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死守衡阳47天,方先觉拒不突围,日军入城时,七千重伤兵无力作战

“敌人今晨由城北突入以后,即在城内展开巷战,我官兵伤亡殆尽,刻再无兵可资堵击。职等誓以一死报党国,勉尽军人天职,决不负钧座平生作育之至意,此电恐为最后一电,来生再见。”

这是抗日名将方先觉于1944年8月6日下午,在衡阳城内主战场拟好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

这天清晨时分,数万日军已经从衡阳城北门,守军防线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带,撕开了一道口子,长驱直入杀入衡阳城内。

而此时,方先觉日思夜盼的国民党援军,依旧迟迟不见踪影。

城内战场早已成了一片焦土,到处重重叠叠堆满阵亡将士的尸体,在这暑热难当的夏季,正散发出一阵阵腐烂恶臭的味道。

已整整坚持四十多天的衡阳保卫战,当初一万七千人的守军,如今能上阵打仗的只剩不到一千人,而此时,数倍于己的数万日军,正突破守军最后防线,大军直逼衡阳城而来。

彼时的方先觉,已抱定了要与衡阳城共存亡的巨大决心,他已闻到了以死殉国的神圣悲壮的死亡气息。

图 | 衡阳保卫战主将方先觉军长

1944年4月,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的不利局面,疯狂的日寇集结了50万兵力,企图打通从我国东北到越南的大陆交通线,以此顺利实施他们的“一号作战计划”。

从这年4月开始,日军在我国战场上最大规模的进攻,开始在河南、湖南和广西等地,如浩劫一般铺天盖地而来。

这年4月,日军占领郑州。

5月,许昌、洛阳失守。

6月中旬,长沙沦陷,衡阳岌岌可危。

因为战争,当时的衡阳和重庆、昆明并列成为战时三大中心城市。

这其中,有“小上海”之称的衡阳,因为地处粤汉铁路和湘桂黔铁路交界处,更以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日军疯狂进攻,志在必夺的军事要地。

因为一路所向披靡,在攻打衡阳城前夕,狂妄至极的日军公然叫嚣,要在三日内拿下衡阳城,甚至还有更疯狂的,直接宣称,一日之内,就能拿下衡阳。

不过,当时的日寇,也确实有狂妄的资本。

这年6月,他们集结了11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而此时,衡阳城内驻扎的守军,正是军长方先觉率领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总兵力只有1.7万人。

对手横山勇率领的日军第11军,不但兵力强大,而且第11军更是日军“一号作战计划”的主力军。

横山勇本人,更是作战计划缜密,用兵狡猾,在日军中有战术大师之称的,一个类似李云龙的凶狠角色。

图 | 日军步兵快速集结

在此前战斗中,横山勇成功找到国军“天炉战法”漏洞,一举拿下湖南省会长沙,给当时的国军第九战区主力部队以毁灭性打击。

面对大军压境,衡阳城内百姓早已撤离一空,城内道路桥梁,也全部被毁。

衡阳城外,守军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城内各街道也挖掘了战壕、散兵坑,修筑了暗堡、机枪掩体、铁丝网,构建了牢不可破的坚固防卫体系。

当时日军的作战计划是兵分三路,中路由湘潭经衡山,攻衡阳正面;右路出湘乡趋永丰,攻衡阳西南面;左路由醴陵出攸县、茶陵,攻衡阳东南面,同时切断国军由韶关北援衡阳的通道。

