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娟子是个弃婴,在那个计划生育,重难轻女的年代,一个被活活丢进荒草堆的弃婴。
也就娟子命大,遇到到了好心的刘大婶,才捡回一条小命。
那天刘大婶去草堆里捡柴,听到一个婴儿的哭啼声,于是就顺着哭声找到了一个用破衣服包裹着的,一个微弱的小生命。
刘大婶打开包裹一看就明白了是咋回事,这肯定是哪个挨千刀的为躲避计划生育,为了生一个带把的儿子,才丧心病狂干出的缺德事。
这刘大婶看着孩子冻得发紫的小脸,便脱下自己的外套把孩子紧紧的抱在怀里,回家去了。
把孩子抱回家以后,这刘大婶也犯愁,自己马上就要做奶奶的人了,老伴又死的早,自己拿啥养活这孩子呢?这么小的孩子不喂奶粉能养活吗?喝奶粉,这奶粉钱去哪里弄?
想到这儿,刘大婶抱着孩子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就好像抱着一个烫手山芋似的,丢掉是一条生命,不丢自己又养不起。
哎!这事把刘大婶搞的是六神无主,一时想不起来有啥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刘大婶发愁之际,儿子和儿媳妇推门而入,说是大老远的就听见这有孩子的哭声,就进来瞧瞧咋回事?
这儿子,媳妇一来,刘大婶就有了主心骨,便把事情的经过和他们诉说一番。
这儿子,儿媳妇也都是热心人,看着婴儿瘦弱的小脸,也是心疼的厉害。
心疼归心疼,这孩子自从抱回来以后,仍旧是啼哭不停,不知道是饿了,还是为自己那狠心的父母把自己活活的抛弃。
刘大婶看着这啼哭的女婴,心中的母爱顺间被唤醒,像是对儿子和儿媳妇说,又像自己对自己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是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有何罪?这孩子她刘大婶养定了,那怕自己讨饭也要把孩子养大。
儿子和儿媳妇也赞同母亲的决定,只是要求这孩子由刘大婶来带,要是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们两夫妻一定全力相助。
这事一说定,刘大婶就好比一块石头落地一样轻松。
于是这刘大婶就吩咐儿媳妇去烧一锅热水,想着给孩子洗洗澡再抱去给在哺乳期间的邻居讨口奶水,要是不洗干净怕邻居嫌弃,下次就不好开口了。
很快热水就烧好了,娘俩个手脚忙乱的给孩子洗澡,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女婴的两个腋窝下都生满了蛆虫。
刘大婶拿着银针,忍着阵阵恶臭,硬是把蛆虫一个个挑出来,又弄点消炎的草药用嘴巴嚼烂,糊在女婴的腋窝下面。
这女婴刘大婶给她取名娟子,管自己叫奶奶,管儿子和儿媳妇叫爸妈。
也是这刘大婶有福气,在自己的精心照顾之下,女孩越长越喜人,不但懂事孝顺,学习成绩也优秀,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看着娟子听话,懂事,这刘大婶是满心的欢喜,只是想到这孩子书读的那么好,将来要是考上了大学,肯定是要花钱的,这钱上哪弄去啊?
这些年娟子的所有花费都是儿子出的,儿子又没有大的本事。只会种地,打零工挣点小钱。要儿子供娟子上大学不是难为他吗?手心手背都是肉,伤了哪个都心疼。
想到这儿,刘大神愁的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说来也巧,刘大婶在村子里面和人聊天的时候听说,去城里捡破烂然后拉到废品收购站也能挣个仨瓜俩枣的。刘大婶就灵机一动,自己不是还没有老到不能动弹的地步吗?别人能干自己就能干。
于是刘大婶就开始了长达好几年的捡破烂生涯。
娟子在高考那一年,果然不负重望。考上了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这下小小的村庄都沸腾了,大家都知道刘大婶捡来的孙女考上大学了,土坷垃堆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
在娟子要去北京上学那天,刘大婶把自己这几年捡破烂的钱,用一块破布缠了又缠后交给了娟子。告诉娟子自己就这么大的能力,要是不够要娟子自己想办法,实在不行,要娟子去贷款也要把大学读完。不然就对不起自己和爸妈。
娟子看着这破旧的布包,和步路蹒跚的奶奶,泪水夺眶而出,要是没有奶奶,自己早就已经喂了野狗,哪会有今天的娟子。
想到这儿娟子跪下给奶奶磕了三个头,然后拥抱着刘大婶说,你放心奶奶,我会好好努力的,等我下次回来就带你去北京享福,去看看我们心中伟大的毛主席。
果然在娟子毕业那年,娟子又回来了,这次回来不但是要把刘大婶带去北京享福,而且还要帮爸妈盖五间大瓦房感谢当年爸妈的不弃之恩。
有时候不光坏事传千里,好事也一样能传千里。
这事传来传去,就传到了娟子的亲生父母的耳朵里了,于是就上门来认亲了。
娟子就静静的看着他们,一句话都不说,好像一切都和她无关似的,任他们在那哭诉当初抛弃自己的原因,在娟子看来她们就是在演戏,如果自己如今混得穷困潦倒,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认这门亲?会不会来认这个差点喂野狗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