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作者:愚伯的自留地

文:刘洁

大雪小雪又一年,又到了雪花纷飞的季节,虽身在城市,可还是想念家乡的冬天,说起家乡的冬天,就不得不说说杀年猪。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小时候最盼着的就是过年,因为会有很多平时吃不到好吃的,母亲和村里的婶婶大娘们,一般进了冬月就开始忙乎准备过年的吃食,第一项就是杀年猪。

村里每家都会喂一到两头猪,一头杀了自己家吃,一头卖了补贴家用。村里有专门的杀猪班,一个杀猪班大概有三四个人。进了冬月,没有农活,他们也就开始“营业”了,先是各家到“班长”家里订杀猪的日子还有在当天排第几个,定完之后开始各种准备工作。

盼着盼着,这天就到了,我家排第一个,冬天天亮的晚,母亲和父亲天不亮就起床,用一口能装三四桶水的大地锅烧水,水开始冒泡的时候。杀猪匠就来了,他们穿着很薄的单衣,单衣上全是锈迹斑斑的血,单衣外面套着一个黑色的皮围裙,高筒雨靴。手里拿的是闪着寒光的杀猪刀,还有一根拇指粗的铁棍和一个带勾的长柄铁器。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他们到了,先用五根大腿粗的木头绑成一个架子,然后放好一个木头宽凳,宽凳的一头是一口同样的大地锅。

架子摆好了,他们就开始大着嗓门地喊:开始赶猪,开始赶猪!

父亲和母亲就把猪圈口打开,用棍子往外赶猪。有的猪似乎知道今天是到了生命的尽头,就在猪圈里死活不出来,杀猪匠等急了就会自己进圈把猪拽出来,一路上,猪会声嘶力竭的叫唤。

但是叫唤也无济于事了,父亲用大桶把开水倒入宽凳旁边的大地锅里,天寒地冻,只有大地锅里热气腾腾。

这个时候,杀猪架子旁边已经围了一群观众,一般都是老人带着小孩。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杀猪匠麻利地把猪的四只脚捆起来,三人合力将猪抬到凳子上,两人按住猪身子,另外一个人一手拿着杀猪刀,一手攥住猪嘴,然后利落的一刀子扎在猪脖子上,我每次看到这里都会不由自主的把眼睛闭上,鲜红的猪血从刀口喷涌而出,流到事先放好的大盆中。

等猪停止了挣扎,血流完了。杀猪匠就将猪腿上的绳子解开,用刀子在一条后腿上割个口子,把铁棍子捅进去,拽出铁棍后开始用嘴吹气,这可是个体力活,一般都是两个人轮流吹。直到把猪吹成一个大大鼓鼓的猪形气球,大气球在宽凳上四脚朝天地躺着,没有参与吹猪的人,开始往猪身上浇开水。

我想,“死猪不怕开水烫”就是这么来的吧?

等水浸透了,杀猪匠就会用一个十多公分长,五公分宽 一边磨得薄薄的铁片开始退猪毛,刮得滋滋作响,一会的功夫猪就变成白白胖胖的了。

接下来的工序就是开膛、上架、称重、分解。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最关键又激动人心的是称重环节,左邻右舍的等着看谁家杀了多少斤,暗暗地跟自家的猪做对比。

分解完工后,父亲和母亲会把肉运回家里放好,父亲帮着杀猪匠忙活,收拾猪毛等东西。母亲就开始煮猪血,炖猪肉,压面条,给杀猪匠和邻居们做丰盛的杀猪菜。

杀猪菜做好后,母亲会把每个碗里盛一小箸头的面条,然后舀一大勺子杀猪菜,里面有红烧肉、猪血、粉条。盛好后,会让我和姐姐挨家给邻居们送一碗去。

当然邻居们杀猪后也会给我们送一碗。每逢这天,每个人都吃得嘴角流油,真香啊!一口下去,吸满了油脂的猪血满口生香,红烧肉香而不腻,连用肉汤浇的面条都香得让人张不开嘴。

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平时来了客人才会吃肉,但是杀猪这天,乡亲们还是会慷慨地把一碗碗珍贵的肉分享给别人,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承吧,克勤克俭和慷慨大方这两个相互矛盾的词语,在父辈的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和诠释。

一切都忙完了,天也快黑了,父亲会默默地把猪圈里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万物皆有灵,他用自己的方式告慰饲养一年的生灵。

乡村纪事:难忘家里“杀年猪”

雪还在蒙蒙地下着,盖住了杀猪之后流到地上的血水,儿时的冬天尤其的寒冷,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们始终相信,努力地向前走,生活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