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项羽和李景隆告诉你:个人何止可以左右战争,国家命运都可以

因为一个人而改变战争胜负的战役在历史上还不少,最出名的就是项羽的破釜沉舟和李景隆在靖难中的一系列送人头。

其中项羽这一战也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一战-巨鹿之战。

这一战充分利用了全军,上下同欲的兵法要诀,数万军队,但求一胜。最终绝处逢生,全部以一当十,激战数天,以五万楚军大破章邯王离四十万秦军!

项羽也正是这一战封神,因此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还把他的故事和勾践的故事结合在一起,做了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项羽和李景隆告诉你:个人何止可以左右战争,国家命运都可以

这是一个正面的案例,因一人得胜,扭转了起义军的形势,使得曾经横扫六合的强秦,在农民起义三年后即宣告灭亡!

而我前面提到的反面就是在靖难中,李景隆率军五十万大败而回,间接导致了靖难结果的事例!

李景隆是一个典型的官二代,老爸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朱元璋的外甥,连带李景隆也是朱元璋的外侄孙,朱棣的小表弟!估计靖难的时候,两人一碰面就会打声招呼:来了,表弟!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也许因为亲戚的原因,表侄儿建文帝不管了,毕竟还是表哥亲点,他在靖难中每次讨伐朱棣都失败,估计换成你是建文帝都会怀疑他放水!

但是建文帝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身边又是齐泰,黄子澄等酸儒文人,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臭味相投”。

估计想着,亲戚总比外人来得实在,失败一次继续让他带兵出征,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不知不觉,到了建文帝的末日,建文四年,朱棣兵至南京,李景隆发挥了他的最后一点利用价值,开城迎降,后建文帝不知所终。

发挥如此稳定,也是没有谁了!因为李景隆,不光一战失败,更直接导致明朝帝系变更,也是极端的一个反例了。而之后李景隆的底细,大家都知道了,之后直到死的那一天也没有再获重用,毕竟这个表哥是个老狐狸,哪里像那个表侄儿,简直就是个小白鼠!

项羽和李景隆告诉你:个人何止可以左右战争,国家命运都可以

项羽和李景隆,一正一反,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个人何止可以影响战争胜负,就是国家命运也可以左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