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1946年11月中旬,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薛岳指挥国民党军23个整编师共66个旅、50万大军,分4路向陈毅、粟裕所在的山东和苏北根据地发动大规模进攻。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此时陈毅山东野战军和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刚刚合并才3个月,总兵力不超27万,怎么打这一仗?

其实在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刚合并时的9月底,毛泽东就对两人的作战方针做了2点指示,其中1点是:

不要分兵打两个敌人,必须集中打一个敌人。

集中优势兵力是红军时期就形成的传统和战斗经验,这是被实践证明的战争真理,可是具体到此时的陈毅和粟裕,却各有微妙,二人的微妙,是来自两支野战军形成的历史。

在陈毅和粟裕合并之前,两人各有解放区,陈毅主掌山东解放区,首府在山东临沂,粟裕主掌华中解放区,首府在江苏淮阴。陈、粟两人之所以走到一起,其中多有曲折。

内战爆发后,根据国民党军的总体进攻态势,中央军委和毛泽东要求山东和华中两支野战军都走出自己的根据地,到外线的淮北和淮南作战,以便在中原刘邓大军的配合下,拿下国民党军的重镇徐州。这也是毛泽东自井冈山以来就屡破强敌的经验。

毛泽东的指示也正合陈毅之意,他积极地率领山东野战军的主力2纵、第7和第8师约5万人出山东南下,进入了淮北。可是,陈毅积极出山东,粟裕并没有出苏北,他南下到了富庶的苏中根据地进行内线作战。于是,毛泽东和陈毅两人希望的两支野战军共同作战的局面没有形成,结果使得两支野战军形成了独立作战,而且相隔甚远。

之所以如此,事前认为只要粟裕在苏中打得好,就可以策应陈毅在淮北的行动,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粟裕在苏中打得很好,获得了七战七捷的战果,因为毕竟是在自己的解放区,又有人力物力的支持,可是离开了自己解放区的陈毅在淮北却打得不太好。

远离解放区的陈毅刚进淮北时就遇到了气候问题,暴雨和积水使得山东战士们水土不服,可是开头还不错,打了个朝阳集大捷,一举歼灭国民党军第92旅全部。

但由于华中野战军主力远在苏中,苏北地区只留下一个9纵,因此兵力空虚,淮南首先被国民党军占领,而淮南被占领后,国民党军在南线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他们放心大胆地朝华中解放区的首府淮阴进攻。

保卫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的责任,落在了远离山东解放区的山东野战军身上。

陈毅是南昌起义的老红军,自然知道对待强敌的积极防御策略,在大批敌人的进攻面前,他也以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姿态,向桂系钢7军守卫的泗县进攻,以堵住国民党军进入解放区的通道,可是由于客观上暴雨泥泞,再加之山东部队远道而来极其疲乏等原因,非常不利于进攻,再加之守泗县的桂系钢7军战斗力很强,都是老兵,结果陈毅非但未能攻破泗县,反而伤亡巨大,不得不主动撤围。国民党军乘胜向淮阴杀来。

淮阴是华中解放区的首府,陈毅负有保卫的重大责任,可是他同时又得到消息,他的山东首府临沂也正遭到国民党军的进攻。

这让陈毅非常痛苦,一方面自己的主力要承担保卫苏北首府的责任,另一方面自己的山东首府还在遭受进攻。

我们今天不能用顾全大局来苛求任何人,因为人非圣贤,所有人都有基本的人性,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也没有问题,可是在当时来说,如果非要进行二选一,牺牲山东保全苏北并非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从战略上来说,山东远比苏北重要,远的不说,山东的渤海地区,一直是苏联装备从大连到各解放区的通道。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而在陈毅未能攻破泗县之时,粟裕在苏中却游刃有余,他打了三战三捷,还有四战没打,因此他还不可能回苏北。