死守衡阳47天,方先觉拒不突围,日军入城时,七千重伤兵无力作战

6月23日,日军向衡阳发起第一轮进攻。

方先觉率领被称为“泰山军”的第十军,英勇战斗,顽强坚守,多次击退日军强势进攻。

当日军自恃强大火力,多次试图突破我守军阵地时,各阵地两侧守军立即以强大火力封锁缺口,正面守军则以刺刀、手榴弹,将突入日军恶狠狠全部歼灭于缺口罅隙内。

激战至7月1日,除了第3师营长李桂禄丢失阵地,被周庆祥在阵前就地枪决外,其余阵地全部牢牢掌控在我军手中,而日军却为此付出数千人战死的沉重代价。

这其中,衡阳城西南的张家山阵地的守卫战,打得最为激烈。

敌我两军在此地反复争夺,短兵相接、刺刀肉搏达20多次。

凶悍的日军第133联队,数次攻上山顶,都被守军一一打退,以至后发起冲锋的日军,竟一个个都是踩着同伴的尸体而上,最终全被消灭。

此时,山下、山上日军士兵的尸体,重重叠叠堆了好几层。

此一战,日军大佐黑濑平一率领的第133联队,由最初3000余人,打到最后,只剩250余人。

面对巨大伤亡,7月2日,扬言要在三日内拿下衡阳城的日军,不得不灰溜溜宣布暂停进攻。

图 | 日军坦克集结

7月11日,日军开始发起第二轮进攻。

这一次,日军吸收第一轮进攻的失败经验,开始由多个阵地分散兵力进攻,改为集中优势兵力,对城外阵地逐一攻占。

7月12日,虎形巢阵地首先被攻占。

随后,在张家山阵地,第十军守军与日军在此地展开激烈的阵地争夺战,在失而复得三次后,张家山阵地最终被日军占领。

15日,城外守军被逼退至西禅寺、张飞山一带,改守第二线。

自17日开始,在猛烈炮火的轰炸掩护下,日军逐个夺取城郊守军阵地,一步步压缩包围圈。

因为日军火力全开,昼夜不停轰炸,第十军官兵伤亡率极高。

为坚持战斗,在炮火轰炸中的轻伤者自愿重返一线战斗,有伤在身但仍能行动者,也纷纷要求留在阵地,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与此同时,日军虽成功占领城外小部分阵地,同样付出重大伤亡代价。

第十军搜索营第一连连长臧肖侠所在连队,最后打得只剩他和通信员两人,而他们堡垒前的日军尸体,更是堆积到已堵住枪眼,无法继续射击的地步。

最后,在一名联队长、六名大队长相继被击毙后,日军不得不于19日宣布停止进攻。

图 | 日军敢死队写绝命书

7月27日和8月2日,国民党空军先后两次向衡阳城内投下蒋介石手令,令方先觉军坚守衡阳城,等待援军到来。

可实际上,他们日思夜盼的国民党援军,却迟迟不见踪影。

8月2日,当再次收到蒋介石援军将至的电报,走投无路的方先觉派特务营营长曹华亭,率领150人的突击队秘密潜出城外前去接应,却不见一人。

再度潜回城内时,他们遭遇日军伏击,150人的队伍,最终只有15人生还。

而此时,衡阳城内的守军,历经一个多月的苦战,粮食弹药严重匮乏,到处都是战火,士兵们只能吃焦米煮成的糊饭,佐以盐水。

城内池塘鱼虾浮萍,早已被采食一空。

因为药品奇缺,伤兵们化脓感染的伤口只能用盐水清洗,重伤者伤口溃烂生蛆,只有等死。

图 | 守军英勇作战

8月1日,日军再次向第二道防线的西禅寺发起进攻。

因为衡阳城久攻不下,这一次,第十一军司令官横山勇亲临前线,以5个师团的兵力,集结在衡阳城外。

因为伤亡太大,为守卫西禅寺阵地,第十军最后连杂兵夫役厨师都被抽调投入一线战斗。

至8月3日拂晓时分,在付出极大伤亡的情况下,西禅寺阵地最终落入敌手。

日军随后出动数百架次飞机,再次对衡阳城进行24小时不间断密集式轰炸。

在震天的巨大爆炸声和遮天蔽日的硝烟战火弥漫中,衡阳城内的数千房屋,全部被夷为平地。

因为有了横山勇的亲临阵前,还有数万兵力的大军压境,8月4日,日军开始乘胜追击,连让守军喘息的机会都不给,直接对衡阳城发起第三轮进攻。

这一次,裹挟无数仇恨愤怒和巨大伤亡耻辱的日军,炮火、毒气、火焰喷射器齐齐上阵,数万攻城部队更是如潮水猛兽般向城内守军凶狠扑来。

死守衡阳47天,方先觉拒不突围,日军入城时,七千重伤兵无力作战

此时,衡阳城内孤军奋战的第十军,能上阵打仗的只有1200人,还有七千余人身负重伤,无法随军行走。

8月5日,师长周庆祥主张突围而去,军长方先觉不愿抛弃七千伤兵,决心死战到底。

8月6日下午,坚守在衡阳城内主阵地的方先觉,发出了最后一封决心以死殉国的电报。

8月7日,日军从衡阳城北门防守较为薄弱的地带,突袭入城。

衡阳城破。

图 | 敌主将横山勇

7日上午,衡阳城西北部青山街阵地的守军全部阵亡,滞留此地的上千名伤兵也被日军机枪全部射死。

同日上午10点,日军突入衡阳市中心,第10军官兵在一片废墟中仍坚持战斗。

此时,预10师28团团长曾京,欲保护军长方先觉突围而去,被其拒绝。

方先觉命令曾京重返阵地继续作战,然后下令解散军部。

遣散众人后,方先觉拔出身边的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副官王泽洪恰好及时赶到,他立即飞身上前,将方先觉执枪的手臂奋力往上一挑。

