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聚焦党代会之“一把手”对话」过去五年,城管系统从五方面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作者: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秦小辉 通讯员 管佳

1月5日上午,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开幕。大会指出,过去五年,东莞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发展优势、城市品质内涵、生态环境质量、民生社会事业等七大领域有了显著变化,高质量发展步伐越走越快,越走越有力。

而在城市品质内涵提升中,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既是重要抓手,也是重要突破口。1月5日,东莞市党代表、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定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五年,为了让东莞——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城管系统全力以赴、全情付出,攻坚克难、积极担当,荣获全国“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表现突出单位“三连冠”,推动东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切实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提供支撑。

「聚焦党代会之“一把手”对话」过去五年,城管系统从五方面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中国共产党东莞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现场

坚决贯彻落实,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贡献城管人的力量

羊城晚报记者:党代会报告中让您感受最深刻的是哪些地方?能否谈一下听完报告后的感想?

刘永定:我认真学习了亚非书记在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作为一名党代表,我觉得《报告》统揽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未来五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切中东莞发展的症结要害,符合东莞“双万”城市新征程的实际需要,直达东莞市民的所想所盼,是一份群众认可、社会期待的好报告。

我认为《报告》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第一,《报告》立足“双万”城市这个新起点,敢于破局,谋定而动。报告提出东莞市即将位列“双万”城市行列,面对深度城市化的大背景,要赓续奋斗,谱写东莞现代化事业新篇章,并提出了三个方面,12个项目的具体举措,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坚持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努力实现千万人口与城市深度融合、共生共荣。展望未来,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和人民沿着既定的蓝图,真抓实干,引领东莞在新征程中争先进位、走在全省前列。

第二,《报告》直面现实的种种困难挑战,对症下药,攻坚克难。《报告》深入剖析当下东莞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要素供应的短板,科学提出了未来五年东莞市经济总量、人才结构、环境水平、居民生活、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量化指标。同时,首次提出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双轮驱动的城市定位,号召全市动起来、干起来,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用心用情用功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那我想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也要沿着这个思路,敢于对标一流城市,打造国际一流湾区的城市综合环境标准。

第三,《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惠及全民,托底保障。《报告》基层治理创新和民生福祉增进,带给大家满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家深感解民优、顺民意、暖民心,比如深化法治东莞平安东莞建设,提出构建完善12345热线快速响应体系,实现市民服务一号响应;比如全力保障公共服务供给,加快补齐“民生五个位”短板;还比如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等等举措,都是市民关心期待的。这一项项沉甸甸的政策大礼包,必将进一步擦亮东莞这座城市“城人融合、共生共荣”的城市名片。

同时,作为一名城管人,《报告》对城市管理工作也高度重视,在很多章节里面都有进行深入阐述,肯定了过去五年东莞城市品质内涵显著性提升,针对未来五年工作,要求城市综合环境要达到国际一流湾区标准,城乡人居环境品质要有根本性改善的目标,令全市城管系统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下来我们将在全系统内进行传达学习,坚决抓好贯彻落实,在服务中心、服务大局中贡献城管人的力量!

「聚焦党代会之“一把手”对话」过去五年,城管系统从五方面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党代表、东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永定

过去五年,全力以赴为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提供支撑

羊城晚报记者:“十三五”期间,东莞的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发展,城市管理事业持续繁荣,您能否用一组关键词来概括过去五年的成绩?

刘永定: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过去五年,为了让东莞——我们的家园更美好,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城管系统全力以赴、全情付出,攻坚克难、积极担当,荣获全国“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表现突出单位“三连冠”,推动东莞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切实为东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好服务、提供支撑。

(一)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打造一支有温度的城管铁军。

坚持“党建引领、刚性执法、柔性服务”三大理念,对标上级期许要求,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剖析城管职责使命所在,出真招、重实效,以打通服务市民“最后一米”为引擎,深入推进全市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推进城管片长制建设,推动城管力量下沉一线,面对面向市民群众提供暖心服务,盯紧“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通过城市服务码的布设,推动市民“一键找片长”。

目前,全市建成城市服务驿站和城管社区工作站228座,配置156名城管片长。组建玉兰女子服务队,209名巾帼以专业形象行走在街头巷尾,承担城管执法、便民服务和宣传教育三大职能,于“润物细无声”中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成立全省首家城市管理培训学院,组建市局共产党员应急突击队,建立健全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是广东省住建系统第一个实现365天24小时领导干部带班值守的单位。创新引入群众满意度测评,委托第三方通过问卷调查及网络、电话等形式,请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打分评价,评分结果纳入全市城管系统“A+S-N”考核,引导各分局全力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聚焦党代会之“一把手”对话」过去五年,城管系统从五方面助推东莞高质量发展

