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古代人的寿命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雨果

众所周知,从民国时代上溯两千年,无论是哪个朝代,强盛的也好,衰弱的也罢,国民的平均寿命很少有能超过40岁的,可是翻看史书,高寿的古人似乎又不少。之所以会有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低、卫生条件不好,相当多的人在10岁以下就夭折了,从而严重的拉低了“平均寿命”。也就是说,假如古人能健康的活过10岁的话,后面吃得饱穿得暖,在和平年代,还是有很大的机会活到6,70岁的,与现在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古代人的寿命

为了证明上述观点,我们来看看秦、汉、唐三个王朝的兵役制度中,男子免役(止役)的年龄分别是多少——朝廷征招百姓服役,最大年龄自然是按照当时的条件来确定的,假如大部分人的实际年龄都达不到50岁,那50岁为上限肯定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以此为上限。

先看看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秦朝,按照秦律规定,有爵者56岁免老(止役),无爵过60岁免老。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古代人的寿命

汉承秦制,止役年龄在汉武帝时代略有调整,但在大多数时间内,仍然是按照有爵者56岁和无爵者60岁的标准执行的。

唐代最初采用的是府兵制,免役的年龄,唐初是60岁,后又改为61岁,唐玄宗时期一度改为50岁,但持续时间非常短,可以忽略。唐代中期之后改为募兵制,从军变成了职业,并且大多数时间内变成了世袭的,故而没有讨论的价值。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古代人的寿命

从秦、汉、唐三个朝代的免役年龄来看,都在56-61岁这个区间内,那么在当时的官府眼中,55岁的男子仍然可以上阵杀敌的,肯定不可能是一个行将就木、苟延残喘的老人,不然的话,军队还不得隔三差五的办丧事?所以说,实际存活的年龄,肯定是要高于免役的年龄,即大于60岁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