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领导一起接待了城投公司的几个人,对方是由政府领导带队来的。我忽然看清楚了其中的关系和目的。今年开始,我很注重与人的交互。
对方是某新一线城市的城投副总经理。两方领导见面,领导请对方介绍一下自己。我顿时愣住了。职场上的礼仪我并不懂那么多,但是这是一个信号。
对方领导讲了城投集团及各子公司的来龙去脉,公司的业务范围及分工。我下意识得有些惭愧。因为我们公司的历史沿革我并不清晰。而这些也没有形成对外输出的正式文本,都是跟领导一起接待的时候听了一些片段。
对方介绍完,问领导我司作为基金公司的商业模式、业务范围时,领导回答得比较含糊,有的干脆说是商业机密。这倒让我有些意外了。有些问题领导不大愿意说,领导进进出出的,我也跟对方聊得很随意。
我们聊到具体的项目及业务,我做了简单的介绍。聊到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西安与深圳的区别,政府办事机构的效率,领导和我的出身及专业,地产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类型。
聊得比较杂。因为核心业务不能涉及,这样东拉西扯的,既保持最基本的礼貌,也能维持着避免空场引起的尴尬。
双方在寻求业务合作上,领导问了我一句这个是政府要求必须要做的吗,我回,是的。领导在场的时候,我更多的将话题交给领导。因为今天他的态度实在太奇怪了,高冷的一批。
领导送他们到电梯口,示意我送他们下去。我送他们走的途中,他们突然兵分两路,毕竟是两班人马。中间,听城投的人说要送两箱橘子,我以为是给政府的领导,感觉自己在场多少会有些不方便,就撤了。
回到办公室,城投的人打电话来说要送两箱橘子。我赶紧跟领导请示,他们要送两箱橘子,怎么办。领导拿起电话,找了行政的人,叫他们去取。这让我很意外。因为两箱橘子是很小的事情。领导是做事很谨慎的人,应该是公司很忌讳这些事情。幸好自己没有什么不好的乱七八糟的习惯。
我跟领导说他们还在前台,我去说说客气话。领导说,他们是来拿项目的,你要有甲方的姿态。去吧。领导一层意思是,我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也没有让人空等,毕竟我也跟领导请示过了会去说说客气话。
当时都是一些自然反应,没有多想,现在回想来,领导是不喜欢我跟这些人私底下接触的。不过双方都加了微信,真要私底下见面,拦不住,他也不会知道。比较好的是,随着领导和我的工作上的接触和了解,我们都有了一些信任的基础。
领导做事我总是在观察,什么他比较忌讳,什么他会赞成,什么他会反对。因为他足够聪明,足够优秀。哪怕比我小三岁,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光环。
有一次听一个管理课程上说,你见过有几个人在路边摊吃小吃,会说领导好话的。一般都是吐槽,都是背后骂。这是让我比较惊讶的。因为自我毕业的十年以来,到现在我都是在很多人面前对之前的很多领导是赞不绝口的。有的甚至是从心里会记挂一辈子。从某种程度来说,我比很多人都要幸运。
尤其是在BD,当时我两个膝盖半月板损伤。院长知道了叫我跟他的侄孙去云南的一个县城看一个中医。他一个老人家怕我直接拒绝拂了他的面子,让行政的来做我工作。我直接拒绝了,说要加班,有好多事情要做。行政说,院长说了,他给你向领导请假。后来,行政悄悄跟我说,机票拿回来给你报,不要在单位声张。这种事我当然做不出来。但有着一份心意,确实让人铭记一生。至今想来,都是感动不已。
仔细想来,我真的比很多人都要幸运。
城投公司的领导在前台等着,两箱橘子被保安领着走了。场面有些尴尬。他说,他可能觉得女生拿不动,让保安帮忙拿了。我想他心里也清楚,这个事情上升到公司层面了。他说刚才你走的时候跟你说两箱橘子,后来你走了, 我忘了解释说以为他送政府领导的。
我说现在年底公司事情比较多,这个项目还没有开展。明年开年应该会启动这个项目。临走前说以后向您多多请教,送他上了车。车子启动,他也摇下车窗挥手再见。
整个过程都很商务,很简洁。领导时间很宝贵,我从中间圆场,最后领导让我送别人走,临了收了两箱橘子。以领导的做事风格,他的目的是很清晰的。可是我还是有些事情没有想得很清楚。
比如作为甲方,对人到底该持什么样的态度。以前的领导对乙方、第三方都是无比的客气礼貌。现在的比较高冷。哪一种态度是更合适的,我没有想好。从我个人的角度上来讲,更喜欢以前领导的方式,因为尊重别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都是很得体的一件事。现在反倒有些迷茫了。在网上搜了“如何接待乙方”,找不到相关的答案。商务礼仪倒是出现了很多搜索答案。
接待还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尤其是当我遇见了一些社交牛逼症的人,就显得自己很弱鸡。一次,在与两家上市公司一起吃饭时,一个女生走过来,拿着高脚杯打圈敬了全场,忽然跟我特别熟一样。她说经常看我的朋友圈,我才知道,哦,原来是已经加过微信的。
那个饭局我有很大的挫败感。原因就来自于她。一副整个场子都是我的样子。社交达人!社交牛逼症!社交女王!而我则是一副整个场子都是你们的样子,我只是来吃个饭,路过你们而已。啊!弱爆了!我一度怀疑成年人的世界是怎么容纳下我这样的弱鸡的。我很沮丧的跟Z说,我真的不行,那个样子我真的做不到。
想起种种,依旧很沮丧,依旧忧心忡忡。要不要改变,要怎么改变,都没有想清楚。大概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和经历下,逐渐去反思,去反省,去成长的。处在这个关口,不知何去何从。
这也是我从规划院转到地产的体会之一。人不要在安逸的环境里去过十年如一日一眼望穿一生的生活。要有经历,有冲突,有矛盾,有变革,有教训,必须去从真实的事件里去发生,去经历,去反思,去得到。
人是在坎坷与困难中成长的。我们要接受无数突如其来的机会,要学会处理危机,要学会识别优劣,要整合资源,累积人脉。要在人的一生中,乘风破浪,就要不断地去塑造自己。今天还在跟一位同行交流说,我的性格在这十年里变化挺大的。每换一家单位,都会有比较大的变化。每接触到一些人,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
让我们去多经历,多拥抱变化,去塑造成就更好的自己。除此以外,这个过程,也是人生啊。看着它的风起云涌和波澜壮阔,我们是那么的渺小,却又那么的卖力,其实也是一段壮美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