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作者:心阅阳光

说到硅谷,人们会自然而然想到广为熟知的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大公司,那里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地方。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作者安妮卡·施泰伯是一家研究公司的创始人,在对硅谷进行大量访谈和研究分析后,出版了《硅谷秘密:创业成功的基因》。

书出版后不久,她收到了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的邀请。

在张瑞敏看来,她所描述的硅谷模式,与海尔自己的管理创新,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海尔的一些做法比硅谷先进。

安妮卡·施泰伯经过对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5家公司深入研究后,写出了《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1、快速成长的硅谷模式。

硅谷的主导产业是信息和通信产业,以研究和开发电子元件及软件为主。

他们在管理上采用的模式称为硅谷模式。它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模式,而是保持了创新性和适应性,拒绝平庸,持续变革和保持一种灵活性。

人们普遍认为,他们招聘员工,首先考虑的是能力、学历。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事实上,硅谷青睐“善于合作”积极主动的优秀团队成员。他们都希望员工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热情的性格、勇于改变的勇气,优秀的适应能力和善于合作的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硅谷,经历几次失败很正常,每个人都乐于分享失败的经验。他们曾经举办过热热闹闹的“失败论坛”。

有人说,是以往一次次的失败率,带动了硅谷的创新活力。也造就了每个成员敢于不断尝试和创新,从而快速成长。

2、中国是创新型国家吗?

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部分产业也走过弯路,经历过从跟跑、并跑和向领跑转型的过程。

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伪劣,相关部门在杜绝假货的决心上,向来绝不心慈手软。

如今,许多消费者也不再盲目追求高端大牌,而是将目标投向中国制造的市场,去发掘更多的好物。越来越多的国货老品牌,正悄然从幕后走到台前。他们秉承工匠精神,从未让消费者失望。

中国早已从模仿向原创转变,甚至赶超许多国家,甚至有一些国家,开始复制中国模式。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我国一直在推行改革,实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近些年,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无人机、客机、神州飞船等等,在许多领域的创新技术上,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就是一个创新型国家。而海尔的“人单合一”,阿里巴巴“海外仓”,还有小米的“孵化”等模式,将管理模式推向了新高度。

3、创新才是企业应对变化最有效的办法。

在家电行业,海尔一直是领先的数字化转型者。

张瑞敏在2005年首次提出“人单合一”,它的本质是双赢。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价值,“合一”是指员工价值实现与所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为一体。

比如,用户可以在空调面板上进行个性化定制,员工全程跟单。

在人单合一的模式下,海尔设立了转型和创新小微,将每个成员变成创客,不再是单纯的管理和执行之间的关系,员工的潜能被激活。

在没有领导、没有职能部门的情况下,将决策权、用人权、分配权等权力交给每个员工。很多人觉得这是全世界企业的难题,也是管理界的难题,但海尔创新的的管理模式已走过16年的历程。

目前,海尔平台涌现出了200多个创业小微,有23个小微估值过亿,33 个小微实现了融资。在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10次蝉联第一,连续17年位居中国品牌价值100强。

《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在管理创新之路上,超越自我,超越硅谷

4、写在最后

有人会问,海尔的管理模式,能复制到自己的企业管理中吗?其实,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模式能完全照搬甚至复制,包括硅谷模式。

在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许多管理者希望创造梦想企及的目标,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打造出更有活力的企业。

只有不断尝试、迭代,不断创新超越自我,才是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采用的最有效的办法,企业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