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文 | 米粒妈

昨天晚上,我下班比较晚,无意间在小区花园的凉亭看到米粒跟几个男孩围坐在一起,正在讨论点什么。

平时看见他们,都是在疯跑闹成一团的样子,很少看到这种安静的画面。

我刚开始以为是降温了,他们也会怕冷,不敢跑了,后来在好奇心驱使下,凑过去听了一耳,结果被催泪了。

这群我以为纯纯的运动男孩,竟然对成绩好坏也很走心。

一个五年级的男孩说:“这次数学测试老师没有给评分 ,但是他自己算了一下才85分,现在卷子还在书包里,真不想回家。”

一个男孩“宽慰”道:“这分数太低了吧,回家得被你妈骂死,我们再陪你一会儿吧。”

另一个男孩接着说:“这分数,真是够骂你一学期了,你以后还能出来玩吗?”

米粒也开口了:“还想找你玩一把狼人杀,现在算了吧,你还是想想回家怎么跟你妈交代吧,这也太吓人了。”

.......

一句接一句,句句扎心。

没考好的大男孩,估计原本是想跟朋友们诉诉苦,没想到伙伴们”成功“地将“恐怖”拉满了。

这个站起来比我还高的男孩,瞬间陷入了绝境,他在路灯下咬着嘴角,红着眼,努力不让眼泪留下来,实在没忍住,抹了一把眼角,长长呼出一口气。

带着哭腔地说:“我要回家了。”

于是,孩子们就跟目送壮士一般,齐齐看着他回家的方向,几分钟后,他们也垂头丧气地散了。

气氛一度低沉到米粒都没有发现我。

我看着这群男孩在路灯下被拉长的身影,心里像被堵住了一团棉花。

世卫组织公布的青春期年龄为:10~20岁,差不多从三年级开始,孩子就正式进入青春期。

而也是从三年级开始 ,学习正式进入艰难的爬坡期,当”三年级现象“撞上了青春期,我突然意识到,其实看起来再没心没肺的孩子,背负的压强都不小。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之前,我一直认为从三年级开始,就是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妈妈之战,最难是我们。

毕竟这些年,我身边不少妈妈,到了孩子三年级就准备辞职了,舍工作、弃生活,心无旁骛。

可是,我发现,我真的很少顾忌到这群真正的身处风暴漩涡中心的孩子。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晚上,我有心跟米粒聊聊天。

这个天生乐天派、终日笑呵呵的男孩,受没考好朋友的影响,一脸愁云惨淡地问我:“他的成绩很不稳定,下次测试要是考不好,老师会不会对他有意见?”

我安慰他:“不用想那么多,只要努力就会被看见,而且成绩肯定也会越来越好。”

米粒却说:他们班上学习好的太多了。每次单元测试的最后一道思维题,他绝大多数时间真的不会做,老师也说,不会做没关系,不算分,可是他总是不会做、总是空着,老师肯定觉得他很笨。

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个无比需要被肯定的年龄段,哪怕当妈的做得再好,他依然要去面对无数的”冲击波“。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何况,我也并没有做得多好。

听到米粒的这句话,我内心的防线在一点点崩塌,关注点居然不由自主放在“最后一道题”上:

”为什么米粒不会做这道题?他是同样的题型见得太少?还是刻意练习做得不够?”

“错题本上这道题他整理好了吗?下次考试他会做吗?”

”这种扩展题哪种课外教材更好?现在还有这种课外班吗?小升初会考吗?这种题会做的孩子有多少?会拉出几个操场孩子?“

......

无数个问题纠结在一起,我脑子滚动播放着:他还有些题不会做,知识还有漏洞,我得查漏补缺,教会他啊。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庆幸的是,脑子里还有个残存的理智在大声地告诉我:现在米粒跟我聊得是心事,不是卷子的事,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不要着急。

当脑子里一群小人在”打战“,让我一时间竟然没有找到合适的话去宽慰米粒。

没想到我的沉默,变成了一种无声的”应援“,让孩子说出了更触动我的话:

“成绩一般 ,我也很烦,有时候也觉得挺没劲的,妈妈,我是不是做人很失败?”

米粒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样的话。

听完,我突然觉得很释然:这个青春期的男孩,还愿意和我分享他的挫败感。

所以,我非常感谢自己前几分钟的闭嘴,更感谢自己“战胜”了拿卷子出来的冲动。

我告诉米粒:学习是你现在很重要的事,但它绝对不是唯一的事。你一点也不失败,因为你想干什么都来得及,只要有机会、有希望,永远都不会失败。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我知道这句话想让米粒听懂,可能还需好几年,但是,看着他转愁为笑,开心去睡的样子,今晚的交谈就算满分了。

前一阵,我看了很多关于青春期的书,自以为已经有充分的底气来迎接米粒的成长了。

没想到,当性格温和、一贯做人很松弛的孩子,开始摔书、摔卷子、摔门,大喊着:别管我、我不想听、没意义。

我的心,还是一下就乱了。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每次发生“冲突”的场景都差不多:他的卷子没写完,就想打算跟人出去玩;老师临时布置的自愿学习任务和一周前定好的出游“撞车”了.......

一般这种时候,我都会很强硬地要求米粒先完成学习。

每次米粒的回答倒也都很干脆和统一:不,凭什么?我为什么要写卷子??

好说歹说都行不通,亲子关系剑拔弩张。

米粒爸的态度无比坚定,他坚决“拥护”我的决定,米粒时常在“孤军作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每当我兴冲冲地安排了一个周末的活动后,米粒开始不再尖叫着呼应我,他有时会挑着眉问我:到时候你不会又让我写卷子吧???

我错愕之余,有丝丝伤心。

偷听了儿子和同学的对话,我又疑惑了

我去请教了心理学的朋友,她推荐了我一本硬核的书:阿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

其中有一句话,我看了很久:

“青春期的孩子个性冲动、叛逆、理想、勇于尝试,渴望自由,尊重,希望能担重任,想要自己做主。”

回头来看,其实每次只要任何事情和学习有冲突,我都很少俯下身来,问一问米粒:有什么打算?

都是一刀切地让他去学习。

久而久之,学习对他来说,成了一种无形的枷锁,任何快乐都得被锁在这个条件框中。

所以,这些年,一直鸡一个不够爱学习、又够不自觉的普娃,我真的需要改变!

也许我认为的“美好的未来”,对他而言,并不能成为他学习的自驱力,毕竟,他连眼前的快乐都抓不住。

下一次,不管多难,我都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来安排!

放手之余,我依然有自己的坚持,还是得陪他熬一熬,学习始终是件大事,希望未来他成为一个普通人,回望我带着他走的这段路,不会耿耿于怀 、不会遗憾。

希望我能陪他找到“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学习?”的答案!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