民政府为了避免存放在场上的军事物资被日本人占有,便宜了日本军,于是采取焦土政策,一把火把这些物资全部烧光了。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这把大火不仅烧掉了军事物资,也摧毁了长沙的城市建筑,使得长沙成为二战中遭受破坏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

从这也能看出,湖南地势多么重要,正是这座粮仓省份,使得它也成为中日战争的主战场,拿下它对于中日战局非常关键。

因此一场场战斗在这场土地上上演,其中1939年9月-1942年2月,日军在湖南长沙发动了三次战争,均被国共盟军殊死抵抗。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前两次长沙会战 死咬住日军南下步伐

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第九战区迅速做出判断,认为日军攻下武汉后下个目标会是长沙,于是决定引诱日军到长沙附近,形成包围之势将其歼灭。

1939年9月,日军派出106师团中井良太郎率先发动了战争,我军进行殊死抵抗。日军太低估了中国盟军的实力,以及民众的抗战意志,最终日军无法在进攻中取得突破,不得不从战场上撤退下来。

这场战事中我军伤亡4万,日军伤亡3万,我军成功拖住了日军南下进攻的步伐。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1941年4月,日军经过短暂的整合后卷土重来,由日军阿南惟几率领的第11集团军再次发兵进攻长沙,同年9月7日,第二次长沙会战正式拉开序幕。

日军在此次战争中一度攻下长沙、株洲等地,这让阿南惟几尝到了“甜头”,于是决定进一步进攻,但由于我军的奋死抵抗,使得阿南惟几军队落入弹尽粮绝的境地,需要靠空投补给才能够维持下去。

中国盟军最终还是夺回了这些失地,遏制住了日军进一步入侵的步伐,也大大削弱了日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第三次长沙会战 薛岳运用“天炉战法”

薛岳,绰号“老虎仔”,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军事家。

1909年加入同盟会,1916年考入保定军校,毕业后去往广州任孙中山警卫团第一营营长,后抗日战争爆发,他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1939年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并主持了三次长沙保卫战。

在这场保卫长沙的战役中,他独创了“天炉战法”,这一战法最为关键的就是诱敌深入,先将部队分散开来,待到敌人进入天炉深处,再慢慢将部队围拢过来,呈现全包围的局势,再通过伏击、尾击等方式来消耗敌军的兵力,逐渐拖垮敌军士气,此时再一举将敌人歼灭,也就不费力了。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第三次长沙会战紧接而来,就是通过运用“天炉战法”,让分散各地方的盟军不断对日军进行伏击战等,消耗日军精力,并在正面战场上抵挡住日军南下的进攻,使得日军最终不得不放弃进攻。

阿南惟几迫不得已下达反转命令后,在日军撤退时,我方第4军对日军进行截击,使得日军伤亡惨重。这次会战进一步扩大了长沙会战取得的成果。

日军攻打不下的一座城,40万日军连续打了3年,11万精锐葬身于此

小结:

三次长沙会战中,日军先后投入40万精锐兵力,其中11万精锐葬身于此,中国部队9万将士牺牲,日军更是调换了多位将领来指挥作战,但均未能取得胜利。

其中我军使用独创的“天炉战法”成功击败了日军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队和民众在抗战中的士气。

而从二战整体上来看,这更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的初期阶段持续失败中,首次取得的胜利。英国的泰晤士报对此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也加速了美国援华方案的实施。

而镇守长沙战区的名将薛岳,也因此有了“长沙之虎”的名号。同时此次战役也保卫了湖南要地,让中国西南大后方局势相对安全,也让湖南变成中国抗战的重要基地,在敌军眼中湖南被认为是非常难以攻克的省份,这些都使得敌军在几年时间里都不敢再度对长沙发起进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