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几年前,网上就流传所谓“宋朝对外战胜率高达七成”、“宋朝对外战争胜率历代最高”的说法。这个段子误导了不少人,甚至引发了一些毫无意义的争论,例如“宋朝战胜率高于唐朝,为何还说唐强宋弱?”、“宋朝是最被愿望的朝代”、“宋朝对外战胜率高,是一种耻辱”等等。

有不少人也反驳过《战胜率》的说法,但往往不注重历史细节,只是从宏观角度去谈一些理论。

只要深究细节就可以看出,这个所谓“对外战胜率”完全是虚假的,里面只统计对辽、对夏、对金、对蒙的80多个战例,两宋时期的对外战役怎么可能这么少?尤其是宋蒙之间的长达44年的漫长拉锯战只列出了15个战役,很多悲壮的战事都视而不见,就轻易得出“对蒙战胜率高”这么夸张的结论,实在令人瞠目。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细节决定历史——《战胜率》只列入人尽皆知的事迹,遗漏很多

我们从《战胜率》这篇文章来看,其中列举的战役都是一般人熟悉的,或者说是作者本人知晓的。这些战役,基本可以从浅显的百科知识、历史书上就能查到,但也仅限于此。宋辽、宋夏、宋金、宋蒙的完整战争,并没有得到详细的梳理。

因此,《战胜率》遗漏的战役不是几个几十个,而是绝大多数,甚至很多关键战役都不在其中。

比如,宋辽战争中的沙河之战、破涿州之战、破祁州之战、狼山之战、唐兴之战、梁门之战等等。还有,宋夏战争中的李继迁歼灭曹光实、败安守忠、败李继棒、夺取灵州等战,李乾顺时期破环庆、破洮州、破定西城、破金明寨等战,这些全都没有列入。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宋夏战争遗漏的还有一场很重要的战斗,那就是宋徽宗宣和年间的统安城之战,此战有两万宋军被歼,一代名将刘法战死。

不过,宋辽战争、宋夏战争的多数关键战役在《战胜率》里还是体现出来了,而宋金战争、宋蒙战争在同一篇文章里的描写就如同涂鸦了。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宋金战争遗漏很严重,靖康年间战事很少?

《战胜率》有关宋金战争,共记录了大约25场战役,遗漏相当严重。尤其是战事激烈的靖康年间,仅仅列出了三场战役——太原之战和两场开封保卫战,似乎金兵在河北地区未经过激战,就轻松渡过了黄河。

然而,这段时间却是宋朝战败次数最多的,这种算法无异于大大减少了战败比率。

仅仅在靖康时期的两年里,就有郭药师丢掉幽州的白河大败、古北口大败,还有中山府三万援军被歼、真定府五千援军被歼、信德府陷落、中山府陷落、代州陷落、汾河战役四万宋军惨败、隆德府陷落、天井关战役上万宋军惨败……

即使是《战胜率》提到的太原战役,也包括好几场大战,包括种师中战死的杀熊岭之战,名将姚古在隆州和威胜军两次大败,以及文水之败、西都谷之败、太谷之败等等。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仅仅把靖康年间的败仗算进去,宋朝对金战争所谓的72%胜率(宋金25战,宋胜18,平1,负6),就得降到50%以下。

进入南宋时期败仗更多了,金军破大名府、破颖昌、破襄阳、破泾州、破京兆、破凤翔等等,一万金兵在乐安之战破宋军二十万(金史有所夸大),完颜宗弼在淄青败数万宋军、在青河败三万宋军、马五以500骑兵破赵构的行在扬州、宗弼“搜山检海”之战等等。

南宋一些名将的败仗也未被《战胜率》列入,比如王德、杨沂中在拓皋之战先胜后大败,后面的败仗就没被算。名将吴麟曾被完颜撒离喝击败过,在完颜亮南侵战争中,吴璘还遭遇过河池等败仗。名将韩世忠,在与金军作战中也多次战败过。名将魏胜,在楚州之战中战败身死,诸如此类等等。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此外,还有宋金和战期间的一些败仗。比如完颜亮南侵战争中,一路破淮南各地,宋军多数都是战败而逃。后来的隆兴北伐、开禧北伐、金军三路攻宋等战争,都包含数百次大小战役,但《战胜率》基本都一概而论,只算做一次战役。

事实上,宋金在中后期爆发的战役次数一点也不少,不光是败仗,很多宋军的胜仗也没算到《战胜率》里。可见,《战胜率》对宋金战争的描述完全是肤浅的。

但宋蒙之战与这些相比,简直是对历史的严重扭曲了。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宋蒙之战的大量悲壮战例,《战胜率》视而不见

宋蒙之战,可以说是宋朝战争历史中最激烈和最悲壮的,但是《战胜率》仅仅列出了15次战役。要知道宋蒙战争长达44年,双方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有名战役数以百计,伤亡超过千万。

例如,宋蒙战争最重要的初始战役——端平入洛之战,《战胜率》似乎当不存在,却把窝阔台攻四川失败的沔州之战当成了开头。端平入洛,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场战事,即使讳败言胜,也不可在历史上丢掉这场战役。

此外,窝阔台攻宋战争中,有阔端破阆州、破成都之战,曲出破襄阳,忒木台破江陵等战事,这些导致四川、湖北大半糜烂。随后,宋蒙双方在四川、湖北、淮南经过几十年的拉锯战,很多城池反复争夺,军民付出了巨大伤亡。其中,仅成都就被蒙古攻破过三次,余玠还一度反攻汉中,但这些都没有被《战胜率》体现。反而是虎啸山之战,宋军战死1000余人这种小战斗,《战胜率》居然给列到15次“宋蒙大战”中,令人啼笑皆非。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战胜率》给出的南宋对蒙军战胜率高达73.3%,好像宋军一直在不断胜利。事实上,完全无视了很多悲壮的战斗,

尤其是忽必烈灭宋战争,在襄阳之战后的很多战事非常惨烈,尤其是长江以南首次遭遇一系列血战,《战胜率》全都忽视了。比如潭州血战(岳麓书院数百学生上阵殉国)、静江血战(250名宋军死守月城自爆)、常州血战(500名和尚阵亡于巷战)。这些战役中,宋军虽然都是战败,但均经过数月的顽强战斗,极大震撼了蒙古军。但是《战胜率》作者可能认为“襄阳之战后,元军收拾残余无多大意义”,灭宋战争的多数战役根本不计入统计,但却把宋蒙前期战役统计到了宋朝整体“战胜率”里。

再谈“宋朝对外胜率高达七成”:细节完全虚假,忽视大量悲壮战例

正由于这种“无多大意义”的逻辑,宋蒙战争中的丁家洲之战、淮西之战、郢州之战、焦山之战、岳州之战、泸州之战、扬州之战、文天祥反攻江西之战乃至崖山海战,十几场大会战全都没被列入《战胜率》里。这么算下来,宋朝以“精心选择”的区区80多个战例当然是“战胜率很高”了。

由此可见,《战胜率》一文本身是毫无历史价值的段子,却有很多人被严重误导,甚至以《战胜率》为论据,争论一些更高层面的问题,比如军事体制、军队编制、骑兵和步兵实力等等,基本都沦为空谈。

细节决定历史,不谈细节或篡改细节而得出的任何结论,都是不值一文的。(作者:陶慕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