国民党军占领泗县后,薛岳采用了佯攻沭阳,实则取淮阴的“声东击西”之计,以精锐的第7军和整编第74师配合突袭淮阴。当薛岳拿下睢宁和宿迁,随后向淮阴步步紧逼时,粟裕率领主力在苏中打了六战六捷;当9月13日张灵甫率领整编第74师长突袭淮阴时,4天以前的9月9日,粟裕在苏中作战的主力才准备撤围海安,海安距离淮阴有500里,而且水网纵横,以当时的行军速度,最快也要9月20日才能抵达淮阴。

而张灵甫于9月19日晚就攻占了淮阴,两天之后又攻占了淮安。

丢失两淮,使得华中解放区在南北两线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而且粟裕在华中虽然打了七战七捷,可是却不得不放弃苏中,北上和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会合,于是,七战七捷后的苏中成了敌后。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两淮的失守,也就成了陈毅在军事上失败的包袱,山东野战军怪他不应该到苏北,华中野战军怪他丢失了两淮,于是,说他不会打仗的言语由此而生。也怪不得部队的战士们,毕竟相比粟裕在苏中的七战七捷,陈毅丢失了华中解放区的首府,七战七捷和丢失两淮,对比明显。

也就是两淮的丢失,终于使得粟裕带华中野战军主力离开苏中北上,和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在9月23日会合了。回合后的两军指挥,由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为副司令员,谭震林为副政委,可是,两支军队虽然在形式上会合了,在心里上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会合。

会合后的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既定战略目标,还是要回到几个月前的内战爆发前,即两军转入外线,以徐州为中心打一个大仗,其实就是淮海战役的雏形。

这时,薛岳的4路大军开过来了。

一、山东根据地和苏北根据地同时遭到攻击,先保卫哪一个?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薛岳的这4路大军,按如下序列向前推进:

第一路:第三绥区司令官兼整编第33军军长冯治安率领5个整编师,以整编第26师(配属第1快速纵队)为骨干,由峰县、枣庄、台儿庄地区向临沂、都城进攻;

第二路: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率领6个军(整编师),以整编第11师师长胡琏为前线总指挥,由宿迁向新安镇、沐阳进攻;

第三路:徐州绥署副主任李延年指挥整编第74师、桂系第7军等6个整编师(军),由淮阴、淮安向涟水进攻;

第四路:第一绥区司令官李默庵率领6个整编师,由东台向盐城、阜宁方向进攻。

从最北的第一路冯治安出鲁南枣庄附近的峰县,到最南的第四路李默庵出苏北盐城附近的东台,正好将鲁南和苏北地区全部包围。而鲁南和苏北的东边是大海,薛岳大军再由西向东推进,将使得陈毅和粟裕难有有回旋的余地。

薛岳的第一期作战目标,就是切断山东与华中两解放区之间的联系。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谁都知道,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是我军致胜的法宝,更何况还有毛泽东的专门指示,可是两个突然事件,让陈、粟二人经历了一次考验:

第一:陈毅的山东解放区的枣庄失守,解放区的首府临沂面临威胁;

第二:粟裕的苏北解放区内,整编第74师出两淮向涟水进攻。

集中兵力当然不错,可是集中兵力先打谁?

陈毅的意思是他先带山东野战军回山东保卫临沂,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可以留在苏北,或者也可以和他一起去山东作战。

陈毅想保卫自己家乡的想法当然无可厚非,可是此举受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反对,于是陈毅服从命令留下来,他用一个旅参加了粟裕华中野战军的涟水之战,又命令2纵阻击国民党第7军的增援。

在涟水保卫战期间,陈毅就一直心神不安,他惦记着临沂,可是由于涟水保卫战正酣,他不好提出要求。而涟水保卫战结束后,陈毅又得到山东国民党军很有可能进攻临沂的消息,他实在放心不下自己的后院,可饶是如此,他还只带第8师回了鲁南,而将2纵和第7师留在了苏北。陈毅一回到山东就打了一场台、枣路反击战,可是他的兵力实在不足,最关键的时候,他的手中恰恰少了一个旅的突击力量,结果功亏一篑,不仅没有获得预期战果,反而使得敌整编26师越来越逼近临沂。由于这次回鲁南是陈毅本人的自作主张,因此他又不得不很快地带着8师回到苏北。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如果当初将第7师一同带回鲁南,战役就会改观,可是这样一来,就更有可能拉大山野和华野两支野战军之间的裂痕,严重的可能导致分裂。

