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里的那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直是几百年来的忠臣典范的心声。人终归会死,所以生死事小,死后历史对自己的评价才是永恒的。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文天祥在粤东抗元,和元军激战数日,几天水米未进。在海丰的五坡岭刚立足造饭,饭刚做熟,士卒们刚端上饭来,文天祥未及几口,结果张弘范的追兵就到了。措手不及,连抗击的气力都没有了,文天祥就这样被张弘范部千户王惟义俘虏了。

文天祥被俘后,曾经两次自杀以图守节,但毕竟文人,终究狠不下心用刀抹脖子,结果两次都失败了。

文天祥被俘后第一件事情想到的就是自杀守节。于是就把随身携带的二两龙脑(冰片)一口气都吞了。但是龙脑是中药,其实原本并不会造成中毒身亡,但是若佐之热酒,就比较容易引起中毒(估计和吃安眠药和红酒是一个意思吧)。但很显然文天祥并没有能够及时掌握这种自制毒药的使用方法,所以文天祥求生未成。而江西安抚副使邹洬选择的是用刀自刎,结果短时间内也没死,异常痛苦,一直到南岭才死。文天祥被抓之时,有很多和文天祥一起勤王的人先后或自杀,或兵败被俘杀害,比如此前为了掩护文天祥而假冒文天祥的刘子俊,是在被识破后,给活煮了的。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文天祥自杀未果之后,被押送到了张弘范的帐前。张弘范对文天祥挺客气,把他带到崖山让文天祥写信劝降张世杰,结果文天祥就写了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张弘范一看之后,还是比较识货的,这是忠臣。张弘范其实也是饱读诗书之人,知道“忠臣”意味着什么?所以劝文天祥,天意如此,你为大宋该尽的忠都尽了,你可以改变下思路,报效大元,必定受到重用。人不能在一颗树上吊死。结果文天祥哭着说,“国亡不能救,作为一个臣子本来就是死罪。自己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

张弘范也知道自己没这个脸来劝降,于是派人把他送到元大都去,交给忽必烈去处理。结果在去元大都的路上,文天祥又选择了第二次自杀。那就是绝食,结果绝食8天,竟然还是没死。后来有人劝他说,“丞相,活着其实比死还难。”于是文天祥决定开始吃饭。

到了元大都之后,投降元朝并且已经累迁至元朝户部尚书的王积翁,大力向忽必烈推荐文天祥。所以文天祥在大都被关押期间,实际上并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元朝对他的态度和实际待遇都还是可以的。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王积翁既然推荐文天祥,自然也要奉命劝降文天祥,但是文天祥是这样回答他的。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举其平生而尽弃之,将焉用我?

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南宋亡了,我就应该去死,这是本分。你要我做元朝的官我就去死。但是如果我被假释了,我能够回家去做个道士,成为方外之人,说不定什么时候还可以为元朝在某些治理天下的问题上给点意见和建议。

这看似文天祥有所妥协了,只要不让文天祥“事二主”,文天祥也是可以不去为南宋殉节,勉强以方外之士苟活着的。

王积翁得到这个答案之后,立刻联合了谢昌元等10个人上书元廷,请求放归文天祥,让文天祥去做道士。但是偏偏有一个叫留梦炎的提了一嘴,“如果把文天祥放回去之后,他跑到江南再召集人来起兵抗元。那么我们这十个保他回去的人将会是什么命运?”此话一出王积翁一身冷汗,于是不再提保文天祥出去这事了。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结果文天祥被一关就是3年。忽必烈也熬鹰熬了文天祥3年,结果发现文天祥是不会屈服的。但是在这3年里,事态发展得逐步让忽必烈开始感到恐惧。

因为文天祥一日在元大都,他的影响就一日存在。不但开始有所谓的天象印证“土星冒犯帝坐星”;而且有人自称“宋主”,拥兵千人,扬言要救出文天祥。一时间京城里也出现了各种书信流言。这些变故使得忽必烈清醒地意识到,文天祥已经不适合再存在了。既然不能为己所用,那么干脆成全其节吧。最后忽必烈又问了一次文天祥的心愿。文天祥说,但求一死。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文天祥临死前曾说,满足一要求便投降,忽必烈为何还下决心杀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