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综述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全国都笼罩在黑暗之中。

从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军就暴露出了他们的勃勃野心和不轨的意图。我国东北人民受到日军的骚扰苦不堪言,当地也展开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动。直到七七事变之后,我国终于形成全民族抗日的局面。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战事不断,双方在各个战场斗智斗勇,战场的形势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产生逆转。

这时候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掌握战场的总体局势,其他战场和队友状况,还能第一时间请来援兵,让处于逆境的部队获得转机。

就是因为我方对通讯问题的不查,导致我方吃了亏,最终还是用鲜血换来了教训。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传信方式

抗战时期还没有出现互联网,更没有没有手机、大哥大,消息传递方式不外乎只有几种。

部队内部传信全靠两条腿和一张嘴,但这种方式一方面容易产生信息的流失,如果中间传信的人多了,还会因为理解偏差直接将信息越传越离谱。所以口信这种形式只适合小范围内传播。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传讯距离稍微远一点,书信就是一种很重要的通讯方式,一方面这个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新,通讯的范围也能够很广。

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传送时间太长,很容易导致传讯不及时。战场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很重要,可能消息晚了一秒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对于十分紧急的消息,书信的方式就显得很乏力了。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但如果当地没有别的更好的传讯方式了,还是只能靠书信,只是他们会用鸡毛作为紧急信件的标志,通讯员也会优先传送有鸡毛的信件,这就是鸡毛信的由来。

不过战乱纷纷,并不能保证通讯员在传送到而过程中不会遇险,所以这种方法有时候也不十分妥当。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当时最先进的通讯方式,非无线电报莫属,也由于物资稀缺,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一般只有级别高或者比较有钱的地方才有的用。

这种方式传得又快又准确,也是最安全的一种方式,基本只要是战役级别的阵地,一定会配备一台。

当然发送的电报也会被敌方拦截和破译,这时候就属于双方智商的博弈了,究竟一方使用的密码和解码方式,能不能被另一方破解。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除此之外,抗战时期也有电话的存在,不过这就要更大型的战役才能够使用的上了。

以上这些方式都是在脱离战场的情况下使用的,那么在战场上的时候,大家都在侦察敌方的动向,哪有时间收发消息。所以当要传一些简单讯息的时候,就会用上信号弹、狼烟。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日本的信鸽

抗战时期,日本的军事资源更加的丰富,他们主要采用电报、电话的形式传讯。

卢沟桥事变,日军占领了平绥铁路。我方也不甘示弱,为了阻碍他们的行动,采取了“割电线”的方式,破坏他们的通讯方式。

日军为此头疼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他们找到了另一种传讯方式,信鸽。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信鸽传信并非什么新颖的方式,我国早在隋唐时期就开始使用了,而日本就是那时候,派来了遣唐使学习到了这种方式。他们回国之后就开始研究繁殖和使用方法,直到日本的战国时期,信鸽开始真正投入到战场上。

随着信鸽的普及,民间也都能养上一只,不过养得起信鸽的都是些有钱的大户人家。他们靠这种方式秘密传递一些商品价格消息,之后方便他们根据行情抬升物价,以达到垄断敛财的效果。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明治天皇时期,军队多番寻找和研究顶尖的信鸽品种,以培养军队专属信鸽。

1894年,日军建立了第一座系统性鸽舍,从此以后军鸽也成为了部队的标配。在后来的甲午战争中,日军也大量的使用信鸽传递情报,利用这个优势,给了清政府沉重的打击。

抗战时期,因为战役规模宏大,军鸽开始不够用了,日本民众就将自家养的信鸽都捐给了国家,信鸽俨然成为了侵华战争中的一大“帮凶”。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吃一堑长一智

战争初期,我方小瞧了军鸽的重要性,屡次在日军手中吃了亏,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才终于意识到军鸽的威胁。

于是我方特地组建了一个灭鸽神枪队,消灭了敌方不少信鸽。还命令战士们,在发现信鸽的时候,要优于敌人先一步进行攻击,不然还可能会受到上级的处分。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日军见信鸽数量骤减,直接在我国境内建立了一个信鸽培育基地,大批量的养殖信鸽。

附近的百姓得知,积极地使用土办法将它们抓住,不过信鸽都被训练的很聪明,老百姓的作用并不大。后来还是除鸽大队的华容龙,他想到用下毒的方法,污染了信鸽使用的水源,直接消灭了大半信鸽。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小结

抗战结束后,百姓纷纷侵入了养鸽基地,他们将日军留下的信鸽用麻袋装上扛回了家。

当晚,几乎全城家中的餐桌上都出现了同一种食物,鸽子。

抗战时期若发现此动物,为何要第一时间击毙?都是鲜血换来的教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