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中国是仅存于世的文明古国,放眼全世界,中华民族也是奇迹一般地存在,从几亿年人类发展进化过程中,只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没有间断过。

在这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这些东西包括为人处世,兼济天下的思想,也给我们留下很多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比如:姓氏。

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原始图腾崇拜是中华古姓的根源,并且大量文献佐证了这一观点。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德国东方学家马克斯·缪勒在《献给神话学》中说:

姓氏产生后,世代相传,一般不会更改,比较稳定,而氏则随着封邑、官职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会有一个人的后代有几个氏或父子两代不同氏。

在北宋时期的文献记载中发现,原始姓氏有411个,后增加568个,这些统计包括了单姓和复姓。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但是在《中国姓氏大辞典》中显示: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在这些姓氏中,有一个姓氏最为“怪异,”无论男女如何取名都会给人一种害怕的感觉。

因此改姓氏也被称为“难取名”的形式,不过这个姓氏有着光辉的历史,族人却以此为荣,没错就是——“死”姓。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死”姓的起源:

死姓的死读作sì,不可读作sǐ,据相关专家研究,“死姓”是我国第二少的姓氏(第一姓氏是“难”姓)。时至今日,此姓氏有千余人,排在《百家姓》第3280位。

“死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居家在,南北朝时期,北鲜卑拓拔部中有、自、独、膊四个氏族部落。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其中部族以部落名称为姓氏,后汉化分称氏、自氏、独氏、膊氏,并世代沿传至今。而在古代,字就是“死”的古体字,因此“氏”就是死氏。

公元493年~496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元宏)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入主中原后,死氏与大多数鲜卑民族一样,皆逐渐融入汉族。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死姓”出现的大人物

在隋朝之后也出现许多大人物,比如: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鲜卑族后裔,唐高祖李渊的生母元稹太后也来自鲜卑,唐高祖皇后葛斗灵,唐太宗皇后长孙氏也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隋唐之后,死氏族人嫌弃姓氏用字不雅,遂改为谐音的思氏、肆氏、亖氏等,但原本“死氏”仍旧世代流传至今。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可惜的是“死姓”在后来的历史中经历多次变迁,有的家族为掩人耳目,或觉得死姓的姓氏过于“另类”,所以使用其谐音姓氏的大有人在。这是“死姓”逐渐减少的原因。

不过“死姓”发展到现在,大部分人都居住在洛阳,开封等城市。总的来说,尽管这个姓氏与皇室有过很大的渊源,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但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死姓”也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难取名”的姓氏,无论怎么取名都害怕,族人却以此为荣

声明:内容文字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