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何必把财富留给不知如何称呼的后代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曾和他父亲田婴有一段关于子孙称呼的对话。

田婴是齐威王的庶子,辅佐威王、宣王、湣王三代齐王,先后参与过围魏救韩、围魏救赵两次战役,后来一直担任齐国的相国。

他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他的一个小妾所生。这个小妾地位卑贱,田婴并不放在心上。

由于田文生在五月五日,按习俗这个日子生出来的小孩会对父母不利,所以田婴对田文的母亲说:“别把这个孩子养大。”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何必把财富留给不知如何称呼的后代

田文的母亲偷偷把田文养大,让她的兄弟把田文引见给田婴(估计田文是在母亲的兄弟家长大)。

田婴看到平地里冒出来的儿子,不但不高兴,反而十分恼怒,质问田文的母亲:为何不遵照自己的指示要养大这个孩子?

田文对父亲磕头,然后问道:“君不养五月出生的孩子,是什么原因?”既然父亲不认他,他对父亲也只是敬称为“君”。

田婴:“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到和门户一般高时,就会对父母不利。”

田文:“人的命运,是取决于上天,还是门户?”

田婴沉默不言。

田文:“如果人的命运取决于上天,君担心又有什么用?如果取决于门户,那就把门户抬高,哪个孩子能长那么高呢?”

门户的高度,在这里成了双关语——如果父亲可以光大家门,把家族的地位抬得足够高,又何必担心儿子对自己不利?

田婴也曾出使列国、领兵出征,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却在这个贱妾所生的儿子面前退缩:“你别再说了。”

文曰:「人生受命於天乎?将受命於户邪?」婴默然。文曰:「必受命於天,君何忧焉。必受命於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婴曰:「子休矣。」

过了一段时间,田文找到田婴,问他:“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孙子。”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

田婴:“不知道……”

久之,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被一个自己不认的儿子问倒,不知道田婴此时是什么感受,但是更大的内心冲击还在后面。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何必把财富留给不知如何称呼的后代

因为田文接下来说了一大段内涵丰富的话:

“君在齐国受到重用、担任相国,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代齐王。齐国的领土没有扩大,君的私家却累积了巨量财富,而门下却没有一个贤能的人。”

于国无功,中饱私囊,但是门下无人,这家财只怕守不住。

“我听说将军的家族一定会产生将军,相国的家族一定会产生相国。”

要守住这万贯家财,使门户不衰,还是要培养自己家族的人啊!

“君的后宫姬妾穿着绫罗绸缎,而士人连粗布短衣都穿不上,君的奴婢仆从吃不完美食佳肴,而士人连糟糠之食都吃不饱。”

贫富差距太大会被拉仇恨的,您的处境已经不妙了!

“君到现在还想着聚敛收藏,想把财产留给自己都不知道怎么称呼的人(玄孙的孙子),却忘记国事在一天天衰败,我私下对此感到奇怪。”

不能再想着怎么攒钱了,千秋万代不靠谱,且顾眼下吧!

文曰:「君用事相齐,至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今君後宫蹈绮縠而士不得裋褐,仆妾馀粱肉而士不厌糟糠。今君又尚厚积馀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

于是田婴被田文打动,不但认下了这个孽庶子,还让他主持家务、接待宾客。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何必把财富留给不知如何称呼的后代

随着宾客每日往来,田文的名声也流传到各诸侯国。各国后来都派人来请求田婴将田文立为世子。

看来田文在主持家务时和各诸侯国搭上了线,开始利用外部势力向父亲施压了,这种手段在他后来的人生中还用过多次。

于是田婴终于立田文为世子,在他死后,田文继承了他的封邑和爵位,周旋于列国之间,呼风唤雨,风光无限。

到后期,田文的封地薛邑甚至成为一个半独立的小诸侯国。和他父亲田婴相比,田文养士三千,散去财富不少,但也极大地提高了他这一族的门户地位。

田文死后,诸子争立,齐国和魏国共灭薛邑,瓜分了他留下的土地财富。

孟尝君田文就此绝嗣,当年他父亲田婴不晓得“玄孙的孙子叫什么”,他则觉得试图把财富留传给不知道如何称谓的后代是不靠谱的,还是着眼于当下要紧。

结果他这一生的确堪比诸侯,但荣华富贵及身而止。

玄孙的孙子叫什么?孟尝君:何必把财富留给不知如何称呼的后代

他的故事,包括他和他父亲的对话,都被司马迁记入《史记·孟尝君列传》。

有意思的是,唐代司马贞作《史记索引》,也关注了“玄孙的孙子叫什么”这个问题,并加以备注:

按尔雅云,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又有耳孙,亦是玄孙之子不同也。

哦,原来子子孙孙还有那么多称呼,只不过连古人都不一定能叫得出来啊!像田文这种现实主义者,更不会关心这个问题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