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九鱼亭

字数:2310,阅读时间:约4分钟

编者按:前几年,韩国电影界连续拍摄好几部描写17世纪满清入侵李氏朝鲜的古代战争电影,比如《最终兵器·弓》、《南汉山城》等。不过这些电影主要描写的,是皇太极第二次入侵朝鲜的“丙子之役”或称“丙子胡乱”。而后金时代,皇太极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或称“丁卯胡乱”,被介绍得相对较少。本文就来聊聊历史上著名的“丁卯之役”。

公元1627年正月,皇太极命阿敏等几个贝勒出兵朝鲜,其中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解决东江的毛文龙,因为毛文龙对后金的威胁实在太大,第二,便是顺手解决朝鲜问题。

然而,由于毛文龙在海岛之上,后金军没有水军难以登陆,所以阿敏便只能将主要目标定在朝鲜。此一役,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实际上,三方势力都被牵扯其中,并在战场、外交、政治上互相博弈,战事的结果也是波诡云谲,颇具传奇色彩。

袁崇焕假意议和,皇太极出兵朝鲜

在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派出使者和后金议和。当然了,袁崇焕也告知了朝廷,朝廷对议和的事虽说也是有所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

之所以袁崇焕要和后金议和,为了就是修城筑堡,由于之前不靠谱的蓟辽经略高第,除了宁远以外,大多数城池都被焚毁,袁崇焕需要时间再次修缮,所以,跟后金议和只是权宜之计。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史料记载“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是时,努尔哈赤刚死,皇太极即位不久,不仅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就连军兵百姓的生活都成了问题,饥荒不仅仅在明朝发生,在辽东同样如此。

皇太极既然立足未稳,跟大明暂时议和,对后金更有利。在明朝这里,后金军暂时讨不到便宜,便将目光投向了朝鲜。不论朝鲜如何弱小,这个国家毕竟是明朝的附属国,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令其归附是对后金十分有利的,而且就算无法攻灭朝鲜,从朝鲜掠夺物资来解决本国的困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经过仔细谋划,在和袁崇焕谈妥议和后,皇太极决定出兵朝鲜。

大明表面要出兵救援,事实上效果十分有限

后金军的战斗力毋庸置疑,在进攻朝鲜的过程中,几乎是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史料记载“十七日,贼兵陷郭山凌汉山城,同郡守朴惟建、定州牧使金榗等降。”正月十五攻下定州,十八日攻破郭山,尽管在进攻安州时遭遇一定程度的反抗,但最终还被后金军轻松攻下,直至攻到平壤、昌城。

是时,朝鲜局势也是错综复杂,公元1623年,李倧发动政变推翻了光海君李珲,朝廷也是一地鸡毛,在后金入侵的时候,朝鲜也没有实力抵抗。朝鲜被后金入侵,当然会求助于明朝,明廷也决定出兵救援,但以当时明军的实力,着实是捉襟见肘。万历有实力救援被日本入侵的朝鲜,但到了天启朝,明军已经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去救援朝鲜呢。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救援朝鲜的任务终归还是落到了袁崇焕和毛文龙身上,袁崇焕的策略是和后金议和,争取时间修筑城池,所以他不同意出兵救援,但碍于朝廷的命令,袁崇焕还是派赵率教出兵了,只不过等援兵快到之时,战事都已经结束了。

毛文龙孤悬海外,经济、军事所有权都在自己手中,对于朝廷的命令,毛文龙时常是敷衍了事,虚报军功也是常有的事,对于朝鲜的战事,毛文龙并没有太在意。朝鲜的一位观察使还曾谴责毛文龙:“毛将持兵在岛中,不敢窥贼左足,而只以日献伪捷,厚罔天朝。”

事实上,其中的主要问题还是由于明军实力受限,换言之,明廷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阿敏被迫答应议和,朝鲜松了一口气

阿敏是舒尔哈齐的次子,与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合称四大贝勒,尽管皇太极即位大汗,但实际上,其他三个贝勒同样实力雄厚,在上朝理事之时,四人是平起平坐的。换言之,阿敏也是皇太极潜在的竞争对手。派阿敏出征是没有问题的,但皇太极也会担心,如果阿敏攻灭了朝鲜,并在朝鲜自立为王,那就成了大麻烦。

朝鲜和后金接壤,皇太极绝对不想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再多出一个敌人。所以,在阿敏率军强力推进中,皇太极便暗中给阿敏施加压力,逼迫其不要继续扩大战争,而是尽量见好就收。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起初,阿敏给朝鲜的议和要求一共有七条,其中就包括断绝和明朝往来,借兵给后金等苛刻条件,但由于很多将领劝说阿敏尽快议和,所以,最终双方达成的协议只有断绝和明廷的书信往来,其他条款一并取消。当然了,给钱、给东西那是不可避免的。

在这其中,也包括明军给后金施加的压力,毕竟明军也是象征性地派出了部分兵力,甚至还有“围魏救赵”企图,这也是皇太极要求阿敏尽快撤军的原因之一。

至此,朝鲜国王李倧才松了一口气,毕竟朝鲜是个小国,后金他惹不起,明朝他也惹不起,在安全的前提下,最好的办法就是骑墙。

大明得到喘息,后金缓解了局势,最倒霉的就是朝鲜

战事结束后,最大的获利者就是后金,阿敏从朝鲜抢走了大量的物资,而且每年朝鲜还要给后金岁币、布匹等众多好处。他们的困难得到了暂时缓解,随即他们才有实力再出兵南下,和明军开战。

后金第一次入侵朝鲜的丁卯之役,八旗军已打到平壤城下,为何选择和谈撤兵?

与此同时,袁崇焕也得到了他需要的时间,正是因为和后金的暂时议和,锦州、中前所、大凌河、右屯等城垒才得以修筑完成,并备足粮草辎重,因此,宁锦大捷才能得以实现。

三方中,最倒霉的就是朝鲜,战死了大量士兵,也有大量平民被杀,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正所谓弱国无外交,这句话在朝鲜的身上得到了充分地验证。

大明和后金考虑的,都是利用朝鲜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在紧要关头,那些所谓的盟约、协议根本毫无意义,由于朝鲜实力太弱,只能沦为两方大佬的附庸。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续杂录》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九鱼亭,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