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國家有難,身先士卒。

這是中國人民對于祖國最赤誠也是最熱烈的一寸丹心,從古至今,恒古不變。

自小時候讀過的無數紅軍故事開始便是如此,也正因為那群革命先輩、那些英勇事迹的存在,才讓我們的思想産生了一代代深遠的影響。

而在這些紅軍故事中,不乏能看到許多尚顯稚嫩的身影——那群少年英雄!

但稚嫩的隻是他們的年齡,在許多耳熟能詳的抗戰事迹中,他們的表現一點都不遜色于成年人,就像許多80後小時候看過的影視劇《雞毛信》,《小兵張嘎》中的那幾位少年一樣。

小小少年,無所畏懼,小小少年,英勇頑強。

向軒便是這樣的一位小小少年,他是最小的紅軍戰士,7歲參軍9歲長征,而他的舅舅也是一名鼎鼎有名的開國元帥。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小小少年,命運坎坷

向軒出生于1926年的湖南桑植縣,他還在娘胎裡的時候,母親賀滿姑便帶着他上山打遊擊,賀滿姑不僅是賀元帥的五妹,也是湘鄂西工農革命最早的軍事幹部和婦女幹部之一。

可惜,這樣的一位革命女戰士在向軒2歲的時候,因寡不敵衆,被革命團防不幸抓捕并遭到殘忍殺害,不幸中的萬幸是,向軒與他的哥哥妹妹被他的大姨賀英想方設法救了出來。

從此,被救出後的向軒便跟着賀英一同生活,一同習武,在平時裡的練習中,他從不敢放松自己,是以在他在三、四歲的時候就已經會打手槍。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可惜在那個煙硝四起、動蕩不安的年代,死亡總是讓人猝不及防。

1933年,賀英因叛徒告密,遊擊隊駐地被包圍,在戰鬥中,她壯烈犧牲,在犧牲前,她讓向軒去找他的舅舅賀元帥,并把一個包裹着2個金戒指、5個銀元、一把小手槍的布袋交給了向軒。

而就是因為這個布袋,向軒憑借着他對地形熟識的優勢,咬牙忍着腿傷,甩掉了敵人的追捕,并在幾天後找到了他的舅舅賀元帥,并得以和紅軍會合。

由于腿上的傷,向軒在衛生部長賀彪那裡治療了半年左右才逐漸恢複,傷勢恢複以後,廖漢生帶領紅軍殺了回去,沒過幾天便把叛徒給處決了。

7歲,在當今這個安平盛世,正是無憂無慮、童真無邪的年紀,而對那個時候同樣年歲的向軒來說,他卻選擇參加紅軍,并在賀元帥紅軍司令部擔當司令員、通訊員。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應該說,他成為了年紀最小的紅軍戰士,也是以承擔起保家衛國的重擔。

而從小便在革命氛圍中成長的向軒,并沒有因為自己年齡小的緣故,而要求特殊對待,在部隊裡的那些年,他一直為戰士們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向軒竭盡所能的發揮着自己的力量,是以,不僅小小年紀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更因為其對革命工作的滿腔熱情而使得黨中央破格準許他成為了一名黨員,而他的軍齡也是從1933年4月12日開始算起。

9歲的時候,他便跟着部隊參加了紅軍萬裡長征。

在長征中,他跟着部隊到處跑,從未抱怨從不叫苦,别人吃草根樹皮他也跟着一起吃,并且每次都能完成組織布置的任務,在敵人的眼皮底下,為紅軍進行一次次的情報傳送。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向軒是當時紅軍長征隊伍裡年齡最小的一個,當時和他一起參加長征的還有兩個年紀稍長一點的孩子,雖然這三人已是紅軍戰士,但畢竟都還是孩子,是以,賀元帥專門為他們三人配了一匹馬。

但向軒騎馬的次數并不多,按他的話說:“傷腿就要多活動,而行軍就是最好的活動,是以我能不騎就不騎。”

小小年紀的向軒不僅對自己有着高标準嚴要求,還願意承擔更多的責任,在好幾次站崗放哨的任務中,他總是接過原本屬于另外兩個孩子的站崗任務,獨自一人去完成。

由于一路表現突出,年僅10歲,心思靈活的向軒便已成為了通訊班的副班長,此時的向軒别看他的年齡小,卻已經是一名有十幾次戰鬥經驗的“老紅軍”了。

在任職副班長期間,勤奮好學的他在閑暇之餘還學起了寫字,從陝甘甯邊區國小,一直學到延安抗大。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深入骨髓的精神 影響深遠

從小便在紅軍革命的濃烈氛圍中和共産主義思想體系熏陶下成長的向軒,在解放戰争時期,成為了西北野戰軍358旅工兵連連長。

此時的向軒,也不過才是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但卻有着和年齡不符的豐富的戰鬥經驗,而受傷也更如家常便飯。

其中最為嚴重的一次便是1948年在對抗胡宗南發起的對陝北根據地的進攻中,向軒不幸被敵人的榴彈擊中,全身上下26處受傷,右眼被打瞎,而有些彈片至今仍未被取出。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從小失去母親,便在長輩的影響下投身于革命事業的向軒,幾乎把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奉獻給了革命事業,他就像一個為革命而生的人,而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也同樣對他進行着洗禮和影響,這一切已經深入了向軒的骨髓,成為他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安平盛世 仍心系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後,始終心系人民群衆的向軒一直在為黨和國家做着貢獻,盡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1955年,向軒被授予中校軍銜,1960年晉升上校,并在同年12月任成都軍分區後勤部軍械科副科長,1978年,任成都軍分區西城區人武部副部長。

在1982年12月,戎馬一生的向軒正式離休。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在他離休的前幾年,曾在他年少時為他“報仇雪恨”,殺死叛徒的廖漢生将軍去成都視察工作時,抽空去看望了向軒。

有着革命般友誼的兩位老朋友在時隔幾十年再次相見,感慨萬千,在閑聊中廖漢生得知早已晉升為上校的向軒此時享受的待遇卻隻相當于少校級别,他有些納悶,準備向有關部門反映。

但此舉卻得到了向軒的極力阻止,他給出的理由是:全軍像他這樣的人并不在少數,他不想讓自己搞特殊化。

這些話、這樣的處事風格讓我們忍不住想起了少年時,身受腿傷的向軒在明明在有馬可騎的情況下,卻依然恪盡職守、嚴以律己。

他7歲參軍9歲參加長征,母親是烈士舅舅是元帥,今94歲仍健在

小結: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這句話在為革命事業、為祖國奮鬥一生的向軒身上表現的尤為突出,他身上那份難能可貴的精神和品質在經過了這麼多年世俗的洗禮,時代的變遷後卻依然始終如一,不僅一點兒都沒有變,反而讓他深刻于心,陪伴他年輕,伴随他老去。

值得高興的是,向軒老人家至今雖已有94歲的高齡,但身體依然強健,精神矍铄。

而他的這種精神也正是我們年輕一代需要學習的地方,在這個物欲橫流、焦躁不堪的年代,對于好的品質保有初心,保持始終如一是件多麼難能可貴的事!

但那些革命先輩們在逝去的曆史腳步中已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己。

雖然在如今安平盛世的年代,早已不需要我們過着槍聲刀影、厮殺拼鬥的生活,但我們可以用适合并屬于這個年代的方式,為祖國盡着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讓先輩們的努力成果得以延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