(二)以“扫干净、摆整齐”为目标,迅速掀起全市域、全天候环卫提升攻坚战。

9月22日东莞市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暨环境卫生再提升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城管部门立即行动起来,一是主动靠前推进环境卫生再提升,组织人员全面下沉一线开展环境卫生督导工作,督促环卫保洁管养单位、社区落实开展全市域大扫除,逐街逐巷找短板、促整改。

二是从环卫保洁区域界定、分级分类作业标准再明确、合同条款执行等方面入手,坚决压实承包企业、环卫所的清扫保洁责任。

三是把环卫保洁当作城管部门的主责主业聚焦用力,动员镇(街道)、村(社区)各显其能,落实“扫干净、摆整齐”要求,全面提升普扫及保洁工作质量。

四是重点解决洒水冲洗、普扫及动态保洁、城市家具摆放以及脏乱差现象等影响城市面貌的梗阻问题,还市民以洁净舒适、还城市以规整秩序。通过几个月的努力,东莞市环境卫生面貌特别是主干街道、城市中心区环境品质大幅改善,“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面貌初露芳容。

我们还以精细化管理“五件套”为载体,调度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十三五”期间,各级领导共行走东莞24.6万次,发现并解决问题54.2万件;发布洁净测评21次,红榜118处,黑榜130处,摘帽黑榜78处,举办城市论坛17次,洁净城市活动日21次。

(三)以燃气安全监管为重点,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底线。

经过强化排查整治,全市燃气安全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治理,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明显下降。推行送气工入户安检,要求燃气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送气安检机制,完善燃气管理信息化系统,实时上传入户安检采集的影像资料,确保每次入户安检可追溯。大力打击“黑气”,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百日攻坚”行动,顶格处罚燃气非法经营行为。去年8月行动以来,查处“黑气”窝点795处,查扣气瓶3.3万多瓶。推进有奖举报“黑气”线索,共受理群众举报线索312宗。推进燃气泄漏报警器,引导12898家餐饮场所安装燃气泄漏报警器。对未安装报警器的商户,燃气经营企业将发放隐患通知单,明确整改期限。开展燃气安全“万人敲门”行动,登门入户宣教燃气安全常识,累计“敲门”入户14.40万户。强化燃气设施保障能力,初步建成全市天然气管道“一张网”,燃气管网里程3500多公里,管道里程位居全省前列。

(四)以严控新增为突破口,合力推进违法建设治理。

一是完善政策制度。出台《东莞市历史遗留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法建筑补办不动产权手续实施方案》,对历史违建进行分类处理。落实《东莞市农民安居房管理办法》,明确农房建设的标准规范,支持合法合规的农房建设。

二是严查严控农房违建。严格执行《东莞市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联合执法实施方案》,筑牢市-镇-村立体的农房建设管控密网,制定《严控新增违建十条措施》,切实压实镇街治理新增违法建筑工作职责,实施新增违建快速拆除机制,14日内完成新增违建拆除,坚决做到新增农房违建“零增长”。

三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航拍、无人机和地面队伍巡查等立体监管手段,及时发现、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行为。五年来,全市累计治理违法建设面积超1亿平方米,其中2021年全市违建治理目标为2900万平方米,已治理3054.1万平方米。

(五)以打造精品美化城市,推动城市品质内涵显著提升。

一是建成中心城区夜景灯光景观品质提升、东莞大道“十里迎宾景观带”、东莞植物园一期工程(含兰花园、名树名花园等12个专类园)等一批景观工程,新建168个彩色林及1178个街头小景,美化各类市政箱体2100个、修整树池逾1.2万个。

二是完成建设及升级改造公共厕所1756座(含84座“星级公厕”),是省任务(三年完成230座)7.6倍,完成438座转运站升级改造。

三是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增加至1.425万吨/日,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建成东南部卫生填埋场一期工程,飞灰无害化处理实现零的突破。建成26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处理能力达2052.6万吨/年,资源化利用处置能力居全省前列。

四是在全省率先启动存量垃圾清理整治,通过“开挖筛分+筛上物焚烧处理”的方式,推动存量垃圾清理。象山垃圾临时填埋场从“恶臭+投诉的填埋场”蜕变到“绿色+智能化的公园”,还“绿水青山”于民,成为东莞市填埋场整治和生态修复的标杆示范。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德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