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唐代诗人白居易说过:“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期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间所有孕育的生命、存在的资源都有一定的限制,唯独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倘若世人不善合理运用资源,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那么即便拥有再丰富的资源,也迟早会有空乏枯竭的一天。

人的欲望是引发一切祸端的根源,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要“适可而止”,却奈何按耐不住内心的欲望作祟。

在一昧的纵欲之下,好的事情也逐渐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

就如同古人的那句训诫:“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这句话即便用于现实,也是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的。

若是把人生比作一场秋收的“农耕”,那么世上所有人便都是犁田的“耕牛”。

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块名为“欲望”的田地。

如果懂得适当开垦,它亦能为我们所用,耕种出丰硕的果实。

可倘若不懂得节制的开垦,把时间和精力全都耗费在追名逐利之上,那么受苦受累的,到头来还得是我们自己。

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1.没有耕坏的田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般,现实中所有人都是犁田的耕牛,每个人活着的意义也无非是为了开垦属于自己的一片田地。

这片“田地”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全凭自己内心去规划。

若只为满足一日三餐,它倒也可以为我们提供安身立命的本钱;若是存有理想,那么它也能够成全人们日后的辉煌。这片田地的名字就叫做“欲望”。

欲望,是人与生俱来的特性,它会伴随人们的寻觅而不断涌现甚至扩张,是一种永恒不灭的存在。

千百年来,人们从始至终都对于这片“土地”保存着无比浓郁的崇尚和敬意,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给世人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

人们在这种“大环境”的习染下,才能深刻认识到自己需要些什么,方能懂得如何去实现自我价值。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马云没有一统中国网络商贸的欲望,他不会创造阿里巴巴;

如果任正非没有走出国门市场的欲望,他也不会将“华为”的手伸向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

由此可见,人是先有欲望,才会知道怎么去努力行动。因为有了赚大钱的欲望,才会不断努力工作,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技术水平。

倘若真是无欲无求,那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选择做个碌碌无为之辈,又何尝不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呢?

所以说,欲望可以是推动人们进步的一种动力。因为有欲望,人生才会结出自己想要的果实。

可同样,心有欲望,存有抱负固然是一件好事。可如果这种欲望的增益得不到遏制,反倒一昧纵容它膨胀变化,那么“日满则亏,水满则溢”。

或许因欲望而生的祸患也已经悄然蛰伏在自己身边了。

拔苗助长的故事,大家也都清楚。

拔苗助长是一位农人,他希望自己种的庄稼会长得更加快一点,所以才想出来这样一个办法,他不但不将禾苗四周的草除干净,还把里面的禾苗都往上拔,希望它长得更快一点,到最后所有禾苗反而都给干死了。

老话说得好:“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鸟兽之亡,败在不抵食物的诱惑;商人之损,败在不懂知止的贪婪之心。

因为想占尽天下大小之利,有满盘皆收,赢家通吃的念头,所以才会被欲望奴役。

既看不见欲望背后隐匿的祸患,那么灾祸临头之时,自然也就是难以防范,难以招架了。

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内心日益喷发的欲望时,都应该及时知止,这是一种“自守”的人生境界。

就如同“耕牛犁地”一般,今日耕不完便不耕,明日照样可以耕。

凡事欲速则不达,唯有知止不殆,细水长流,自己得以安心,利好可以长久。

以如此智慧处世,人生才能规避一切因犯贪欲而起的危险祸患。

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2.只有累死的牛

什么叫“只有累死的牛”?这个问题其实我们需要从两个角度来逐一解读。

如果延续上文的说法,那么这里所说的“累死的牛”,其实就是指奔波于“利欲场”的每个人。

因为人如果被欲望蒙蔽心智,沉沦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对背后的隐患视而不见,到头来就必然要遭受现实的毒打。

这便是其中一种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也非常有道理——“累死的牛”是指那些被人们无度滥用,挥霍一空的社会资源。

如果将人生的“开花结果”视作我们的终极目标。

那么“耕种”便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然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便是过程运转的主体,而“耕牛”则是可以为我们提供方便的资源,可以助力我们更快,更容易地实现目标。

使用耕牛犁地能够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和松软,更适用于农作物的生长。

一如我们的人生,只要有了物力资源、人力资源,那么想要达到成就,便是事半功倍的事情。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就必须引起每个人的注意了,那就是要学会正确合理使用资源。

那么怎么做才算是正确合理使用资源呢?

很简单,是既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也要在利用资源的同时,规划长久的未来,实现可持续的有效发展。

耕牛虽然每天都能拉犁耕地,其气力也胜人数十倍。但如果每天都让牛干活而不让它充分休息,那么纵使铁打的身躯,在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下

也照样支撑不了多久。

对于现实中的资源来讲,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财富,如果一个人有了财富就肆意挥霍,整日沉溺在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中,不懂得积攒财富,善用财富。

那么即便坐拥金山银山,日后也难逃坐吃山空的悲惨结局。

又或是“人情”,人情本是消耗品,用一次少一次。

如果我们总是滥用人情,索求无度,去消耗别人对自己的善意。

那么真到了紧急关头,那些原本可以施救于自己的人,也一定会为你关上大门,对你的祈求视若无睹。

由此可见,有资源可以享用,这本身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不善利用。

届时 “物极必反,乐极生悲”,待到一切都离自己远去之时,那真就是骑虎难下,报福无门了。

古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有何深意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其实多多少少

都掌握了一些专属资源,比如说身边的亲朋好友、事业平台以及大把的时间精力。

这些资源不仅可以给自己提供物质上的帮助,给自己提供一个厚积薄发的机会,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候,也同样可以提供精神上的仰仗。

但是不管怎么说,资源需要统筹才能赢得先机,资源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功效,拥有资源不算牛,真正会用资源,才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民间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这句话的用意说白了就是为了告诫人们:凡事知止,懂得遏制不必要的欲望。

不要让自己被欲望奴役,要学会做欲望的主人,同时在实现成就的过程中,要爱惜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善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