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国家有难,身先士卒。

这是中国人民对于祖国最赤诚也是最热烈的一寸丹心,从古至今,恒古不变。

自小时候读过的无数红军故事开始便是如此,也正因为那群革命先辈、那些英勇事迹的存在,才让我们的思想产生了一代代深远的影响。

而在这些红军故事中,不乏能看到许多尚显稚嫩的身影——那群少年英雄!

但稚嫩的只是他们的年龄,在许多耳熟能详的抗战事迹中,他们的表现一点都不逊色于成年人,就像许多80后小时候看过的影视剧《鸡毛信》,《小兵张嘎》中的那几位少年一样。

小小少年,无所畏惧,小小少年,英勇顽强。

向轩便是这样的一位小小少年,他是最小的红军战士,7岁参军9岁长征,而他的舅舅也是一名鼎鼎有名的开国元帅。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小小少年,命运坎坷

向轩出生于1926年的湖南桑植县,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母亲贺满姑便带着他上山打游击,贺满姑不仅是贺元帅的五妹,也是湘鄂西工农革命最早的军事干部和妇女干部之一。

可惜,这样的一位革命女战士在向轩2岁的时候,因寡不敌众,被革命团防不幸抓捕并遭到残忍杀害,不幸中的万幸是,向轩与他的哥哥妹妹被他的大姨贺英想方设法救了出来。

从此,被救出后的向轩便跟着贺英一同生活,一同习武,在平时里的练习中,他从不敢放松自己,因此在他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已经会打手枪。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可惜在那个烟硝四起、动荡不安的年代,死亡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1933年,贺英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驻地被包围,在战斗中,她壮烈牺牲,在牺牲前,她让向轩去找他的舅舅贺元帅,并把一个包裹着2个金戒指、5个银元、一把小手枪的布袋交给了向轩。

而就是因为这个布袋,向轩凭借着他对地形熟识的优势,咬牙忍着腿伤,甩掉了敌人的追捕,并在几天后找到了他的舅舅贺元帅,并得以和红军会合。

由于腿上的伤,向轩在卫生部长贺彪那里治疗了半年左右才逐渐恢复,伤势恢复以后,廖汉生带领红军杀了回去,没过几天便把叛徒给处决了。

7岁,在当今这个安平盛世,正是无忧无虑、童真无邪的年纪,而对那个时候同样年岁的向轩来说,他却选择参加红军,并在贺元帅红军司令部担当司令员、通讯员。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应该说,他成为了年纪最小的红军战士,也因此承担起保家卫国的重担。

而从小便在革命氛围中成长的向轩,并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小的缘故,而要求特殊对待,在部队里的那些年,他一直为战士们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向轩竭尽所能的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因此,不仅小小年纪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更因为其对革命工作的满腔热情而使得党中央破格批准他成为了一名党员,而他的军龄也是从1933年4月12日开始算起。

9岁的时候,他便跟着部队参加了红军万里长征。

在长征中,他跟着部队到处跑,从未抱怨从不叫苦,别人吃草根树皮他也跟着一起吃,并且每次都能完成组织布置的任务,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为红军进行一次次的情报传送。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向轩是当时红军长征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个,当时和他一起参加长征的还有两个年纪稍长一点的孩子,虽然这三人已是红军战士,但毕竟都还是孩子,因此,贺元帅专门为他们三人配了一匹马。

但向轩骑马的次数并不多,按他的话说:“伤腿就要多活动,而行军就是最好的活动,所以我能不骑就不骑。”

小小年纪的向轩不仅对自己有着高标准严要求,还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在好几次站岗放哨的任务中,他总是接过原本属于另外两个孩子的站岗任务,独自一人去完成。

由于一路表现突出,年仅10岁,心思敏捷的向轩便已成为了通讯班的副班长,此时的向轩别看他的年龄小,却已经是一名有十几次战斗经验的“老红军”了。

在任职副班长期间,勤奋好学的他在闲暇之余还学起了写字,从陕甘宁边区小学,一直学到延安抗大。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深入骨髓的精神 影响深远

从小便在红军革命的浓烈氛围中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熏陶下成长的向轩,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西北野战军358旅工兵连连长。

此时的向轩,也不过才是个20岁左右的小伙子,但却有着和年龄不符的丰富的战斗经验,而受伤也更如家常便饭。

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便是1948年在对抗胡宗南发起的对陕北根据地的进攻中,向轩不幸被敌人的榴弹击中,全身上下26处受伤,右眼被打瞎,而有些弹片至今仍未被取出。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从小失去母亲,便在长辈的影响下投身于革命事业的向轩,几乎把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就像一个为革命而生的人,而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也同样对他进行着洗礼和影响,这一切已经深入了向轩的骨髓,成为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平盛世 仍心系国家

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心系人民群众的向轩一直在为党和国家做着贡献,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5年,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1960年晋升上校,并在同年12月任成都军分区后勤部军械科副科长,1978年,任成都军分区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

在1982年12月,戎马一生的向轩正式离休。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在他离休的前几年,曾在他年少时为他“报仇雪恨”,杀死叛徒的廖汉生将军去成都视察工作时,抽空去看望了向轩。

有着革命般友谊的两位老朋友在时隔几十年再次相见,感慨万千,在闲聊中廖汉生得知早已晋升为上校的向轩此时享受的待遇却只相当于少校级别,他有些纳闷,准备向有关部门反映。

但此举却得到了向轩的极力阻止,他给出的理由是:全军像他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不想让自己搞特殊化。

这些话、这样的处事风格让我们忍不住想起了少年时,身受腿伤的向轩在明明在有马可骑的情况下,却依然恪尽职守、严以律己。

他7岁参军9岁参加长征,母亲是烈士舅舅是元帅,今94岁仍健在

小结: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在为革命事业、为祖国奋斗一生的向轩身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他身上那份难能可贵的精神和品质在经过了这么多年世俗的洗礼,时代的变迁后却依然始终如一,不仅一点儿都没有变,反而让他深刻于心,陪伴他年轻,伴随他老去。

值得高兴的是,向轩老人家至今虽已有94岁的高龄,但身体依然强健,精神矍铄。

而他的这种精神也正是我们年轻一代需要学习的地方,在这个物欲横流、焦躁不堪的年代,对于好的品质保有初心,保持始终如一是件多么难能可贵的事!

但那些革命先辈们在逝去的历史脚步中已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虽然在如今安平盛世的年代,早已不需要我们过着枪声刀影、厮杀拼斗的生活,但我们可以用适合并属于这个年代的方式,为祖国尽着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让先辈们的努力成果得以延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