当陈毅率领8师回到鲁南时,粟裕带着华中野战军的主力在盐城进行保卫战。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7、第10纵队,皮定均旅,抵御国民党军整编第25师、65师和83师共5个旅兵力的进攻,结果歼敌6000。严格来说,盐城保卫战是一次优势兵力下的击溃战,虽然有少量的缴获,但是战果并不理想。

陈毅和粟裕两人虽然都没有经过军事科班的学习,却是在战场上厮杀出来的,久经沙场的军事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重要的就是对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总结,此时两人在鲁南的失利和在盐城的不理想战果,让两人不得不坐下来思考为什么并总结经验教训,为什么会这样?今后该怎么办?

内战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提出山东和华中两军一同到淮南淮北的外线作战,以南北夹击之势对敌作战,其实就是集中优势兵力的两军合并,可是粟裕去了苏中,陈毅到了淮北,结果是两支军各自为战,最终失去两淮和苏中,还有鲁南的失败和盐城战果的不理想,如此的经历,使得陈毅和粟裕两人终于明白,以各自的力量,其实都无法和强大的国民党军抗衡,还是要回到最初的两军集中使用的路上。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陈、粟两人真正统一了集中兵力的认识之后,又统一了在淮北外线歼灭国民党军的认识。于是,陈、粟两人对薛岳的4路进攻,就有章法了。

由于薛岳4路大军的进攻路线,从南到北的正面宽达300多公里,各路间隙很大,难以协同,这给陈毅和粟裕分割围歼造成了绝好机会,可是问题来了,两军合在一起就是一股力量,这一股力量打薛岳4路大军的哪一路呢?

现实情况是,陈毅的老根据地鲁南遭到一路敌军的攻击,而且非常危险的是,这一路敌军距离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很近;粟裕的苏北根据地虽然遭到三路敌军攻击,可是首府已经丢失,苏北根据地本来就岌岌可危,按照毛泽东的大战略,是要在淮海打仗,因此相比而言,临沂的地位要比苏北更加重要。

可是,作为合并之后华东野战军司令的陈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最终定下的策略,打第二路吴奇伟部。

之所以打吴奇伟,现在给出的事后诸葛亮似的理由,是因为第一路冯治安部,第三路李默庵部和第四路李延年部行动谨慎,而第二路吴奇伟来势凶猛,颇为凶险,一旦攻入苏北解放区腹地,就将分割山东和苏北解放区,使得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在苏北失去立足之地,而且这一路整编第11师和整编第69师孤立突出,又正处于山东野战军、华中野战军之间,便于两军协同实施围歼。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自然这些理由都有道理,可是最终华中野战军是离开苏北根据地去了山东,所以在苏北打仗其实是多此一举,如果是要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第一路的冯治安其实更好打。之所以打吴奇伟,当然有陈毅全局观的一面,为了两军的团结,他愿意山东野战军先打苏北的敌人。

陈毅、粟裕决定集中山东野战军第1、第2纵队,第7、第8师,以及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等部共24个团,迎击由宿迁出动的国民党军。

陈、粟的方案,首先以3倍于敌的兵力,歼整编第69师于宿迁、沭阳、新安镇三角地区,再乘胜歼灭整编第11师,同时再以华中野战军另外28个团的兵力分别监视和阻击其他3路国民党军。其中6师和淮南6旅共10个团,由6师师长兼政委谭震林率领,在涟水地区组织防御,保障并策应主力在宿北地区的战略展开。

