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创新,是为迎接更好的明天||《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作者:梨的晖

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消费已经是常态,在中国电子支付取代了现金交易,微信扫一扫手机缴费、叫车、网上购物等。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购物平台在2016年的年度促销活动(“双十一”)中,24小时内在线交易额达到178亿美元,据福布斯网站发布,这个匪夷所思的数据已超过了巴西全年的电子商务总成交额。

由此可见,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领先世界取得了创新成果。例如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电动汽车、无人机和共享经济等,这些互联网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创新已然成为世界的典范。

安妮卡.施泰伯博士(数字时代管理领域的国际权威)对中国五家企业(海尔、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小米)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究,撰写的《中国能超越硅谷吗》将会带领我们一窥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景像。

此书还由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著名管理学者陈春花、社科院学者史丹等作序并推荐。

创新,是为迎接更好的明天||《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先来了解一下“硅谷文化”

硅谷,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全世界100家高科技企业20%都把总部设在了硅谷。

安妮卡.施泰伯博士在之前的专著《硅谷秘密:创业成功的基因》中确定了谷歌、脸书、特斯拉等领先公司的新管理模式的关键特征:鼓励个体创新、开发极致产品、创造新需求等“硅谷文化”,铸就了硅谷辉煌的地位,这些企业即使规模巨大,也依然以保持适应性、快速行动和创新性为目标进行组织建构和管理。但在新时代也同样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硅谷指数2020》显示,近年来,硅谷的绝对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大量人才的创新潜力因未被激活而白白浪费。

再来看看中国的改革和政策创新

中国的人均GDP从1980年的348美元上升到了2017年7月的6894美元(预估值)。在此期间,中国有8亿多人摆脱了贫困。

从开放国门,对外贸易的政策开始,中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导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中国在逐步构建自己的创新能力伊始,由于刚起步,技术管理方面的经验非常有限,需要借鉴有丰富经验的西方企业。中国企业的创新之路从模仿到增量,然后根据自己的市场调整产品和服务。

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主要有以下10种:

更加注重当地的需求和客户

接受足够好的标准

渐进式而非激进式创新

愿意满足特殊需要

部署大量员工

让员工更努力地工作

较快、较不正式的进程

快速试错

老板更多的干预

与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

中国注重教育,企业最高领导人向年轻的、受过良好教育、在业务上有较高自主权转化,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方针;中国企业的试错空间大,新的项目研究由企业领导发起,并由较小的团队非正式推进,横向灵活性高于美国的跨过公司。例如,腾讯的一款核心产品开发时间不超过3个月。

作者认为,中国正在一个以指数级的速度进行创新。中国企业管理甚至比硅谷企业更加灵活和高效,这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其他创新成为更多的可能。

创新,不是为了超越谁,而是为了迎接更好的明天!

经过时间的沉淀,中国企业已经开始从“模仿”向 “原创”转变,创新之路永不停歇,如果你想了解这些变化,这无疑是一本值得细品的图书。

创新,是为迎接更好的明天||《中国能超越硅谷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