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长达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决定了中华文化的底蕴。“民以食为天”,这句充满了哲理的话语,道尽了我们祖先曾经的辛酸,因为总是没有足够的粮食,众百姓开始寄希望于神灵,灶神应运而生,但是在太原的赵卿墓中,最重要的不是发掘的虎形灶,反倒是一截烟囱,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太原市晋阳县金胜村,原本只是一个无人关注的偏僻小村,唯一对它不离不弃的,就是那千百年间一直流淌着的汾河水,1987年,这个小村子迎来了它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的春天,原本建造在村东口的太原第一电厂需要扩建,可就在施工的时候,工人们意外发现了大量的古遗址,幸好包工头比较有保护文物的意识,打电话叫来了省里的考古专家。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安保人员在进行了封锁后,专家们开始仔细地勘探这片土地,希望得出这片古墓的准确范围,令他们惊讶的是,这片古代墓群似乎无穷无尽,其中较为大型的古墓就有700余座,专家们纷纷按下激动的心情,逐一开始对它们进行挖掘。在众多的古墓中,有一座十分特殊,它形制巨大,墓中藏品极其丰富,从发掘出的石碑中,专家们得出结论:这就是晋国正卿赵简子。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作为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赵简子曾任士大夫,专心辅佐国事,致力于改革,为晋国的强大付出了自己的力量。赵卿墓被保存得十分完好,墓长为11米,宽9.2米,深度为14米,专家们先后从中发掘出了3421件珍贵文物,其中青铜器多达1402件,它们大都造型华丽,雕刻精美,但其中最具代表的却是一个“灶台”。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这个灶台通体为青铜铸造而成,最上端竖着一个盂状物,其实它就是用来放锅的灶,在灶的前端是一根竖立起来的烟囱,最有趣的是,底部添加燃料的入口,居然被雕刻成了一个虎头的造型,大老虎张开血盆大嘴,就等着“吃”进燃料,专家们都觉得这个设计非常有才,这样一来,灶台仿佛变成了压在虎头上的巨石,烟囱成了老虎的尾巴。于是,专家们为它起名为“东周虎形灶”。但是专家们认为,这个灶台最珍贵的地方,正是“老虎的尾巴”烟囱。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在如今天然气、抽烟机进入家家户户的社会环境中,烟囱这个词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是烟囱却是人类最早发明的防污染设施,“囱”就是顶部排气口的意思,将刺眼呛鼻的黑烟抽走,烟火分离,初步解决了烟气污染。那么烟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国际考古发现记录显示,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河畔,发现了一座4000年前的宫殿遗址,这座遗址有很多石块堆砌成的烟囱,这是目前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烟囱。

几块石头随意堆叠起来,就组成了一截烟囱,这实在是过于原始,可移动的烟囱又是何时出现的呢?古文化界流行的观点认为,可移动烟囱是1200多年前由叙利亚人、犹太商人引入西欧的,随后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欧洲人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逐渐让烟囱成为了今天的模样。

赵卿墓中发现虎形灶,虎形灶不稀奇,为何最珍贵的是不起眼的烟囱

生活在东周时期晋国的赵简子,他是两千年前的古人,他的墓自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件虎形灶可移动烟囱的出土,就意味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聪明的人民就已经开始谱写“烟囱的文明”,想不到一生艰辛的赵简子,生前为赵国打下了基业,死后还给我们民族留下了这样一笔珍贵的财富,由此可见,烟囱绝不是西方人的杰作。所谓的文化自信,不仅仅来自书籍,而且也可以来自文物,一个小小的烟囱,让我们又得到了一个世界第一,这也是考古的最重要的意义!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晋小舟

资料来源:1、 《史记》司马迁【西汉】著;作家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