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刘宋不仅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长,国势相对最盛的皇朝,其开国皇帝刘裕的武功、其子宋文帝的文治,在南朝诸帝中都显得出类拔萃。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宋武帝刘裕的武功虽然主要显突在晋末,这为刘宋打下了统治的基础。刘裕出身寒微,从其初仕为军司马,应募北府即为刘牢之参军的情况看,属于低级士族。加入当时江左最强的一支军队,就为他日后的军功打好了基础。桓玄东下至建康执政,刘牢之在依违之间被逼自尽,刘裕被任为中兵参军,在攻打孙恩、卢循军中屡立战功。

公元403年冬,桓玄逼晋安帝禅位于他,建新朝曰楚。次年春,刘裕联合何无忌、刘毅、诸葛长民等北府旧将率愿从者百余人于京口起事,斩徐州刺史桓修,于是进军建康,张旗帜为疑兵,北府将士多倒戈投向刘裕,于是破桓玄所遣桓谦、卞鲍之军。桓玄锐气尽失,弃建康而下舟西行。刘裕等迎安帝复辟,被任为使持节,都督扬、徐等八州军事,徐州刺史,掌执兵权。此后,刘裕不断地建立功勋,晋义熙六年(410年)初率军灭南燕,占有青、齐诸州;同年九月大破卢循、徐道覆军,次年三月交州斩卢循首,平定了江左最大一次反官府的动乱;义熙十三年(417年)北伐灭后秦,入长安,同时又翦灭不少政敌。义熙北伐的成功,也有着机遇的成分,彼时北方诸国经过长期纷争,大多师老兵疲,正处于统一前夕,刘裕乘虚而入,是占了很大便宜的。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义熙十四年(418年)六月,刘裕留12岁的儿子刘义真镇关中自回建康,接受安帝在义熙十二年时所加的相国、宋公、九锡之命,开始了禅代进程。不久关中诸将互相残杀,晋军被夏所败,刘义真只身逃回。所以至晋恭帝即位,于元熙元年(419年)正月,方"又申前令,进公爵为王"。二年六月晋恭帝下诏禅位于宋,说∶"桓玄之时,天命已改,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尔后经过几次"陈让",刘裕即皇帝位,改元永初。不过他皇帝位坐了不足二年,于永初三年(422年)五月驾崩,传位于太子刘义符,即宋少帝。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刘裕的事迹主要是在宋建立之前,其武功包括重新收回蜀地在内,可以说是江左第一,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取代绵延百年的晋朝。但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实际上是放弃了关中,也放弃了重新统一中国的可能。因为当时他的心腹刘穆之在建康病故,政局可能有变,如果他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不仅以后做不了开国皇帝,面对夏及北魏这样的强敌,继续北伐或驻守关中都会受到牵制而十分危险,一如祖逖曾所遭遇,于是他就不得不错过中古时代唯一一次能由南到北实行统一的机会。

少帝刘义符是刘裕的长子,在位不到二年,耽迷于在宫内游戏欢乐。当时受武帝遗诏佐政的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等,以为他难守社稷,于是以太后的诏命将其废为营阳王,不久遣人杀之。他们共议迎立武帝第三子,时为荆州刺史都督军事而在江陵的宜都郡王刘义隆为帝。公元424年秋,刘义隆即皇帝位,是为宋文帝,改是年为元嘉元年。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不管徐羡之他们的真正动机是什么,其废立皇帝事件本身就是对皇权至高无上的一种威胁。新帝即位后,徐羡之他们继续当政,这不仅使文帝感到一种威胁,与文帝就藩江陵时的佐臣集团也产生了权力之争,于是在元嘉三年正月,徐、傅、谢三人被诛,檀道济虽早已向文帝输诚,并参与征讨谢晦,后来又守卫北境有功,但10年后还是被杀了。

除梁武帝外,宋文帝是南朝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因此治迹也较容易显著。由于他的帝位亦是从乱难中得之,所以比较注意亲政和治道,史称元嘉时"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对官员赏罚分明是政治清明的重要条件,所以元嘉之治优于南朝其他任何时候,当时"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其间在政治上一大事变是彭城王刘义康的被杀,不过此事属宫廷权力之争,尚未影响大局。

刘宋鼎盛的时期:刘裕父子的文治武功

与文治相比,文帝时代的武功大为逊色,曾有几次北伐,最后都不成功。较大的如在元嘉七年,由到彦之率兵五万,长沙王刘义欣、豫州刺史刘德武等率军共四万为后援北伐,当时南军靠的是舟船,诸军由淮入泗,但"泗水渗,日裁行十里"。如此迟缓的行军能力,遇到机动性强的北方骑兵,就只有被动挨打的份。结果洛阳等地得而复失,诸军败退,"凡百荡尽,府藏为空"。元嘉二十七年(450年)的北伐,更是致使战火回烧到江北沿岸。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或许出于晋宋中间政变教训和他自身的体验,宋文帝对军队是抓得很紧的,"遥制兵略,至于攻日战时,莫不仰听成旨"4。将领失去了主动权,不能适应战场的瞬息万变,败多胜少就不可避免了。二是南军太依靠舟船,受自然地理条件约束很大。又缺乏骑兵,在华北和黄淮平原上与北军交战,不利因素太多。三是正好遇到了武力强大又蒸蒸日上的北魏,尤其是军事才能出众的魏太武帝,打仗吃亏就变得寻常了。

给元嘉之治带来致命一击的是魏太武帝的南侵。这次战争的结果虽然也使北魏的实力大受损伤,但由于仗基本上是在宋的土地上打的,使得当地的经济基础完全破坏。由于南北对峙,社会经济难以就此复原,这样就使这一大片土地不仅没能给南朝带来赋税利益,甚至当地驻军的给养也往往难以支撑,由此也成为南朝渐渐地丢弃此土予北朝的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