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失魂落魄”十八梯

作者:高挑优秀病尉迟

十八梯重装开业了,作为承载着重庆城市传统风貌的区域,十八梯有着说不完与说不尽的故事。对十八梯重新面世满怀期待的人们恐怕要失望了,那些曾经说不完的故事,只留在了几幅入口的几幅浮雕画里,成了失真的往昔。

“失魂落魄”十八梯

前几日的一个中午,在较场口吃饭,饭后朗日,同行诸君提议去开业的十八梯看看。体验归后,众皆唏嘘,浮华犹在,魂魄皆失。

十八梯的打开界面

过了道闸,拾级而下,迎面扑来的是沿街店面高音喇叭的促销之声,特产店、旅游纪念品店、餐饮店、奶茶店、咖啡屋就像一只只瞪大的眼睛,盯着过往路人的口袋。一种“被消费”的压迫感袭来,过分的热切与热情,仿佛不消费点什么就对不住这个赫赫有名的景区一样。

密集的商业布局,让整个十八梯几乎没有坐下来的缝隙。即便能看到咖啡屋外太阳伞下的桌椅,在这样局促的环境中,怕是没有谁能在这里些许慵懒一下。

修旧如新

寻了半天,也没找到当年跟一个土著十八梯朋友喝茶的那个茶楼。记得当时是一栋吊脚楼,木桌竹椅,盖碗阁窗,有人上来,楼梯吱呀作响。窗外鸡飞狗叫,人声嘈杂,满满的烟火气;室内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装饰,摆放着留声机、连环画、电影海报之类的老物件。喝完茶,悻悻而归,若有所得焉,若有所失焉。

“失魂落魄”十八梯

修旧如旧,一般是这类城市更新改造的一贯做法,不知道为什么,十八梯竟然被修旧如新。虽然沿街建筑的形状还保留着山城建筑的样子,但也仅仅是个样子而已。或许是毗邻解放碑商业中心的缘故吧,按理说更不应该,因为只有与解放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豪华商业差异化才对,才能参差多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这样硬杠的结果可想而知。

亦或是仅仅满足观光客,来重庆走马观花的游客,毕竟,重庆作为稳居前三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每年来渝的人络绎不绝,不愁没人。就像旁边那个叫国浩18T的楼盘,也不是为重庆人准备的,主要针对外阜“高净值”人群。但这么吃外地人“麻麻鱼”,合适吗。

十八梯的魂是什么?

人们说,旅游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那么,旅游卖的不是全国同行的旅游纪念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据我那十八梯土著朋友说,原来这里的居民,分好几批都搬走了,很少有留下来的。安置到大竹林、南岸的都有,搬迁后的居民也很少回来了。他小时候,做作业做不出来,一条街走下来,作业就做完了。淘气爬路边的货车,路过的老人都会大声训斥。有句话叫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子,搬到城市里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一个街区有一个街区的传承与积淀。可是,这种社区邻里的关系纽带打断了,原来的生活方式也就断了。

失去文化传承的十八梯,还是十八梯吗?失去社区生活方式的十八梯,也就像丢了魂的人,行尸走肉而已。魂兮归来,谈何容易。

城市景区的“精魄”所在

中国古代有“三魂七魄”之类的话,《抱朴子·地真》里说到修仙,就要“金水分形”,分形之后,“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而天灵地祇,皆可接见,山川之神,皆可使役也”。尽管这种幽冥之学属于封建迷信,不足道,不足信。然而可以借用一下来说一下城市景区的特点。

首先,城市景区不同于自然景区,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里没有。有的是城市中历史积淀下来的生活,是在岁月洗礼、打磨出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异于别处的独特之处。

其次,城市景观既要有熟悉的陌生感,又要有陌生的亲近感。要从大众生活中,适当抽离;而又因为是城市,服务于配套则都是大众所熟悉。开窗江风拂面,闭门大床WEIFI。开发商文案里的经常强调“入则清净,出则繁华”也是说的这层意思。

再者,城市景观更应该强调沉浸式体验,没有体验,怎么能吸引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现在不是物质匮乏时代,不是封闭时代,见多识广的国人,出个国都跟那屋北屋一样,一味的兜售大路货,必早唾弃。

听说,十八梯的开发者来自沿海地区,那更应该带来新的理念和操作手法。对于有志于在这个行业再继续深耕的企业来说,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就是从昨天“卖产品”转换为明天的“卖生活”。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了一个粗放地卖产品,进入了一种高质量地卖生活的转换。这点巨大的空间和先天的优势应该发扬,而不是舍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