二、宿北战役过程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12月13日,国民党分两路,在北和东两个方向发起进攻,整编第69师由戴之奇率领由宿迁向北进攻新安镇,这个师又分左、右两个纵队,左路纵队是预3旅、41旅,右路纵队是60旅;而整编第11师则在师长胡琏的率领下从宿迁向东进攻沭阳。

陈、粟决心首先集中主要兵力割裂、围歼整编第69师的左路,之后再歼敌右路,同时,对整编第11师进行袭扰阻击,使之无法增援第69师。陈、粟的基本精神,是在于集中优势主力打击敌较薄弱的一路,之后分割围歼。

山东野战军主力和华中野战军立刻按照陈、粟的部署,在第二天晚上隐蔽地向战区开进。

15日,山东野战军的叶飞1纵、何以祥8师,成均7师以及华中野战军的许世友9纵突然向正在运动的整编第69师和第11师进行穿插合围。

叶飞1纵穿插到整编69师和整编第11师之间,其第3旅的两个团攻到了胡琏的11师师部所在地曹家集,歼灭了1个工兵营和骑兵营大部,最近时攻到距离胡琏师部仅200/300米处,使得胡琏指挥部发生混乱,一时无法增援第69师。16日晚,1纵又分两路,将胡琏的11师与第69师的预3旅,60旅分割成了三部分,在预3旅面临被歼的结局时,胡琏第11师拼命向预3旅靠拢,可是在1纵的阻击下始终无法得逞。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而战役刚打响,何以祥的第8师就向敌整编69师中部的制高点峰山发起猛烈冲击,在4次突击后占领了峰山,第69师师长戴之奇发现峰山失守,拼死向峰山发起反冲击,可是激战一天非但没有拿下峰山,反而损失惨重。

17日晚,何以祥第8师又向被1纵割裂的敌预3旅所在的晓店子发起了猛烈攻击,第8师最擅长攻坚,数小时后不仅攻入晓店子,而且一举将预3旅全歼。

在何以祥第8师歼灭敌预3旅时,叶飞1纵和成均第7师也各歼灭了敌60旅一部,并在敌突围路上将敌60旅全歼。

18日拂晓,华野许世友的9纵和9旅向敌整编69师师部发起攻击,未能奏效,结果在陈,粟“

应不顾任何牺牲在今夜12时前将该敌解决

”的死命令下,于19日凌晨4时将拿下了整编69师的师部,中将师长戴之奇自杀。

至此,这场持续了4昼夜,被称为宿北战役的战役胜利结束,华东野战军以伤亡8000人的代价,缴获各种火炮119门(其中野炮35门)及大批弹药,歼灭敌人整编第69师3个半旅,还有工兵第5团等部共2.1万余人,俘虏1.6万余人,整编第69师师长戴之奇、60旅旅长黄保德自杀,副师长和副参谋长被俘。

在整编第69师被围时,整编第11师的胡琏也曾积极向69师靠拢,他的先头第18旅进到距离整编第69师师部仅几里的地方,可是胡琏是个老狐狸,他见势不妙立刻放弃了救援,命令该旅连夜退回宿迁。

三、宿北战役的意义

说陈毅不会打仗,你真的看明白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宿北战役终于扭转了陈毅和粟裕两支军队独立作战的颓势,成为两人第一次共同指挥的较大规模的运动歼灭战,也是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会合后的第一个大胜仗。

这次战役对两军的正式合并也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两军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还需要从心理上的相互认可。两军合并后如果第一仗取得胜利,就会加深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各部队之间、领导之间的信任,而相反,如果打成败仗,各部队之间就会产生不信任,而战场上各友军之间的不信任是难以打胜仗的。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次宿北战役是在苏北战场作战,作战的主力却是陈毅的山东野战军,而在军事指挥上,又是陈毅和粟裕的联合指挥,也就是说,粟裕参与了对山东野战军的指挥作战,如此和谐协作,不能不说赖于陈毅的全局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