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不入关,中国步入近代就不会落后?

清朝不入关,中国步入近代就不会落后?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以入关的1644年成为全国性政权开始,历9世10帝,国祚268年。

清朝因为距今最近,并且横跨古代和近代两个时间段,在面对西方冲击的时候,明显的落后于世界之林,所以有着诸多的血泪史,有着诸多的割地赔款,因此评价并不高。

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认为如果清朝没有入关,没有成为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那么就可以避免近代的没落,就不会落后,那么是不是这回事呢,今天宋安之就来说说。

首先即使不是清朝,换成其他朝代也避免不了落后情况,但是也有区别,那便是差距不会太大。

因为中国古代王朝的统治逻辑,说白了就是集权集权再集权,一切的重心都是在于维护皇权至上。

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江山永固,底层老百姓也被用一种既高明又愚蠢的方式限制着,就是使其一直挣扎在温饱线上,免得“饱暖思淫欲”了,而成天挣扎在温饱线上,就没有心思想其他的事情了,比如说造反。而这就造成一个极其恶劣的负面效果,那便是整个社会阶级固化太严重,没有活力,更没有创新力,而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力,就意味着社会只能缓慢发展。

清朝不入关,中国步入近代就不会落后?

至于再往上的统治阶级,在古代皇帝和官僚集团对于科技创新,并不是支持的态度,反而多是不屑一顾,认为是旁门左道的技巧,甚至还会认为科技方面的创新也是不稳定的因素,有可能会成为统治的潜在威胁,这种环境下,往下往上的创新不说都被堵死了,也差不多了。

当然虽然社会整体活力缺乏,创新困难,但还可以通过以点带面来快速发展科技,这个点就是战争。

很多科技,尤其是武器上的更新换代,都是随着战争需求而发展起来,不过不是说有战争,就有科技发展,带动创新的是需要大规模,连绵不断地持续战争,我们再看看中国古代王朝发展的趋势,像东汉之后有着三国两晋南北朝大乱世,唐朝之后有着五代十国乱世,但越到后面,王朝灭亡以后的分裂时期越来越少,像宋元明清,都是上一个王朝灭亡,紧跟着就是下一个政权开始大一统,即使有战争,也是局部的,也是时间持续不会太长的,这种情况下,以战争为原动力的快速发展科技也是没有空间。

所以看透古代王朝发展的本质,会发现在这种家天下的体制下,集权胜过一切,甚至不惜愚民,使社会没有活力,没有创新力,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清朝不入关,即使换成其他朝代,依旧避免不了步入近代没落,以至于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

当然整体趋势虽然如此,但是如果换成其他朝代,不是清朝的话,则是有着很大几率即使是落后,也不会差距太大,也会很快追上。

清朝不入关,中国步入近代就不会落后?

这里的关键在于,清朝因为与元朝那个共同点的特殊性,防内其实大过防外,而太过防内,就使得社会死气沉沉,创新力更不用想了,像康熙时期,因为频繁的战事,火器技术还是有所提升的,但是之后却反而退步了,毕竟火器这种东西,杀伤力太大,还可以弥补人数差距,是个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如果落于有反心之人手中,对于统治者来说,可不是好事儿。

也正因为太过防内,所以当时上下都选择性失明,都是不愿意睁眼看世界。像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于1840年,结束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1856年,结束于1860年,中间隔了十几年,按理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就应该大为触动,会有所改变,但是并没有,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被打得太痛了,才开始洋务运动,中间浪费了十几年,这就是太过防内,长期自我封闭,不愿面对现实的后果。

对比于清朝打了败仗,还不马上学习改变,清朝之前的明朝,可是打了胜仗,还会学习借鉴对方火器的优势,这里面差距可大了。

像明末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就是仿制当时欧洲的先进火器制成,据说仿制的火炮,是明末明朝与荷兰在料罗湾海战战胜以后,在荷兰一方沉船上打捞出来的。

不论是不是,在明朝末年,明朝在对外海战上并没有吃过亏,像荷兰当时可是“海上马车夫”,地位等同于后来崛起的英国,但是明朝将其战胜以后,面对西方火器的优势,可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借鉴模仿学习。

以这个参考来看,如果换成其他朝代,清朝没有入关的话,在家天下过度集权体制下,社会缺乏活力和创新,虽然在近代依旧会没落,但其他朝代大概率不会像清朝这般防内太甚,太故步自封,所以面对西方的先进,自然不会那般被击败还会原地踏步十几年,被彻底打痛了,才开始不彻底地学习,肯定是及时学习,及时改变,那样自然差距不会太大,甚至可以很快追上,这点可以参考近代与清朝一开始有着同样遭遇,却及时学习改变的日本之明治维新。

清朝不入关,中国步入近代就不会落后?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中国大历史,更多独特视角,原创文章请持续关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