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自古王朝更替,诞生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贤德的明君,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令人啧啧称赞的能人异士。大明王朝,就是这样其中一个人才辈出的朝代。

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正是贤能才俊聚集之时。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文武双全的于谦、心学鼻祖的王阳明,每一个都是展露锋芒的王佐之才。当然,在诸多能人异士中也不乏,大智若愚、以退求进的明哲保身之人。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对手下的有功之臣逐一进行论功行赏、加官进爵。此时却有一位战功显赫的大臣主动提出因自身有一个毛病,故不能够委以重任的请求。皇帝听完只能大笑着应允,这究竟何许人也?

一、 明太祖与郭德成

明太祖登基之后,对有功之臣都加以封赏。郭德成在元末起义中伴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下了不少战功,得到重赏本应是理所当然。但最终却仅被封为骁骑舍人这样普通官职,这其中一定另有原由。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朱元璋在一次召见郭德成之时,念其功劳较大,便想要为郭德成加官进爵,共享荣华富贵。郭德成思考片刻,立刻表明自身存在一个很大的毛病,故不能做大官,太祖一听不禁放声大笑。心中顿生疑虑,难道这世上还真有不为权贵所动之人?

要知道郭德成与自己的哥哥郭兴一起,在元末的战争中与朱元璋共同转战沙场。凭借自己的机敏豁达和骁勇善战,为自己在今后的权贵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此的拼命,怎会舍弃更好的生活,怎会不愿意共享太平盛世呢?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郭德成是知道自己有一个爱喝酒的小毛病,怕因为这个小毛病坐享盛世时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朱元璋并不在意这些,在知道这位爱将有如此的“雅兴”后,便与其推杯换盏,共享歌舞。

郭德成在这样的待遇下,自然也与明太祖关系变得越发亲近。随即而来的是在酒桌之上更加放松式的交流。可常言道酒后多言必惹是非。在一次酒后无心的醉话中,郭德成为自己埋下了深深的安全隐患,还好凭借自己机敏的性格才躲过了一劫。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二、 酒后失言太祖怒

一日,太祖皇帝召见郭德成到自己的后花园,共同赏花饮酒。郭德成自然兴冲冲的前往陪同。四周鲜花萦绕,桌上酒香四溢。郭德成豁达的性格瞬间展露出来。几杯美酒下肚,接连称赞美酒甚佳。并开心的畅饮起来,酒后的郭德成更是对太祖皇恩浩荡感激不尽。

太祖看着身边这位因为贪杯而导致身姿踉跄、发型纷乱、衣衫不整的郭德成。非但没有对其失态的行为进行责备,反而宠爱的为郭德成起了个醉鬼痴汉的爱称。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郭德成见太祖对自己如此的宠爱,变借着醉意说下了他这一生最后悔的话。他摸了摸自己凌乱的头发,竟然脱口说出自己最是讨厌这糟乱的头发,曾多次想要剃光头,认为这样是很痛快的事情。

没有想到这一句无心的醉话,却踩到了太祖皇帝的痛点。要知道太祖皇帝在年少之时因生活所迫曾经做过几年的和尚,太祖对“光”、“僧”等字样尤为的忌讳。可这样的字眼竟然从自己的爱臣口中说出,太祖皇帝究竟该做如何处理呢?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太祖先是被这样的话气得脸色涨红,心中不禁暗想,这小子怎敢口出此言羞辱本王。太祖不满的同时,又看了看仍在醉意中沉沦的郭德成,便沉默了下来。认为其是酒后失言,待其酒醒之后再观察他的言行在做进一步的处理。太祖便高抬贵手,让郭德成回家醒酒。

三、 剃发为僧躲灾祸

郭德成在回家之后,随着酒精作用的褪去,对自己在太祖面前的言行深感后怕。要知道这样大逆不道的话从口中说出,已经深深的触碰到了太祖的底线。以郭德成对太祖皇帝的了解,不难预想到自己以后必定会遭到一场杀身之祸。想到这里他更是心生悔意。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郭德成深知太祖绝不会轻易放过这件事,想到自己身家性命不保顿时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懊悔不已。自己想向太祖尽快解释清楚,又怕太祖更为忌恨。如若不做解释,必将难逃祸事。郭德成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才能让自己得以保全。

愁云萦绕的郭德成只能以借酒消愁的形式让自己冷静下来,也好让太祖皇帝认为他只不过是酒后失言,并非有意为之。也许是借着酒精的作用,亦或是他放荡不羁的性格所致,郭德成真的进了寺庙剃度为僧。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郭德成剃度之后,整日身披袈裟,手持佛珠,念着佛经。真的有一种超凡于世间之外,绝缘与红尘之中的感觉。只不过他那放荡不羁的性格还是依然的保留了下来。

太祖知道了此事,看见郭德成真的剃度成为了一位僧人。心中对他的猜忌与忌恨全然的消失了。太祖还向自己的身边人称赞郭德成是一位奇男子,本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暗中嘲讽是真。没想到他还真做了一位醉鬼和尚。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郭德成因为自己这一剃度为僧的机敏举动,不仅顺利的化解了此次的杀身之祸。更是在太祖晚年对有功之臣猜忌打压的事件中,得以保全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四、 总结

郭德成是一位懂得明哲保身的人,能够用长远的眼光去观察事物。通过小的祸事,看到事件以后的发展。运用自己的机敏豁达的性格,提前进行准备,最终躲过了一次次的杀身之祸。

朱元璋要封他做官,为何他却说自己有一毛病,担不了重任?

正所谓,自古伴君如伴虎,无论聪慧与善武。推杯换盏君与臣,酒后失言惹杀身。运筹帷幄观事态,机敏豁达假变真。削发剃度僧衣穿,太祖笑谈无祸端。

有长远眼光的人,往往是具备豁达的胸襟以及机敏的头脑。能够以退为进的郭德成,主动在朱元璋面前告知自身的小毛病,从而博得君主一笑躲过了诸多祸端。不得不说是大智若愚的典范。

继续阅读