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描写的是底层人民群众在乱世求生中的种种不易,水浒的故事更多地体现的是现实中更加黑暗的一面,梁山上的故事没有很多人知道的是及时雨宋江深受梁山众人爱戴,为壮大梁山势力付出了许多努力,但是真正的读者对于宋江的评论可以说是贬多于褒,造成这样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最受人诟病的一点就是他为了扩大梁山的势力,有些手段令人不齿,而将人带入梁山之后又不重视,使其埋没。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三位上梁山之后从未施展过绝技的三位“好汉”。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李应排在第十一位的,对应的星号是天富星。在梁山的职司是与柴进共同掌管钱粮,也就是所谓的幕后管家。

李应原本是李家庄的庄主,可以说是以为地主了,而且他本人的武艺也非寻常之辈,他善使一把浑铁点钢枪,而且书中对他的绝活是这样描写的“背藏五口飞刀,能百步取人,神出鬼没。”

可见其无疑并非泛泛之辈,这样的人为何甘愿在上梁山之后只做一位管家呢?这样的做法应该也算得上是一种“消极怠工”吧,但是更深一层想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李应是在梁山攻打祝家庄成功后,被吴用派人冒充的官府以李应勾结梁山为由,把李应抓走,然后宋江再假意派人半途劫囚车救了李应,又烧毁了李家庄,李应自此没有后路可言只能顺势而为,上了梁山。上了梁山之后李应成为了“梁山的管家”。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这样的职位使他的武艺绝活无法展现,但是这样的结果却不是被迫的,而是李应自己的一种选择,他本就不是被朝廷逼迫上的梁山,而是在宋江吴用的计策下无家可归,只能选择梁山,所以他没有那种讨伐朝廷、征战沙场的雄心壮志。

李应可以说是十分识时务的人,在柴进上了梁山之后,李应明面上是柴进的副手,可是实权还是掌握在他的手中。掌握实权又不必出生入死,可见他的智慧。他的智慧的还体现在最后梁山接受招安之后,后来李应被封为武节将军,还领受了中山府郓州都统制的实职。

在到职半年后,李应推说是染了风瘫之症,辞官回到独龙冈,与杜兴一道归隐林泉、颐养天年。梁山众人的下场有目共睹,作为其中极少数得以善终的人之一,李应的智慧可见一般。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如果说李应无绝技展现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么还有的原因就是宋江的不重视了。虽说李应的身手不错,但是在他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有武艺高强的人追随宋江了,还有吴用的计策,可以说李应的身手并不足以取代宋江身边亲近之人,所以宋江也就任其做了“梁山的国家”。

虽说在上梁山后没有施展过自己的身手,但总归结局是好的。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水火将军——魏定国、单廷珪

魏定国原本是凌州团练使,他精通火攻兵法,作战时喜欢使用火器,被人称为神火将。单廷珪和魏定国同为凌州团练使,不过他擅长水攻作战,被人称为圣水将。因为蔡京推荐,他们二人被派剿灭梁山。

在与关胜单打独斗的时候,单廷珪被关胜降服,无计可施之下,只有归顺梁山。后来魏定国被迫逃往中陵县驻扎,此时的他已经被梁山的人包围,形势无可逆转,最后也在关胜的规劝下带领500火兵归顺了梁山。

他们二人虽说一起加入了梁山,但是在后面的战役中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他们二人在首战关胜之时,将其打的节节败退,打这样的马军五虎将之首都能两战两捷,上了梁山之后凭借他们的本事也不该这般平平无奇。

单廷珪的“水浸兵”对地理环境要求很高,在梁山之后的战役中鲜少可以实现。魏定国的火攻在当时冷兵器的时代可以说得上十分先进且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但是他在之后的战役中也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究其原因不过是信仰不同,梁山上的人多是受朝廷逼迫,与朝廷有血海深仇,还有就是在腐败朝廷下受迫害的武林中人,他们所行之事是为了反抗,为了报仇,但是魏定国二人本是朝廷将领,并没有与朝廷有任何仇恨,所以与梁山众人没有相同的信仰。

虽说宋江用计策使得他们上了梁山,但是他们与梁山众人没有感情可言,更没有必要为其卖命,也不会使尽全力为其谋事。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他们对梁山没有忠心可言。

还有一点就是他们二人都是“一勇之夫”,没有智慧计谋可言,在最后在歙州之战时,守将王寅设下空城计,引诱宋军入城。他们便毫无防备地冲了进去,被伏兵乱枪捅死,这样的结局可谓惨烈。

李应和魏定国、单廷珪三人上了梁山之后几乎都是处于“划水”状态,不受重视的原因除了宋江没有知人善用,最重要的都是自己的选择,自己没有斗志没有想要在梁山上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三人恨透了宋江,上梁山前都身怀绝技,上山后却从未施展过

结语

这三个人是是被迫上的梁山,却非朝廷逼迫,而是梁山用计策谋划所得,他们对梁山没有忠心可言。这样看来,其实梁山上的人对宋江真正忠心的人并没有多少,这样的农民起义会失败也不是没有理由的。

人们常说,少不读水浒,有些事情长大了就懂了。小时候读水浒只知道宋江的仁义善举,还有梁山众人反抗朝廷的血勇之姿,长大再看,看到的是背后的故事。

有些人并不是像表面上看起来那样,有些看似平庸的背后可能隐藏的是大智慧,在那样动荡的混乱局面下,能够找一方势力栖身安然度过一生的人并不多。

也许有人会说那样的人生太单调,不如轰轰烈烈。但是乱世之中,每个人所求不同,有不同的活法,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才是最聪明的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