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秦、漢、唐三個朝代的免役年齡來看古代人的壽命

曆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将來的回聲,是将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衆所周知,從民國時代上溯兩千年,無論是哪個朝代,強盛的也好,衰弱的也罷,國民的平均壽命很少有能超過40歲的,可是翻看史書,高壽的古人似乎又不少。之是以會有這種自相沖突的現象,是因為古代醫療水準低、衛生條件不好,相當多的人在10歲以下就夭折了,進而嚴重的拉低了“平均壽命”。也就是說,假如古人能健康的活過10歲的話,後面吃得飽穿得暖,在和平年代,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活到6,70歲的,與現在相比,差距并不是很大。

從秦、漢、唐三個朝代的免役年齡來看古代人的壽命

為了證明上述觀點,我們來看看秦、漢、唐三個王朝的兵役制度中,男子免役(止役)的年齡分别是多少——朝廷征招百姓服役,最大年齡自然是按照當時的條件來确定的,假如大部分人的實際年齡都達不到50歲,那50歲為上限肯定是沒有意義的,也不可能以此為上限。

先看看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按照秦律規定,有爵者56歲免老(止役),無爵過60歲免老。

從秦、漢、唐三個朝代的免役年齡來看古代人的壽命

漢承秦制,止役年齡在漢武帝時代略有調整,但在大多數時間内,仍然是按照有爵者56歲和無爵者60歲的标準執行的。

唐代最初采用的是府兵制,免役的年齡,唐初是60歲,後又改為61歲,唐玄宗時期一度改為50歲,但持續時間非常短,可以忽略。唐代中期之後改為募兵制,從軍變成了職業,并且大多數時間内變成了世襲的,故而沒有讨論的價值。

從秦、漢、唐三個朝代的免役年齡來看古代人的壽命

從秦、漢、唐三個朝代的免役年齡來看,都在56-61歲這個區間内,那麼在當時的官府眼中,55歲的男子仍然可以上陣殺敵的,肯定不可能是一個行将就木、苟延殘喘的老人,不然的話,軍隊還不得隔三差五的辦喪事?是以說,實際存活的年齡,肯定是要高于免役的年齡,即大于60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