只见已经出膛的子弹,从方先觉头顶处,由斜上方穿过屋顶,锐叫一声,冲向衡阳城八月高高的天际。

就在这一刹那,方先觉分明感受到,致命子弹从他头顶发梢呼啸而过的滚烫气息,那一刻,他的心一片彻骨冰凉。

他有预感,没能死在衡阳城最后的战场,自己余生可能都要活在痛苦悔恨的海,永远到不了救赎的彼岸。

1944年8月8日,为了滞留在衡阳城内七千多无法行走的伤兵,免于被屠杀,方先觉最终同意向日军投降。

衡阳沦陷。

至此,持续时间长达47天之久的衡阳保卫战,宣告结束。

图 | 衡阳城破

在这一场旷日持久、惨烈无比的战争中,第十军以1.7万的兵力,让11万日军付出2万人被击毙,6万人负伤的沉重代价,才最终惨胜国军,拿下衡阳城。

而国民党第十军在此战中,亦有7400人为国捐躯,近万人负伤。

作为日军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人数超过我军的战例,此战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

日本侵略者打通大陆交通线的计划因此一战,受到严重阻碍,东条英机内阁被迫谢罪下台。

在记述这场悲壮惨烈战斗的日本战史中,他们心有余悸写道:

“苦难的衡阳战役,终于告一段落。牺牲之大,令人惊骇。”

又不吝赞美国军道:

方先觉为“骁勇善战之虎将”,第十军“寸土必争,其孤城奋战之精神,实令人敬仰”。

图 | 青山处处埋忠骨

图 | 一寸山河一寸血

然而这一场虽败犹荣的伟大战争,却最终给方先觉余生带来巨大精神折磨和无尽人生苦难。

被迫投降后,方先觉随即遭到日军软禁。

后来,又在日军的威逼胁迫下,将第十军改编为先和军,驻守在衡阳城外。

誓死不愿为日军所用的方先觉,三个月后的11月18日,在戴笠军统人员的帮助下,成功逃走,并于12月11日顺利到达重庆,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蒋介石亲自为他颁发青天白日勋章。

然而,解放后方先觉随蒋介石赴台,却因为有投降污点,一再被人指责攻击,且从此再不被重用。

当年他以一人活,救千万人活,含垢忍耻的悲壮无奈之举,在成王败寇的时人眼里,却是他此生不可饶恕的最大错误。

即使有长沙之战中,他一次次击退日军疯狂进攻的壮举,有常德会战中,他亲率队伍驰援友军,忠勇可鉴日月的义举,也终究不能抵消衡阳城降敌之辱哪怕一丝一毫。

晚年困居台湾的方先觉,住一老屋之中,此屋年久失修,老鼠成群,蟑螂成堆。

一代抗日名将,流落至此,令人唏嘘不已。

死守衡阳47天,方先觉拒不突围,日军入城时,七千重伤兵无力作战

除了居住环境恶劣,精神上的痛苦与折磨,更令他如西汉李陵般受尽内心煎熬,难以承受。

被迫卷入国民党党争中的他,早已不再是当年叱咤战场的将军,而是惟欠一死晚景凄凉的落魄老人。

老来流落他乡,又被群小欺辱,郁郁不得志的方先觉,开始在无数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在这异乡的空堂陋室中,泪眼婆娑地忆起生他养他的故土,还有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光辉战斗岁月。

人到晚年,思乡情更浓的方先觉,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我想回大陆,我想回家,大陆人民会善待我的。”

然而这盈盈一水间,他却再也回不去了。

1968年退役后的方先觉,曾在蒋介石面前抱膝痛哭失声,泪如雨下般泣诉道,他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当年没有战死在衡阳。

那一年,他63岁了。

图 | 晚年的方先觉

24年前,那一发从衡阳城的屋顶之上斜穿而过的子弹,他多想是从他太阳穴处,直直穿头颅而过,让死亡带给他此生最后的尊严与荣光。

有一种说法是,饱受精神折磨的方先觉,后来在台湾落发为僧,在暮鼓晨钟的古寺,寻求内心最后的安宁,直到1983年在台北去世,葬于五指山公墓。

位于遥远的上海浦东最东端的玫瑰墓园,在一处青青草地处,立有一对父子雕像。

雕像中的将军,一只手轻抚身边少年的肩膀,一只手微微曲臂遥指远方。

那少年,顺着将军手指的方向,耳听将军教诲,目光坚毅地望向远方。

这便是位于上海浦东玫瑰墓园,方先觉将军的衣冠冢所在地。

雕像中的少年,正是方先觉的儿子方庆中。

他曾是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十军军长,在将士们眼里,他爱兵如子,所以他宁愿忍辱而降,也不愿弃七千伤兵于不顾。

在敌人眼里,他是骁勇善战的虎将,所以在他去世后,日军老兵曾前后三次组团至台湾五指山公墓,亲临他墓前祭拜。

而对我们每一个活在和平安宁盛世中国的炎黄子孙来说,他是我们的抗日名将,是我们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留给我们的只有战功赫赫和万世英名。

图 | 方先觉回忆衡阳保卫战题字

文 | 午梦堂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