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我军在不同时期的叫法是不一样的,在土地革命期间叫红军,在抗日战争期间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解放战争期间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我党在1921年成立后,采取了与国民党党内合作的方式,并没有发展自己的军队,然而在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我党吃了没有军队的亏,被国民党反动派公然背叛。

在这样的情况下,1927年8月1日,我党于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正式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从此我党开始了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进行革命的序幕,并且于1928年5月25日,正是将各地的工农红军定名为红军。

在此后的多次反围剿战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前,红军已经发展为,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共计三十多万军队。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鉴于北方抗战环境恶劣,红军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号,开始进行了长征。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红二、四方面军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完成会师。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长征虽然胜利结束,但是国共内战并没有结束,为了加快对红军的围剿,在日本人对中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蒋介石又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并且将东北军调入陕西围剿红军。

东北军装备精良,可并不愿意打内战,因此斗志不高,战斗力自然也不高,几场围剿红军的战役打下来,东北军损兵折将,三个师被打没了。当张学良向蒋介石请求补充编制的时候,蒋介石不但不给予补充,反而直接撤销了编制。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此举彻底激怒了张学良,为此后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埋下伏笔,西安事变顺利解决后,张学良也被蒋介石扣押,随即开展对东北军的分化瓦解工作,东北军由原来的17个师改编为10个,其中有三个师的番号被裁撤,也就是115师、120师、129师。

实际上,在蒋介石致力于围剿红军时,当时国内军阀也有反蒋抗日的呼声,1936年6月陈济棠联合李宗仁宣布抗日救国,对国民政府进行进攻。

然而蒋介石对两广实力派进行收买和分化,两广事变随即结束,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番号被裁撤。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后,对红军进行改编。

注意看重点,在这个时候的红军,其实是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简单来说,就是参加长征的红军都被整编为八路军,而没有随着主力进行长征,在南方各省继续游击作战的军队被整编为新四军。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知道了八路军番号,以及下辖三个师的番是怎么由来的。

本来就这几个番号,蒋介石也不愿意给,后来被舆论逼得没办法,当时的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提出,把这三个番号授予八路军。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共赴国难的宣言,宣布:“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统辖,并待命出发,担任抗日前线职责”。

其实八路军正式改编是在1937年8月22日,然而全面抗战爆发不久,鉴于国军编制混乱,无法适应大兵团作战,因此国民政府不断进行调整,当时国民政府是打算编出100个军,200个师的番号,随后就进行了大改编。

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决定将原来军阀的几路军那样的番号,都改编为集团军,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但是八路军的称呼,却被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习惯性地沿用下来,此后仍称为八路军。

抗日战争期间,我军为什么会被称为“八路军”,且一直被沿用下来?

为何不称第十八集团军,而沿用旧军阀的第八路军称号?

主要原因是,在国军序列中,集团军虽然看起来高大上,实则就是个临时番号,都是由之前的两个军合编而成,在当时的认知度并不高。

而路军是国民党授予非嫡系的地方军阀的正式番号,相对来说,路军的番号更“稳定一点”。

因此党中央一直拒绝承认“第十八集团军”为正式番号,坚持在宣传中使用“八路军”,因为八路军更容易宣传,更容易被老百姓记住。

当然,在我军与国民政府往来的公文中,也不回避“第十八集团军”的称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