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农夫家里的耕牛被割了舌头,包拯巧用妙计,抓住了真凶还赚了一笔

北宋年间,一农夫家里耕牛舌头被割,按律要坐牢。包拯却用妙计,不但帮他抓住凶手,还大赚一笔。

这是怎么回事呢?

农夫家里的耕牛被割了舌头,包拯巧用妙计,抓住了真凶还赚了一笔

当时,包拯刚上任不久。一天早上,他刚起床就听到登闻鼓的响声,连忙穿衣洗漱升了堂,只见堂下跪着一人。

包拯严肃地问:“来者何人,状告何事?”

那人有些紧张,说:“小人是、是附近的农夫,我家养、养了一头耕牛,可是昨天小人却发现,牛的舌、舌头竟不知被何人割了。”农夫说到这里,竟然抹起了眼泪。

要知道,农耕时代的耕牛可是非常宝贵的。宋朝就有法典规定“凡无事杀牛者皆判刑”。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这牛舌头被割,目前虽死不了,但是无法止血,也没法吃草,早晚也是个死。

农夫怕自己因此坐牢,所以才一大早就来报案。

包拯听后有些头疼,这线索也太少了。他仔细观察了一下农夫,发现他的悲伤和紧张不像是装出来的,那就排除了他自己作案的嫌疑,况且他也没有作案动机,那就是有人想陷害他。

农夫家里的耕牛被割了舌头,包拯巧用妙计,抓住了真凶还赚了一笔

想清楚了这点,包拯就心中有数了。他思索了片刻,问农夫:“你确定牛舌头被割时无人看见?”

农夫答道:“我发现后立刻向邻居们打听,有没有看到陌生人来我家,他们都说没看到。”

“那你来报案的时候有人知道吗?”包拯又问。

农夫想了一下,说:“今天早晨我起了个大早赶过来,应该没人看见。”

“那就好办了。”包拯松了一口气,说:“你回去偷偷把你的牛杀了,然后再拿到集市上把牛肉卖了。”

“啊!”农夫一听,吃了一惊:“小人不解!”

包拯却说:“你且相信我,照我说的话去做,马上就能抓到割牛舌头的凶手了!”

农夫虽然还是一肚子问号,但看着包拯信心十足的样子,他心里也有了底气。

回到家后,虽然很心疼自己的牛,但想到就算现在不杀它,过几天它还是要死,还不如现在杀了,找到凶手,给它报仇。

就这样,农夫忍痛杀了牛,又把牛肉切成一块一块的,拿到了集市上去卖。

因为耕牛在宋朝是受法律保护的,杀不得,所以很少有人卖牛肉。物以稀为贵,农夫的牛肉很快就卖光了,赚了一大笔银子。

农夫家里的耕牛被割了舌头,包拯巧用妙计,抓住了真凶还赚了一笔

第二天一大早,又有一男子来到开封府报案。他所告之事正巧就是昨天那农夫杀牛卖牛肉的事。

包拯听他说完,冷笑一声,然后就下令将他抓起来。

男子大惊,慌忙问道:“不知小人所犯何事?”

包拯一拍惊堂木,大声斥责:“你这刁民,割了人家耕牛的舌头,现在又来告人家有罪,简直是胆大包天!”

男子虽十分慌张,却仍辩解说:“小人没有割他家牛舌头,请大老爷明鉴啊!”

包拯怒道:“那牛舌头已经被割,发不出任何声音,农夫又是在私底下偷偷把牛杀了,你是如何得知牛是被他杀的,而不是老死病死的?”

男子一听这话,自知中计,百口莫辩,身子一软,瘫倒在地。

那这男子为何要陷害农夫呢?

原来,两家因为耕地问题,一直都有纠纷,男子对农夫很是怨恨。一天,他看农夫家里没人,只有一头耕牛栓在院里,就起了歹意,偷偷摸摸割了牛舌头,想等牛流血而亡后到官府去告农夫一个杀牛罪。

昨天看到农夫卖牛肉,知道牛已经死了,心中大喜,立刻跑来报官,却不知人家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农夫家里的耕牛被割了舌头,包拯巧用妙计,抓住了真凶还赚了一笔

从这一件小小的案子,就能看出包拯确实是名不虚传!对此,小伙伴们怎么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