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养生。从古至今没有人不想长命百岁,活得久一点。
科学家早已证实人体正常生存年限完全可以达到120年,只是由于大多数人对身体消耗透支太大,平时又不注重保养维护,使得人们生存年限不尽相同,极少有人达到正常生命生存水平。
人的寿命与外部环境、外界因素有一定联系,也与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虽然人不能左右、控制环境,但却可以改变、完善自我身体状态,不可否认拥有良好饮食、作息习惯的与那些胡吃海喝、经常熬夜的人相比,身体素质更胜一筹。
在明朝就有这样一位神奇之人,在那个生存资源匮乏、医疗技术水平落后的年代,他竟然活了120年之久,让现代人都有些望尘莫及、叹为观止,这个人就是明朝著名老寿星王士宁。
明朝社会现状
明朝由出身贫苦的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从1368年到1644年,共存在了276年。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元朝末年由于蒙古统治者朝廷腐败,对人民苛捐杂税、残暴无道,最终导致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家贫,一度给地主家放牛勉强混口饭吃,父母去世后,为养活自己,他不得不剃度投奔寺庙,跟着庙里老和尚云游四方。后来在流浪中,朱元璋加入了红巾军的队伍。
因为英勇善战、精明机智,很快他便从队伍中脱颖而出。凭借多年艰苦卓绝的拼搏奋斗,朱元璋终于带领部队推翻元朝统治,于1368年在应天(今南京)即皇帝位,这时他已年届40岁。
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30年,活了70岁,这无论在以各种原因导致平均寿命较短的皇帝之中,还是在平均寿命普遍短暂的古代,都算高寿之人。
距今五六百年的明朝前期科技落后,农业生产也不发达,人民生活往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贫乏的生产环境下,不但国民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一旦生病,即使现在看来非常轻微的疾病症状,也足以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虽然那时人民生活疾苦,人均寿命低下,但是在广大的民间地区,仍然不乏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样长寿之人,王士宁就是其中一位。
热衷探索养生之道
据记载,王士宁出生于1364年,于明朝成化年间1483年去世,正好活了将近120岁。
王士宁出生在元末明初战乱频仍时期的一个普通家庭,像那个时期大多数贫穷家庭一样,王士宁一家只有为富人家族做工,或者凭借微薄的土地收入才能勉强维生。
然而不同于众人的是,王家思想较为超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也比较无为随性。或许是受环境所迫,让一家人觉得能够吃饱活下去就足矣,父母对王士宁从来没有过高的要求。
王士宁从小对各种事物都特别敏感,并且善于思考,凡事都想弄个水落石出。
一次偶然机会王士宁接触到了道教文化,受道家思想影响,王士宁慢慢对养生之道产生浓厚兴趣。
虽然家庭条件不允许他读书上学,但是他凭借自己日常努力和勤奋的练习,在许多事务的见解和处理上也有着极高的悟性。
在较为放松明朗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王士宁,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人格和生活作风。他淡泊明志,无欲无求,不想在别人的压迫和束缚下生活。他开始希望自己能够随心所欲、长命百岁过完这一生。
于是尚在少年时期,为了探索养生之道,寻得养生秘籍,王士宁就告别家乡父母,一个人外出云游。
每天只吃两种食物
王士宁出发后,一个人跋山涉水,遍访名山,只为寻得世外高人,让自己一睹芳容,验证“黄发垂髫,怡然自得”古老神秘的传说,也圆自己心中长寿的梦想。
为此,他从年少走到年老,从青涩少年走到鹤发的老年。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士宁终于在四川一座山上遇到一位奇特的老人。在与老人一起生活的几年间,老人被王士宁的诚心打动,逐渐将自己的长寿秘诀告诉了王士宁。
过了不久,王士宁辞别老人下山,又过起了一个人流浪的生活。
后来王世宁来到今山东济宁地区,在一处偏僻的山林安了家,过上了“稳定”的隐居生活。
据说,在这里,他每天只食用两种食物果腹,一种是山上结的枣子,一种是山野里随处可见的野菜。他每天日出而起,日落而息,一天当中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打坐中度过,清心寡欲,修身养性。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世人很少知道荒郊野外竟然独居着这样一位老人,王士宁也不知道世间已到了何年何月。
在这里生活,远离人世,他几乎忘却了时间,似乎只知道自己还活着,不知不觉几十年时间过去,王士宁已是接近120岁的老人。
切勿盲目效仿
在机缘巧合下人们发现了王士宁的生活踪迹,并且报告给了当朝县令王宣。王宣算是王世宁的本家后辈,是王士宁家族兄弟的后代,随后他亲自上山拜访了王士宁,王士宁的事迹也由此被世人知晓。
当时成化皇帝得知此事,曾亲自邀请王士宁到宫中传授长寿之道。于是王士宁奉旨下山,离开了生活了几十年的荒野山林。可是就在前往京城的路上,或许旅途太过颠簸劳累,王士宁撒手人寰,抛却一切,驾鹤西去。
成化皇帝自然也没能得到王士宁的真传。
很快,每天只食用两种食物就活到120岁的王士宁的生活经历在乡野间传颂,一时间引起人们纷纷效仿。人们本以为按照寿星的饮食方式自己也能够寿比南山,但是不久人们就发现只吃这两种食物,不仅令人难以下咽,而且似乎起不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直到今天为止,仍然有许多人效仿这种生活方式——每天只吃很少的食物,吃任何食物都要精打细算。
其实,人们大可不必在饮食上如此紧张,虽然暴饮暴食、胡吃海喝等不健康饮食方式会对人体造成不小伤害,但是严格节制饮食,也会使人体遭受不良影响。
由于现在的生活环境与以前已经大有不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产生活方式,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也会让人消耗更多能量。
如果一味按照先人的经验生活,一味追求养生之道,反而会反其道而行之,容易造成人体营养不良,或者体内器官长期过度劳累、过度损耗,引发严重后果。
关于养生和长寿之道,切勿盲目效仿,大家只有按照自己的生活身体实际情况合理健康饮食,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